分享

武悦丨​毛晋《宋名家词》初印、后印与底本撤换考

 书目文献 2022-04-07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曲学研究》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此为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武悦老师授权发布!

毛晋《宋名家词》初印、后印

与底本撤换考[1]

武 悦

内容提要:毛晋辑刻的《宋名家词》是明代最重要的大型词集丛刻,刻成后又经过多次重印,对原本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经考订,毛刻《宋名家词》可分为初印本、增刻后印本、重编后印本、修版后印本和邵鞾重印本五种版本,刊印过程中,第四集中张孝祥《于湖词》存在底本撤换增刻的情况,第三集中杨炎正《西樵语业》和第五集中杨无咎《逃禅词》存在底本撤换剜改重印的情况。

关键词:《宋名家词》  版本  初印  后印  底本撤换

明末毛晋辑刻的《宋名家词》,使宋人词集得以广泛传播,在明代及后世词学发展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毛氏汲古阁刻书常有因初印本底本不佳,文字多误,在续得善本后又进行增刻、修版的现象。如汲古阁刻《南唐书》《乐府诗集》,皆改换底本进行修版重印,后印本有出蓝之誉。《宋名家词》版本多杂,卷帙浩繁,全书不是一次编成,而是随得随刻,刻成后又得到不少词集善本,并撤换底本进行增刻或剜改,通过多次重印对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对《宋名家词》的版本进行研究,辨明其初印、后印本并对底本撤换现象进行分析,还原其刻印过程,能够推动词集版本研究的深入,为研究汲古阁藏书、刻书提供新的成果。

一、初印、后印本的鉴别

现以各公共图书馆所藏数种著录为“《宋名家词》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者一一核对,可区分为毛氏汲古阁初印本、增刻后印本、重编后印本、修版后印本和清初邵鞾重印本五种版本。

(一)初印本

今有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本,八十九卷二十八册,版框高18.6厘米,广14.1厘米,白口,无鱼尾,版心上方记各集书名,中间记页次,下镌“汲古阁”,左右双边,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书前载有明冰莲道人夏树芳《刻宋名家词序》、胡震亨《宋词叙》。钤有“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朱文长方印、“子翔集古”朱文方印、“光鸾自聘之书”白文长方印、“子翔”朱文方印、“安乐堂藏书记”朱文长方印。将此本定为初印本,原因有三:

第一,此本第四集张孝祥《于湖词》仅一卷,比其他各本少两卷,且卷前无题序。林夕先生在《初印和后印》中说:“不同印本之间的内容差异,一是文字正误,二是内容多少。一般来说,由于后印者可能随时增添内容,所以初印本内容较少[2]。”此本《于湖词》一卷是以《花庵词选》为底本刻24首,并加辑4首,共收词28首。而其他各本第一卷与此本悉同,较此本多出的卷二、卷三,是据宋乾道刻本的传钞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进行的增刻,卷前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与汤衡《序》也是据其进行的增补。因此,此本当为初印本,其他各本是利用原版再事增刻。

第二,此本第一集欧阳修《六一词》卷前载有南宋罗泌《题六一词序》,其他各本则无。《宋名家词》本《六一词》一卷,是以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周必大吉州校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三卷本为底本进行刊刻的,此本中的《题六一词序》应是从其底本卷三后的南宋罗泌跋语中摘录,宋吉州本共三卷,毛晋《六一词》将其合为一卷,因此在题序中将罗泌原跋的“今定为三卷”改为“今定为一卷”,宋吉州本卷首有乐语八篇:《圣节五方老人祝寿文》五篇、《会老堂致语》两篇、《西湖念语》一篇,毛晋《六一词》删去此八篇,并在题序中删去了罗泌原跋中的“且载乐语于首”六字。由于《题六一词序》妄改数处,收录不全,已失原貌,所以后印诸本将其删去,此本仍存该题序,当为初印本。

第三,此本中明胡震亨的《宋词叙》载于书前,而其他各本则载于第二集《片玉词》前,且更名为《宋词二集叙》。序的落款为“庚午夏之朔海盐胡震亨遯叟识”,钤有“胡震亨印”“孝辕氏”白文方印。明代藏书家胡震亨是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原字君鬯,后改字孝辕,自号赤城山人,晚号遯叟,汲古阁所刻诸书,大多为胡震亨所编定。“庚午”为明思宗崇祯三年 (公元1630年),可以得知胡序写于崇祯三年,根据序中“周美成以下十家复成帙,日有益而未已”可以推知在崇祯三年,毛晋已刻成前两集,且刊刻仍在继续,胡序应当写于《宋名家词》前两集刻成之时。由于《宋名家词》随得随刻,毛氏在刻成前两集时,即将胡序置于书前,但续刻后四集之后发现此序位置不妥,因此在后印诸本中将其更名为《宋词二集叙》,且置于第二集《片玉词》前。而此本胡序仍位于书前,当为最初印本。

综上,此本《于湖词》仅一卷,未曾增刻填补,未删去妄改的《题六一词序》,也并未对胡震亨《宋词二集叙》的位置进行调整,当为初印本。

初印本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从其钤印“安乐堂藏书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可以看出此本为爱新觉罗・弘晓怡府旧藏。潘祖荫曾说:“怡邸所藏,无一不精[3]。”怡府所藏多珍秘之本,怡府的藏印能够体现此初印本的珍贵程度。

(二)增刻后印本

国家图书馆藏本,九十卷二十六册,白口,无鱼尾,版心上方记各集书名,中间记页次,下镌“汲古阁”,左右双边,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书前载有明代冰莲道人夏树芳《刻宋名家词序》,第二集前载有胡震亨《宋词二集叙》。每册封面左侧镌“宋名家词家塾刊本”及册名,右侧镌子目名。钤有“古虞藏本”白文长方印。有清毛扆、陆贻典、黄仪、季锡畴、瞿熙邦先后校跋,并经何煌、何元锡校过。由于此本第四集张孝祥《于湖词》利用原版再事增刻,续补内容,增加卷数,故将此本定为增刻后印本。

增刻后印本的文献价值较高,首先,书籍刻成以后,内容又有增补,就要增刻新版予以补充,这是后印本的优势。《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第四集《于湖词》改换底本,续刻二、三两卷,内容较初印本更为完善。初印本《于湖词》一卷是以《花庵词选》为底本刊印,收词较少,仅28首。毛晋在初印本刊行之后,又得宋乾道刻本的传钞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即以其为底本,在初印本《于湖词》一卷的基础上增刻二、三两卷,置于卷一之后,共收词181首。又据《于湖先生长短句》增补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与汤衡《序》,置于卷前,使《于湖词》内容臻于完善。

