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哲学源流史》分析哲学之十三:历史主义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2-04-07

分析哲学之十三:历史主义

在美国产生的历史主义对科学性质及发展模式的研究,不从纯逻辑方面进行分析,而是从科学发展史实、科学家的实际科研活动、科学集团的集体信念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且注重科学进步问题的研究。因而,在与科学发展的史实与现状的结合问题的讨论方面,比批判理性主义更加深入,对科学进步与发展的认识具有独特意义。
  历史主义的提出晚于批判理性主义,但它的传播与影响十分迅速,几乎一经提出便成为美国科学哲学界的主导学派,并出现一批持历史主义观点的学者。

1. 库恩

托马斯.萨谬.库恩(1922—   )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创始人。他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大学里教授并研究科学史。主要著作有:《科学革命的结构》、《必要的张力》、《量子物理学的历史资料》等。
  库恩思想的核心概念是" 范式"。它的含义是指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科学共同体是指由一些专业科学家围绕某一学科而组成的专业集团,其内部交流充分,专业看法一致,吸收文献基本相同,其外部交流则很困难。如物理学家共同体、化学家共同体、天文学家共同体等。集团内的共同信念是集团成员在专业上的一致观念,这使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共同的理论模型、思维框架,共同的科学传统、发展方向等。范式的特点是相对稳定,单个的经验事实不能推翻它,只有新范式出现并被共同体接受,才能取代旧范式。范式与范式之间有质的差别,其结构相同,但成分完全不同。范式不是科学家们对世界的认识,而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科学家们的心理信念。因而范式的改变也不是认识的深化,而是心理上的转换,即对同一个问题的完全不同于原来的心理反应,如同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格式塔转换。转换前后的范式也没有真、假之分,而仅仅是信念的不同。库恩提出范式概念是为了说明科学发展的结构。
  库恩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动态结构,是科学共同体活动的结果,表现为范式的完善与更迭。科学发展的根源是科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如社会压力、哲学思潮、重大历史事件等都能对科学危机的产生和消除起作用。

库恩描述了科学发展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是前科学时期。这时还不存在科学共同体,也没有公认的范式,只有互相竞争的学派和学者。经过长期争论,范式逐渐形成,于是前科学时期结束。第二阶段是常规科学时期。这时有了范式,科学共同体不发生原则争论,在范式支配下共同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常规科学迅速进步。范式的这种积极作用保证了常规科学具有自我延伸力,它能够同化和吸收反常,使之转向预期的结果,范式结构也随之完善和发展起来,科学知识稳步扩大。第三阶段是科学危机时期。这时,范式并不能吸收所有的反常,当反常越来越多,理论的调整已无法阻止反常对范式的动摇,常规科学便陷入困境,人们对范式开始怀疑,科学共同体出现分裂,争论又起。第四阶段是科学革命时期。这时,在科学家的争论中,新范式出现,旧范式随之被取代。这种取代类似政治革命,以危机作先导,通过激烈竞争而实现,以推翻旧的范式建立新的范式为任务。科学家们选择竞争范式的价值标准是范式的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和有效性,同时,根据他们的个人经历和个性因素去评判。也就是说,范式的被选定是主观因素与客观标准相作用的结果。这四个阶段的周期性运行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
  库恩还特别强调了科学家在科学发展中应具备的两种基本思维能力,即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他认为,在整个科学发展中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前科学向常规科学的转变和常规科学向新常规科学的转变。这两个不同的转变要求科学家有两种能力。在前一个转变中要有收敛式思维能力,即能在范式制约下进行稳定的常规科学研究。在后一个转变中要有发散式思维能力,即能不断抛弃旧答案开辟新方向,进行创造性研究。这两种思维形式在矛盾中形成一种必要的张力,成为最好的科学研究的首要条件。

库恩认为,即使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也必须同时是个传统主义者,必须乐于用已有的规则来玩复杂的游戏,即能够牢固掌握常规科学的基本原理,才可能成为发现新规则的成功的革新家;同时,在应该放弃旧规则的地方,要敢于否定那些自己早已熟悉了的东西。这两个方面是每一位成功的科学家必备的品质。

2. 费耶阿本德

波尔.卡尔.费耶阿本德(1924-  )是库恩之后对科学进步问题进行研究并有很大影响的美国科学哲学家。原籍奥地利,1958年迁居美国,此前在维也纳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曾在多所学校任教并从事研究。主要著作有:《反对方法》、《自由社会中的科学》、《实在论、理性主义和科学方法》等。
  费耶阿本德并不像库恩那样为科学发展描述一种动态模式,他反对任何一种模式或框架,认为那是对科学进步有阻碍的东西,他主张科学研究及其方法论的多元化和民主化。因此,在他看来,逻辑实证主义从不变的逻辑形式出发,要人们脱离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约束在空洞的规则中构造理论,这是对科学进步的阻碍;证伪主义把问题视为理论发展的唯一开端、把个别事实看作否定理论的唯一根据,忽视了其他因素导致研究的可能,没有看到事实与理论的不符并不一定是理论的错误,事实也常有错误;研究纲领方法论过分强化理性标准,使之成