其次,增刻后印本对初印本中胡震亨《宋词叙》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将其从书前移至第二集《片玉词》前,并更名为《宋词二集叙》,且删去了初印本中毛晋据罗泌跋语删削妄改,已失原貌的《题六一词序》,较初印本更为妥当。

再次,增刻后印本中有清毛扆、陆贻典、黄仪、季锡畴、瞿熙邦等人的批校,这些学者博涉多通,校勘及批语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使得此本有了较高的版本价值。毛晋之子毛扆为了改正毛晋原刻的错误,广泛地寻访、购藏词集,逐卷精校,又与众人汇校,陆贻典、黄仪各以朱笔、绿笔校正,何元锡以墨笔校正,批校内容涉及版本、校勘、叶韵、句读等各个方面,这些批校为相关词集版本源流的考证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增刻后印本中很多词集的眉端和卷末都有毛扆等人用墨笔抄补的词作,这是毛扆等人对《宋名家词》进行辑佚的重要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毛扆在卷末的跋语中会注明这些抄补词作的出处,使后人有迹可循,有案可稽,有助于考核相关词集底本与校本词作的存佚情况。

毛扆等人的词作抄补分别位于眉端和卷末两处,眉端的词作抄补情况,邓子勉先生在《静嘉堂藏毛扆等手批〈宋名家词〉》中已进行了研究,指出《宋名家词》第一集中晏殊《珠玉词》、欧阳修《六一词》、晏几道《小山词》、辛弃疾《稼轩词》,第三集中赵长卿《惜香乐府》、吴文英《梦窗甲稿》眉端均有墨笔补抄的词作[4]。

现对卷末的词作抄补情况进行汇总:

《乐章集》在卷末抄补六首:《一寸金》(井络天开)、《轮台子》(雾敛澄江)、《如鱼水》(帝里疏散)、《满江红》(匹马驱驱)、《临江仙引》(画舸、荡桨)、《长寿乐》(繁红嫩翠)。毛扆跋语称“癸亥中秋借含经堂宋本校一过,卷末续添曲子乃宋本所无,又从周氏、孙氏两抄本校正,可称完璧矣。”

《放翁词》抄补了词序和卷末《夜游宫·宴席》《月照梨花》(霁景风软)、《月照梨花》(闷已萦损)、《如梦令·闺思》四首词。毛扆跋语称“辛亥七月廿一日抄本校,外有《夜游宫》一、《月照梨花》二、《如梦令》一,共四阕,见《花庵词选》中,宜刻作拾遗。”《放翁词序》是抄自陆子遹刻《渭南文集》本卷十四《长短句序》,序的落款是“淳熙己酉炊熟日放翁自序”“淳熙己酉”是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此序当为陆游在淳熙十六年为自制的长短句所作。

《姑溪词》在卷末抄补八首:《踏莎行》(一别芳容)、《南乡子》(夜雨滴空阶)、《万年欢》(暖律才中)、《朝中措》(新开湖水浸遥天)、《朝中措》(败荷枯苇夕阳天)、《临江仙》(初破晓寒无限思)、《临江仙》(病里不知春早晚)、《蝶恋花》(帘外飞花湖上语)。毛扆跋语称:“余从集本补全,又后集载《朝中措》以下五首并足成之,称完璧云。”

《石屏词》在卷末抄补八首:《水调歌头·送竹隐知郢州》《贺新郎·为真主堂寿》《满庭芳》(赤壁矶头)、《洞仙歌》(卖花担上)、《西江月》(宿酒才醒又醉)、《西江月》(三过武昌台下)、《沁园春》(请赋林堂)、《满江红·庐陵厉元节史君梦中得柳眉抹翠一联,仆为续作此词歌之》。毛扆跋语称:“近从云间得宋椠《石屏续集》四卷,长短句一卷,因取校勘,其次序不相同,且多数阕,谨录于后,并标次于上方。”

增刻后印本中这些抄补的词作和毛扆跋语中的说明有助于今人考核底本、校本的相关信息,如存佚、异同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但增刻后印本也存在缺陷,第三集中赵长卿《惜香乐府》有错简的情况,刊印时误将卷四第四十九页,放于卷三第三十四页的位置,而卷三第三十四页脱漏,致使《惜香乐府》卷三《鹧鸪天·梅》后误载《西江月·夏日有感》《浣溪沙·初夏》《蝶恋花·和任路分荷花》《浣溪沙·为王恭议寿》四首词,缺漏《鹧鸪天·送春》《瑞鹤仙·暮春有感》二词。

(三)重编后印本

台湾图书馆本,九十一卷二十六册,版框高18.6厘米,广14.1厘米,白口,无鱼尾,版心上方记各集书名,中间记页次,下镌“汲古阁”,左右双边,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书前载有明冰莲道人夏树芳《刻宋名家词序》,第二集前载有胡震亨《宋词二集叙》。钤有“宝晋”白文方印、“汲古阁”朱文方印、“曾在吴石云处”朱文长方印、“存荣宝之”白文方印、“吴氏筠清馆藏书画”朱文方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记”朱文长方印。此本对第三集和第六集中词集的编排顺序进行了调整,使《宋名家词》各家词集排列的先后顺序确定,后世传抄、刻印《宋名家词》,皆依此顺序编订,因此将此本定名为重编后印本。

从外观形式上看,很明显,重编后印本的印行时间晚于增刻后印本。首先,从版面上看,重编后印本的版面比增刻后印本模糊,一般说来,随着刷印次数的增多,书版受到磨损的程度也相应增加,版面会逐渐变模糊,郭立暄先生在《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中说:“从初印、后印到重修、递修,字迹印面会有一个从清晰到模糊的渐变过程[5]。”因此版面更为模糊的重编后印本印行时间较晚。其次,从开本上看,印行时间较早的本子天头地脚留得多,书品宽大,较晚的印本则经过裁切,开本较为窄小。重编后印本的开本比增刻后印本小,印行时间应晚于增刻后印本。最后,从字迹上看,重编后印本字外、行间有濡墨,清洁度不及增刻后印本,重编后印本的印行时间应当晚于增刻后印本。

从内容上看,重编后印本与增刻后印本差异不大,各家词集卷数相同,词作既无增补,也无校改,仅对第三集和第六集中词集的编排顺序进行了调整。

增刻后印本第三集、第六集各家词集排列之顺序如表1所示:

表1 增刻后印本第三集、第六集各家词集排列顺序

重编后印本第三集、第六集各家词集排列之顺序如表2所示:

表2 重编后印本第三集、第六集各家词集排列顺序

经过重编后印本的调整,《宋名家词》各家词集排列之先后顺序确定,清代及民国流传的《宋名家词》重刊本、排印本,皆依此顺序编订,如清光绪十四年钱塘汪氏据毛氏汲古阁本重校刊本、民国二十四—二十五年贝叶山房排印本等,第三集和第六集中词集的编排顺序皆与重编后印本相同。
从藏印可以推知重编后印本的递藏状况。“曾在吴石云处”“存荣宝之”“吴氏筠清馆藏书画”是清代著名鉴藏家吴荣光的自刻印,吴荣光(1773—1843)原名燎光,字殿垣,藏书楼曰“筠清馆”“石云山房”“友多闻斋”“岘樵山房”等。吴荣光认为他的藏书只是“偶有所得”,自刻“曾在吴石云处”藏印以表明心志。“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记”是近代著名藏书家与刻书家刘承幹的藏印,刘承幹(1881—1963)字贞一,号翰怡,建造“嘉业堂藏书楼”用以庋藏。重编后印本的递藏状况为毛晋→毛扆→吴荣光→刘承幹→台湾图书馆。

重编后印本的印行时间晚于增刻后印本,内容与增刻后印本差异不大,且无毛扆等人的批校、抄补,版本价值稍逊于毛批增刻后印本,但其对词集的编排顺序进行了调整,使《宋名家词》各家词集排列的先后顺序确定,对后世影响较大,清代及民国重刊、排印《宋名家词》,皆依此顺序进行编订。

(四)修版后印本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本,六十一种九十卷,版框高18.8厘米,广14.3厘米,白口,无鱼尾,版心上方记各集书名,中间记页次,下镌“汲古阁”,左右双边,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书前载有明冰莲道人夏树芳《刻宋名家词序》,第二集前载有胡震亨《宋词二集叙》。第一集、第六集封面镌“古虞汲古阁藏”及子目著者名号等,第二集封面镌集名及子目著者名号,第三集至五集封面镌集名及子目名。钤“宛平查氏藏书印”“淮阴丘氏双清阁书画”印。

郭立暄先生在《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一书中指出:“古书已正式印刷出版后,对原版的版面作修整的一系列工序统称为修版。修版最常见的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整修,单块书版保持完整,出版者仅对书版磨损的字口、笔画等作修饰;二是剜改,书版本身并未损坏,出版者观上主想更正文字,在书版上局部或整体地挖去旧字;三是拼嵌,某一单块书版局部有损坏,用一块与损坏部分长宽相等的版子,刻上文字,拼入书版[6]。”此本第三集《西樵语业》、第五集《逃禅词》均有剜改校正的情况,显然属于“修版”的第二种情况,故将此本定名为修版后印本。

《宋名家词》中的一些词集存在初印本底本不佳,文字多误的情况,毛晋之子毛扆广泛地寻访、购藏词集,在其所藏《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上进行了逐卷精校,并与陆贻典等人汇校。修版后印本第三集《西樵语业》和第五集《逃禅词》中,毛扆、陆贻典校字大多已修,犹可见剜改之痕,可以推知,修版后印本印行时间最晚,或系毛晋之子毛扆所印,因初印本《西樵语业》《逃禅词》两部词集底本不佳,校勘不精,错讹较多,从而撤换底本,改以毛扆等人批校过的增刻后印本为底本,对旧版进行剜改,并重新刊印。通过比勘可知,修版后印本厘正了《西樵语业》卷首和跋语中误载的作者姓名和所收词作中的16处讹误,校改了《逃禅词》所收词作中的6处讹误,比初印本、增刻后印本和重编后印本更为精善。

根据增刻后印本《西樵语业》中毛扆的跋语“己巳二月十六日从孙氏抄本校[7]”、《逃禅词》中毛扆的跋语“己巳上元后二日从孙氏旧录本校[8]”可以得知,毛扆于农历己巳年,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对这两部词集进行校勘,修版后印的时间当晚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从词集的编排顺序上看,修版后印本与重编后印本相同,而与增刻后印本迥异,可以推知,修版后印本虽以毛扆等人校勘后的增刻后印本为底本进行剜改,但印行时参考了重编后印本的词集编排顺序。

从藏印可以推知修版后印本的递藏状况。“淮阴丘氏双清阁书画”是清代丘迥的藏印,丘迥,字尔求,江苏山阳人,丘象升子,雍正贡生。“宛平查氏藏书印”是清代查礼的藏印。查礼(1716—1783)原名为礼,字恂叔,号俭堂,顺天宛平人。富于藏书,建有藏书楼“隐书楼”“铜鼓书堂”。可以得知,《宋名家词》修版后印本在雍正年间,为丘迥双清阁所藏。在乾隆年间,又为藏书家查礼所藏。

修版后印本是毛氏汲古阁刊印的《宋名家词》诸本中印行时间最晚的一部,也是内容上最为完善的一本,与初印本相比,《于湖词》增加两卷;与增刻后印本相比,词集编排顺序更加妥当;与重编后印本相比,《西樵语业》《逃禅词》的内容有所校改。它代表了汲古阁刊印《宋名家词》的最高水平,是最为通行、最有影响的一个版本,它直接影响了钱塘汪氏重刊本、贝叶山房排印本、《四部备要》本的诞生。

(五)邵鞾重印本

台湾图书馆藏本,九十一卷二十八册,版框高18.6厘米,广14.1厘米,白口,无鱼尾,版心上方记各集书名,下镌“汲古阁”,左右双边,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是本扉页中间题“宋名家词”,右上方标记“汲古阁校选”,左下方则有“味闲轩藏板”字样。书前载有明冰莲道人夏树芳《刻宋名家词序》,第二集前载有胡震亨《宋词二集叙》。钤有“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朱文长方印、“蒋维钧印”白文方印、“淡明居士”白文圆印。此本为清初邵鞾味闲轩用毛氏旧版重印。

关于《宋名家词》的书版去向,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四》转引郑德懋《汲古阁书板存亡考》载:“《六十家词》板归常熟小东门兴贤桥邵氏[9]。”邵姓祖籍安徽休宁,于清顺治十七年由黎阳迁常熟小东门内兴贤桥。毛氏汲古阁之《宋名家词》书版即为兴贤桥邵氏所得。郭立暄先生在《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一书中指出:“随着时世的变化、版权的转移,重印者会对旧版中的出版信息源作局部剜改,以适应新的情况[10]。”此本扉页左下方有“味闲轩藏板”字样,“味闲轩”是兴贤桥邵鞾的书斋名,邵鞾(1690—1760),原名士棣,字鄂庭,号味闲,受业何焯,读书务精博,书得二王法,孙原湘有“吾乡书法溯二冯,翁、张、汪、邵谁雌雄”之语。由“味闲轩藏板”的字样可以得知邵鞾在得到书版后,重印了《宋名家词》。

从内容上看,首先,邵鞾味闲轩重印本第四集张孝祥《于湖词》有三卷。

其次,邵本第三集、第六集各家词集排列顺序如表3所示:

表3 邵本第三集、第六集各家词集排列顺序

再次,邵本第三集杨炎正《西樵语业》、第五集杨无咎《逃禅词》中的讹误均已校改,与毛氏汲古阁修版后印本相同。

最后,邵鞾味闲轩重印本第一集秦观《淮海词》中有词作缺漏的情况:《望海潮》(秦峰苍翠)后,即接《风流子》(东风吹碧草),中缺《望海潮》(梅英疏淡)、(奴如飞絮)二首。与其他各本比勘,可以推知,邵氏重印本是由于《淮海词》第二十八页版片缺失导致了词作的缺漏。

因此,可以得知邵鞾味闲轩重印本的内容与毛氏汲古阁修版后印本相同,系邵鞾据毛氏汲古阁剜改后的版片重印,只是由于《淮海词》第二十八页版片缺失导致缺漏两首词作。

二、底本撤换

汲古阁刻书常有收得善本后又将原刻底本撤换或剜改重印的现象,《宋名家词》中的一些词集也存在初印本底本不佳,文字多误,后续得善本,从而撤换底本重新刊印的现象。通过对《宋名家词》初印本与后印诸本的比勘,可以发现由于底本的撤换,在内容上有所增补校改的有《于湖词》《西樵语业》和《逃禅词》三部词集。

(一)《于湖词》的底本撤换

《宋名家词》初印本第四集张孝祥《于湖词》仅一卷,录词作28首,毛晋在初印本刊行之后,又得全集本,即以其为底本,在初印本《于湖词》一卷的基础上,增刻卷二、卷三,共收词作181首。现对其底本撤换的情况进行考述。

《宋名家词》初印本毛晋《于湖词跋》称:“玉林集中兴词家选二十有四阕评云'旧有《紫微雅词》,汤衡为序,称其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无一字无来处,如歌头、凯歌诸曲,骏发蹈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恨全集未见耳。[11]”宋代黄升,号玉林,其所编《花庵词选》中收张孝祥词24首:《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水调歌头·凯歌寄湖南安抚刘舍人》《水调歌头·舟过金山寺》《水调歌头·隐静寺、观雨寺,有碧霄泉》《满江红·秋怀》《念奴娇·欲雪呈朱漕》《念奴娇·洞庭》《念奴娇·离思》《木兰花慢·离思》《木兰花慢·别情》《雨中花慢·长沙》《蓦山溪·春情》《鹧鸪天·长沙饯刘枢密》《鹧鸪天·春情》《菩萨蛮·舟中》《菩萨蛮·杏花》《鹊桥仙》(横波滴素)、《鹊桥仙·梅》《西江月·黄陵庙》《西江月·洞庭》《西江月·为刘枢密太夫人寿》《忆秦娥·雪》《忆秦娥·梅》《忆秦娥·元夕》。

《宋名家词》初印本《于湖词》28首词作中的前24首与《花庵词选》中所收张孝祥词24首相同,将二者比勘,发现仅有6处异文:

表4 《于湖词》与《花庵词选》相同张孝祥24首词作比勘

除此6处差异外,《宋名家词》初印本前24首词作与《花庵词选》本完全相同,后4首词作《满江红·咏雨》《满江红·玩鞕亭乾道元年正月十日》《桃源忆故人·冬饮》《醉落魄》(轻寒澹绿)应是毛晋辑佚的成果。可见毛晋初刻此集时,是以《花庵词选》为底本刻24首,并另外辑佚4首。

毛晋《宋名家词》初印本《于湖词跋》称:“恨全集未见耳。[12]”初印本收词数量少,仅录词作28首,毛晋在初印时并未见到张孝祥词集的全集本,遂以《花庵词选》为底本进行辑刻。而增刻后印本收词较全,共录词作181首。可见毛晋在初印本刊行之后,又得全集本,并改以全集本为底本在初印本基础之上进行了增刻。由毛扆在《于湖词》卷一后的校语“六月望后一日校,有两抄本,俱五卷,一有拾遗一卷,此刻特其十之一二耳[13]”可以得知,汲古阁在初印本刊行之后又收得的全集本应为五卷本,并将其作为增刻后印的底本。张孝祥词集南宋时有两种单刻本和一种诗文集合刻本。单刻本为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刻《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和长沙坊刻《百家词》本《于湖词》一卷。诗文集合刻本为嘉泰元年(1201)刻《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本[14]。因此《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所据之五卷钞本应源自南宋乾道七年(1171)刻《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系此本的一个传钞本。

南宋乾道本原刻已失传,今有《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影宋本,犹存宋本面貌。前有乾道七年辛卯(1171)仲冬十一月建安陈应行序,次“于湖先生长短句目录”,目录中各词词牌后皆注明宫调及数量,书末有乾道辛卯六月汤衡所作序,称是书由建安刘温父所编。《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收词140首,《拾遗》一卷,收词37首,共收词177首:

长短句五卷:《六州歌头》一首、《水调歌头》十三首、《念奴娇》四首、《满江红》二首、《定风波》一首、《木兰花慢》三首、《雨中花》二首、《水龙吟》二首、《多丽》一首、《蝶恋花》一首、《诉衷情》一首、《鹧鸪天》十三首、《眼儿媚》一首、《虞美人》四首、《鹊桥仙》七首、《踏莎行》六首、《菩萨蛮》七首、《生查子》一首、《临江仙》二首、《二郎神》一首、《浣溪沙》十八首、《西江月》九首、《减字木兰花》六首、《醉落魄》一首、《忆秦娥》二首、《念奴娇》一首、《浣溪沙》二首、《柳梢青》一首、《丑奴儿》四首、《点绛唇》二首、《卜算子》二首、《南歌子》二首、《望江南》二首、《柳梢青》二首、《凤栖梧》一首、《瑞鹧鸪》一首、《青玉案》一首、《南乡子》一首、《清平乐》三首、《霜天晓角》一首、《归自遥》三首、《丑奴儿》一首、《蝶恋花》一首。

拾遗一卷:《念奴娇》二首、《蓦山溪》一首、《拾翠羽》一首、《蝶恋花》二首、《踏莎行》一首、《渔家傲》一首、《夜游宫》一首、《鹧鸪天》三首、《菩萨蛮》七首、《南歌子》一首、《鹊桥仙》一首、《燕归梁》一首、《诉衷情》一首、《浣溪沙》三首、《卜算子》一首、《丑奴儿》一首、《点绛唇》二首、《西江月》四首、《水调歌头》二首、《满江红》一首。

《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以之为据,在初印本28首词作后进行续刻,首先除去初印本中已有的23首: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水调歌头·凯歌寄湖南安抚刘舍人》《水调歌头·舟过金山寺》《水调歌头·隐静寺、观雨寺,有碧霄泉》《满江红·秋怀》《念奴娇·欲雪呈朱漕》《念奴娇·洞庭》《念奴娇·离思》《木兰花慢·离思》《木兰花慢·别情》《雨中花慢·长沙》《蓦山溪·春情》《鹧鸪天·长沙饯刘枢密》《菩萨蛮·舟中》《菩萨蛮·杏花》《鹊桥仙》(横波滴素)、《鹊桥仙·梅》《西江月·黄陵庙》《西江月·洞庭》《西江月·为刘枢密太夫人寿》《忆秦娥·元夕》《满江红·玩鞕亭乾道元年正月十日》《醉落魄》(轻寒澹绿)。

然后删去《拾遗》中重出的一首《丑奴儿》(伯鸾德耀贤夫妇)。共得153首,分作二、三两卷:

卷二:

《水调歌头》(淮楚襟带地)、《水调歌头·帅靖江作》《水调歌头·桂林中秋作》《水调歌头·过潇湘寺》《水调歌头》(舣棹太湖岸)、《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水调歌头》(天上掌纶手)、《水调歌头》(隆中三顾客)、《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水调歌头·送刘帅趋朝》《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念奴娇》(弓刀陌上)、《满江红·思归寄柳州林守》《定风波》(铃索收声夜未央)、《木兰花·送张魏公》《雨中花》(一舸凌风)、《水龙吟·过浯溪》《水龙吟·望九华作》《多丽》(萧景疏)、《蝶恋花》(漠漠飞来双属玉)、《诉衷情·中秋不见月》《鹧鸪天·上母夫人寿》《鹧鸪天·饯刘共甫》《鹧鸪天·送钱使君守横州》《鹧鸪天》(去日清霜菊满丛)、《鹧鸪天》(楚楚吾家千里驹)、《鹧鸪天·上元起醮》《鹧鸪天》(子夜封章扣紫清)、《鹧鸪天·瞻跸门前识个人》《鹧鸪天》(忆昔彤亭望日华)、《鹧鸪天》(可意黄花人不知)、《鹧鸪天》(割镫难留乘马东)、《鹧鸪天》(又向荆州住半年)、《眼儿媚》(晓来江上荻花秋)、《虞美人》(庐敖夫妇骖鸾侣)、《虞美人》(柳梢梅蕊香全未)、《虞美人》(云消烟涨清江浦)、《虞美人》(清宫初入韶华管)、《鹊桥仙·上主管寿送南康酒北梨》《鹊桥仙》(黄陵庙下)、《鹊桥仙·吴伯承侍儿》《鹊桥仙·刑少连送末利》《鹊桥仙·上运使寿》《踏莎行》(洛下根株)、《踏莎行·别刘子思》《踏莎行·五月十三日夜月甚佳戏作》《踏莎行》(旋葺荒园)、《踏莎行》(万里扁舟)、《踏莎行·朱漕生朝》《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戏作此小词》《菩萨蛮》(雪消墙角收灯后)、《菩萨蛮·立春》《菩萨蛮》(蘼芜白芷愁烟渚)、《菩萨蛮》(恰则春来春又去)、《菩萨蛮·林柳州生朝》《生查子·咏摺叠仙》《临江仙》(试问宜斋楼下竹)、《临江仙》(罨画楼前初立马)、《二郎神》(坐中客)、《浣溪沙》(只倚精忠不要兵)、《浣溪沙·饯刘共甫》《浣溪沙》(绝代佳人淑且贞)、《浣溪沙》(行尽潇湘到洞庭)、《浣溪沙》(只说闽山锦绣帏)、《浣溪沙·瑞香》《浣溪沙·饯别郑宪》《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浣溪沙·再用韵》。

卷三:

《浣溪沙》(六客西来共一舟)、《浣溪沙》(已是人间不系舟)、《浣溪沙·中秋十八客》《浣溪沙》(日暖帘帏春昼长)、《浣溪沙·饯刘共交》《浣溪沙·烟州亭定夫置酒作》《浣溪沙·过临川席上赋此词》《浣溪沙》(康乐亭前种此君)、《浣溪沙》(罗袜生尘洛浦东)、《西江月》(诸老何烦荐口)、《西江月·同僚饮饯宜斋》《西江月》(不识平原太守)、《西江月·代宣教上母夫人寿》《西江月》(冉冉寒生碧树)、《西江月》(楼外疏星印水)、《西江月》(十里轻红自笑)、《减字木兰花·上黄倅宅太俶人寿》《减字木兰花》(江头送客)、《减字木兰花》(一尊留夜)、《减字木兰花·腊月二十六日立春》《减字木兰花·赠尼》《减字木兰花》(枷花搦柳)、《忆秦娥》(天一角)、《浣溪沙》(湓浦从君已十年)、《浣溪沙》(一片西飞一片东)、《柳梢青》(碧云风月无多)、《丑奴儿》(年年有个人生日)、《丑奴儿》(十分济楚邦之媛)、《丑奴儿》(珠烟璧月年时节)、《丑奴儿》(无双谁似黄郎子)、《点绛唇》(绮燕高张)、《点绛唇》(四到靳州)、《卜算子》(雪月最相宜)、《卜算子》(万里去担簦)、《南歌子·上吴提宫寿》《南歌子》(曾到靳州否)、《望江南·题南岸铨德观》《望江南》(朝元去)、《柳梢青》(满城风雨)、《柳梢青》(草底蛩吟)、《凤栖梧》(画戟游闲刀入鞘)、《瑞鹧鸪》(香佩潜分紫绣囊)、《青玉案·送频统辖行》《南乡子》(江上送归船)、《清平乐》(光尘扑扑)、《清平乐》(向来省左)、《清平乐·咏梅》《霜天晓角》(柳丝无力)、《归梧谣·送刘郎三首》《丑奴儿》(伯鸾德耀贤夫妇)、《蝶恋花》(君泛仙槎银海去)、《念奴娇》(海云四敛)、《念奴娇》(风帆更起)、《拾翠羽》(春入园林)、《蝶恋花·秦乐家赏花》《蝶恋花》(恰则杏花红一树)、《踏莎行》(杨柳东风)、《渔家傲》(红白莲房生一处)、《夜游宫·句景亭》《鹧鸪天》(月地云阶欢意阑)、《鹧鸪天·咏桃菊花》《鹧鸪天·送陈倅正字摄峡州》《菩萨蛮·西斋为杏花寓言》《菩萨蛮·回文四首》《菩萨蛮》(玉龙细点三更月)、《南歌子·过严观》《鹊桥仙》(湘江东畔)、《燕归梁》(风柳摇丝花缠枝)、《诉衷情·牡丹》《浣溪沙·母氏生辰老者同在舟中》《浣溪沙·以贡茶沉水为齐伯寿》《浣溪沙》(方船载酒下江东)、《卜算子》(风生杜若洲)、《点绛唇》(萱草榴花)、《点绛唇》(秩秩宾筵)、《西江月》(风尽滩声未已)、《西江月》(汉铸九金神缶)、《西江月》(落日镕金万顷)、《水调歌头·方务德生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最后,将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与汤衡《序》增补至卷一之前,编成《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于湖词》三卷。

将《宋名家词》本《于湖词》增刻后印的卷二、卷三与其底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进行比勘,发现底本中有35首词未分片:《鹧鸪天·上母夫人寿》《鹧鸪天·饯刘共甫》《鹧鸪天·送钱使君守横州》《鹧鸪天》(去日清霜菊满丛)、《鹧鸪天》(楚楚吾家千里驹)、《鹧鸪天·上元起醮》《鹧鸪天》(子夜封章扣紫清)、《鹧鸪天·瞻跸门前识个人》《鹧鸪天》(忆昔彤亭望日华)、《鹧鸪天》(可意黄花人不知)、《鹧鸪天》(割镫难留乘马东)、《鹧鸪天》(又向荆州住半年)、《眼儿媚》(晓来江上荻花秋)、《虞美人》(庐敖夫妇骖鸾侣)、《虞美人》(柳梢梅蕊香全未)、《虞美人》(云消烟涨清江浦)、《虞美人》(清宫初入韶华管)、《鹊桥仙·上主管寿送南康酒北梨》《鹊桥仙》(黄陵庙下)、《鹊桥仙·吴伯承侍儿》《鹊桥仙·刑少连送末利》《鹊桥仙·上运使寿》《踏莎行·别刘子思》《踏莎行》(旋葺荒园)、《菩萨蛮·林柳州生朝》《临江仙》(罨画楼前初立马)、《浣溪沙·再用韵》《西江月》(十里轻红自笑)、《瑞鹧鸪》(香佩潜分紫绣囊)、《南乡子》(江上送归船)、《清平乐》(向来省左)、《菩萨蛮·西斋为杏花寓言》《菩萨蛮·回文四首》《菩萨蛮》(玉龙细点三更月)、《西江月》(风尽滩声未已)。而《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刊刻时将此35首词分片。

此外,《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还校改了底本中的7处讹误(见表5):

表5 《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校改底本七处

但《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也有不足之处,较底本新增了3处脱文:

(1)《临江仙》“翠叶银丝簪末利”,毛本脱一“簪”字。

(2)《念奴娇》“满地新霜白”,毛本脱一“霜”字。

(3)《鹊桥仙》“双鱼素尺”,毛本脱一“鱼”字。

因此,《宋名家词》本《于湖词》底本撤换情况为:初印时先以南宋《花庵词选》本为底本,刊刻词作24首,又辑佚4首。在初印本刊行之后,又得宋乾道刻本的一个传钞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即以其为底本,在初印本《于湖词》一卷的基础上,增刻卷二、卷三词作153首,共收词作181首。

(二)《西樵语业》的底本撤换

通过对《宋名家词》初印本和后印诸本中第三集杨炎正《西樵语业》的比对、校勘,可以发现《宋名家词》初印本《西樵语业》,误载作者姓名,词作文字多误,增刻后印本在毛晋刊印时虽未校改,但数十年后,毛扆、陆贻典二人利用寻访、购藏的词集在此本之上进行了逐字精校。修版后印本《西樵语业》,毛扆、陆贻典校字大多已修,犹可见剜改之痕。可以推知,修版后印本印行时间最晚,或系毛晋之子毛扆所印,因初印本底本不佳,校勘不精,错讹较多,从而撤换底本,改以毛扆、陆贻典手批增刻后印本为底本,对旧版进行剜改,并重新刊印,现就其底本撤换的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需找出初印本所据底本。杨炎正《西樵语业》,在毛晋《宋名家词》本刊印之前的传本有明钞《宋五家词》本和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吴本又分天一阁钞本和紫芝漫钞本两种。通过比勘,发现《西樵语业》诸种版本中的异文,《宋名家词》初印本多与明钞《宋五家词》本相同,而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天一阁钞本、紫芝漫钞本迥异。列表举例如下(见表6):

表6 《西樵语业》不同版本异文举例

由此可以推知,《宋名家词》初印本《西樵语业》是以明钞《宋五家词》本为底本上版。将初印本与其底本比勘,发现初印本不仅沿袭了底本中的两处讹误:《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误“屦”为“履”;《水调歌头》“如把画图看”,误“如”为“知”,而且较底本又新增了一些讹误,如:《水调歌头》“闻得东来千骑”,误“得”为“德”;《柳梢青》“新行耍词”,误“耍”为“要”。

由于初印本底本不佳,且校勘粗疏,文字多误,毛扆、陆贻典在增刻后印本之上进行了逐字精校。修版后印本改以毛、陆二人所批校的增刻后印本为底本,对所藏版片进行剜改,重新刊印,且印刷时间当不早于毛扆、陆贻典校勘时间,而校正之功首推毛扆、陆贻典。根据毛扆、陆贻典手批增刻后印本《西樵语业》中毛、陆二人的跋语可以得知,陆贻典于农历庚戌年四月二十日,即清康熙九年(1670)对《西樵语业》进行校勘,毛扆于农历己巳年二月十六日,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对这部词集进行校勘,故毛扆修版后印《西樵语业》的时间当晚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宋名家词》初印本《西樵语业》误载作者姓名,修版后印本撤换底本,据毛扆、陆贻典手批增刻后印本对卷首和跋语中的作者姓名进行了剜改。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人,年五十二始登第,甚为京丞相所知。庆元中,任吏部架阁,嘉定中改大理司直,历守藤、琼等州。初印本《西樵语业》卷首,毛晋将作者“杨炎正”误载为“杨炎”,且在卷末跋语中误其字“济翁”为“止济翁”。毛扆、陆贻典在《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上均进行了批改,陆贻典校语曰:“炎正其名也。[15]”毛扆校为“庐陵杨炎正济翁。[16]”修版后印本以之为据,将卷首作者名“宋杨炎”剜改为“庐陵杨炎正济翁”,并将跋语中的“止济翁”剜改为“杨济翁”。

《宋名家词》初印本《西樵语业》据明钞《宋五家词》本上版,校勘粗疏,所收词作文字多误,毛扆、陆贻典在《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之上均进行了批校,陆贻典校出异文16处,毛扆校出异文20处,修版后印本以毛、陆批校增刻后印本为底本剜改了16处(见表7):

表7 《宋名家词》修版后印本《西樵语业》剜改十六处

从上表可以看出,毛扆、陆贻典二人共同校出的异文有16处,毛扆校出,但陆贻典未校出的有4处。修版后印本仅对毛扆、陆贻典二人共同校出且初印本明显有误的16处进行了剜改,而毛扆校出,但陆贻典未校出的4处没有轻易改动。通过毛扆的这次校订修版,产生了汲古阁本《宋名家词》之《西樵语业》中最精善的一本,订正了初印本绝大多数的讹误。

如:《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初印本作“履”,修版后印本据毛扆、陆贻典所校增刻后印本剜改为“屦”。“履”读音lǚ,是动词,王力、洪成玉、魏德胜等学者认为“履”的本义为践踏、踩。如《诗经·小雅·小旻》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17]”“屦”读音jù,是名词,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如《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18]”《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中的“杖屦”是指手杖与鞋子,显然应为名词,当用“屦”而非“履”,修版后印本的校改是正确的。

又如:《水调歌头》“都自无语欲成蹊”,初印本作“溪”,修版后印本据毛扆、陆贻典所校增刻后印本剜改为“蹊”。“蹊”,意为小路,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9]”《水调歌头》“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中的“蹊”也应指小路,当用“蹊”而非“溪”,修版后印本的校改是正确的。

又如:初印本《水调歌头》“凭轼且优游”,误“且”为“具”;《水调歌头》“去作钓鱼翁”,误“鱼”为“渔”;《柳梢青》“新行耍词”,误“耍”为“要”,形近而讹,《水调歌头》“闻得东来千骑”,误“得”为“德”,音近而讹,应为手民之误,修版后印本皆进行了剜改。

毛扆还校出了一些异体字,但修版后印本并未进行剜改(见表8):

表8 《宋名家词》修版后印本未改毛校异体字举例

许多古字、异体字被统改为通用字,古籍中原先包含的丰富信息就会因简化而消失,所以毛扆在修版后印时,没有轻易对异体字进行改动,而是保留原貌,较为严谨。

《宋名家词》初印本《西樵语业》以明钞《宋五家词》本上版,校勘粗疏,文字多误,修版后印本将底本撤换为毛扆、陆贻典批校的增刻后印本,修正了卷首和跋语中误载的作者姓名,对毛扆、陆贻典二人共同校出的16处讹误进行了剜改,比初印本更精善。

(三)《逃禅词》的底本撤换

通过对《宋名家词》初印本和后印诸本中第五集杨无咎《逃禅词》的比勘,可以发现《宋名家词》初印本《逃禅词》,底本不佳,文字多误,增刻后印本在毛晋刊印时虽未校改,但数十年后,毛扆在此本之上进行了批校。修版后印本撤换底本,改以毛扆批校增刻后印本为底本,对旧版进行了剜改,并重新刊印,现就其底本撤换的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需找出初印本所据底本。毛晋《逃禅词跋》云:“可恨坊本无据。[20]”《直斋书录解题》载长沙书坊刻《百家词》本《逃禅集》一卷。毛跋中的“坊本”当为南宋宁宗嘉定间长沙刘氏书坊刻《百家词》本。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中载有《宋词一百家》,明毛晋《汲古阁毛氏藏书目录》目录中载有杨无咎《逃禅集》一卷,与宋刻《百家词》本书名、卷数完全相同,可以推知宋刊《百家词》本《逃禅词》在明末仍存,为汲古阁所藏,《宋名家词》本以之为底本,卷数相同,名为《逃禅词》。饶宗颐先生在《词集考》之《逃禅词》中说:“毛晋跋语云:'可恨坊本无据’,岂其《秘本书目》之《宋词百家》,即《直斋书录》之长沙坊刻《百家词》耶[21]。”有理由相信,宋刻《百家词》在明末仍存,为毛氏汲古阁所藏,《宋名家词》初印本《逃禅词》即以宋长沙书坊刻《百家词》本《逃禅集》为底本校刻。

毛晋在《逃禅词》跋语中称其底本字句之舛讹,章次之颠倒不可条举,他在刊刻时一一厘正,但由于当时可据参校的版本较少,毛晋的校勘往往凭一己之私臆,从经验上进行判断,其所刊印的《宋名家词》初印本《逃禅词》仍存在较多讹误,其子毛扆续得善本,在《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逃禅词》上进行了逐字精校,跋语曰“己巳上元后二日从孙氏旧录本校,凡改者仍存其旧。[22]”可知毛扆的校勘时间为农历己巳年,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当时毛晋已归道山(毛晋卒于顺治十六年己亥),版归毛扆,毛扆以其所校增刻后印本为底本,剜改校正了初印本中的6处讹误。

(1)《品令》(水寒江静)词调名初印本误作“一斛珠”,毛扆在增刻后印本中校改为“品令”,其校语曰:“按此和美成韵也,片玉词作'品令’。”修版后印本据此剜改为“品令”[23]。

按:杨无咎此词为周邦彦《品令》(夜阑人静)的和词,杨无咎和词用其韵,用其字,且次序相同,应为次韵。其词调应与周词的词调相同,为《品令》,而非《一斛珠》。

“品令”意为有拍的小品所演绎的令曲,清陈廷敬、王奕清等《钦定词谱》云:“宋人填《品令》者,类作俳语。”其格律为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将格律与杨无咎词对照:

中平平仄。中中仄、中平中仄。平中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水寒江静。浸一抹、青山□影。楼外指点渔村近。笛声谁喷。惊起宾鸿阵。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往事总归眉际恨。这相思谁问。泪痕空把罗襟印。泪应啼尽。争奈情无尽。

而《一斛珠》的格律为双调五十七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宋名家词》初印本后段第二句“这相思谁问”,“思”字下衍“情味”二字,全词字数为五十七字,故其词调误作《一斛珠》。毛扆在增刻后印本中校改为“品令”,并在修版后印本中剜改校正。

(2)《品令》“浸一抹青山□影”,“□影”,初印本作“倒影”,毛扆在增刻后印本中校改为“□影”,修版后印本据此剜改为“□影”。

(3)《品令》“这相思谁问”,初印本,“思”字下衍“情味”二字,毛扆在增刻后印本中删去此二字,其校语曰:“抄无情味二字,思接下。[24]”修版后印本据此剜去此二字。

按:《品令》格律为双调五十五字,后段第二句应为五字,初印本“情味”二字为衍文,故修版后印本将其剜去。

(4)《阳春》“迎晴晓”,“晴晓”,初印本误作“清晓”,毛扆在增刻后印本中校改为“晴晓”,修版后印本据此剜改为“晴晓”。

按:“迎晴晓”下句为“丽日明透翠帏縠”,可见该词描写的是晴天早晨的景象,而“清晓”指清晨,天刚亮时,并不能表示晴天,显然毛扆校改为“晴晓”更加妥当。

(5)《白雪》“怅望几多诗”,初印本误作“怅望几多诗”,脱一字,毛扆在增刻后印本中校改为“怅望几多诗□”,修版后印本据此剜改。

按:《白雪》借乐府琴曲旧名另创新声,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五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后段第四句应为六字,《宋名家词》初印本作“怅望几多诗”,脱一字,毛扆在增刻后印本中校出,修版后印本据此剜改为“怅望几多诗□”。

(6)《白雪》“忒是报年丰”,“忒”,初印本误作“或”,毛扆在增刻后印本中校改为“忒”,修版后印本据此剜改为“忒”。

《宋名家词》初印本《逃禅词》以宋长沙书坊刻《百家词》本《逃禅集》为底本校刻,因底本不佳,可据参校的版本较少,文字多误,毛扆续得善本,在《宋名家词》增刻后印本《逃禅词》上进行了逐字精校,修版后印本将底本撤换为毛扆批校的增刻后印本,剜改校正了6处讹误,比初印本更精善。

结 语

毛刻《宋名家词》可分为初印本、增刻后印本、重编后印本、修版后印本和邵鞾重印本五种版本。初印本第四集中张孝祥《于湖词》仅一卷;增刻后印本在初印本的基础上,续刻了《于湖词》二、三两卷,内容有所增补;重编后印本在增刻后印本的基础上,调整了第三集和第六集中词集的编排顺序,使各家词集排列的先后顺序确定;修版后印本以毛扆等人批校后的增刻后印本为底本对第三集杨炎正《西樵语业》和第五集杨无咎《逃禅词》中的讹误进行了剜改,又依照重编后印本的顺序对词集进行编排,是最为通行的一个版本。《宋名家词》经过两代人的四次刊印,经历了增刻、重编、修版的曲折过程,在内容上不断完善。清初,《宋名家词》版归兴贤桥邵氏,邵鞾用毛氏旧版重印,内容同修版后印本,但由于版片缺失导致缺漏两首词作。

刊印过程中,第四集中张孝祥《于湖词》初印时以南宋《花庵词选》本为底本,仅录一卷,增刻后印本将底本撤换为宋乾道刻本的一个传钞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在初印本一卷的基础上,增刻卷二、卷三,内容较初印本更为完善。第三集中杨炎正《西樵语业》初印时以明钞《宋五家词》本上版,校勘粗疏,文字多误,修版后印本将底本撤换为毛扆、陆贻典批校的增刻后印本,剜改校正了卷首和跋语中误载的作者姓名和所收词作中的16处讹误,比初印本更精善。第五集中杨无咎《逃禅词》初印时以宋长沙书坊刻《百家词》本《逃禅集》为底本校刻,因底本不佳,可据参校的版本较少,文字多误,修版后印本将底本撤换为毛扆批校的增刻后印本,剜改校正了6处讹误,比初印本更精审。

参考文献:

[1] 宋名家词,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八十九卷二十八册,台湾中央图书馆.
[2] 宋名家词,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清陆贻典、黄仪、毛扆等校本,《中华再造善本》.
[3]宋名家词,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九十一卷二十六册,台湾中央图书馆.
[4] 宋名家词,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 宋名家词,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清味闲轩重印本,台湾中央图书馆.
[6] 宋元名家词,明紫芝漫钞本,《中华再造善本》.
[7] 唐宋名贤百家词,明钞本,天津图书馆.
[8] 宋五家词,明钞本,国家图书馆.
[9] 吴昌绶、陶湘.景刊宋金元明本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据陶刻本影印.
[10] 黄升.花庵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1] 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M].黄丕烈.士礼居黄氏丛书.嘉庆五年刊.
[1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3]毛晋.汲古阁书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4]叶德辉著,李庆西标校.书林清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5] 任德魁.词文献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16] 饶宗颐.词集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7]郭立暄.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M].上海:中西书局,2015.
[18] 王兆鹏.词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9] 邓子勉.宋金元词籍文献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0]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21]陈垣.史讳举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22]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3] 周彦文.毛晋汲古阁刻书考[A].古典文献研究集刊.三编;1.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6.
[24]藏书家[J].山东:齐鲁书社,2004(9).
[25]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J].湖南:岳麓书社,1983(3).
[26] 陶子珍.明代词集丛编——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析论[J].高雄师范大学学报, 2005(19).
[27] 邓子勉.静嘉堂藏毛扆等手批《宋名家词》[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3).

注释:


[1]本文为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词曲曲体与曲谱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HB19ZW015。
[2]齐鲁书社编:《藏书家》第9辑,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151页。
[3]潘祖荫《郑庵书札》(与陈介祺先生论商周彝器手札),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3集,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9页。
[4]邓子勉:《静嘉堂藏毛扆等手批〈宋名家词〉》,《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5]郭立暄《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中西书局2015年版,第70页。
[6]郭立暄《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中西书局2015年版,第67页。
[7]毛晋刊,陆贻典、黄仪、毛扆等校:《宋名家词》第三集第十四册《西樵语业》,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本,第14页。
[8]毛晋刊,陆贻典、黄仪、毛扆等校:《宋名家词》第五集第二十一册《逃禅词》,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本,第58页。
[9]叶德辉著,李庆西标校:《书林清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卷七,第171页。
[10]郭立暄:《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中西书局2015年版,第73页。
[11]毛晋刊:《宋名家词》第四集第十八册《于湖词》,台湾图书馆藏本,第11页。
[12]毛晋刊:《宋名家词》第四集第十八册《于湖词》,台湾图书馆藏本,第11页。
[13]毛晋刊,陆贻典、黄仪、毛扆等校:《宋名家词》第四集第十八册《于湖词》,国家图书馆藏明刊本,第11页。
[14]王兆鹏《词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06页。
[15]毛晋刊,陆贻典、黄仪、毛扆等校:《宋名家词》第三集第十四册《西樵语业》,国家图书馆藏明刊本,第14页。
[16]毛晋刊,陆贻典、黄仪、毛扆等校:《宋名家词》第三集第十四册《西樵语业》,国家图书馆藏明刊本,第14页。
[17]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48页。
[18]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五,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56页。
[19]司马迁:《史记》卷一百零九,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67页。
[20]毛晋刊:《宋名家词》第五集第二十一册《逃禅词》,台湾图书馆藏本,第58页。
[21]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28页。
[22]毛晋刊,陆贻典、黄仪、毛扆等校:《宋名家词》第五集第二十一册《逃禅词》,国家图书馆藏明刊本,第58页。
[23]毛晋刊,陆贻典、黄仪、毛扆等校:《宋名家词》第五集第二十一册《逃禅词》,国家图书馆藏明刊本,第5页。
[24]毛晋刊,陆贻典、黄仪、毛扆等校:《宋名家词》第五集第二十一册《逃禅词》,国家图书馆藏明刊本,第5页。
【作者简介】

武悦,毕业于河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供职中国书店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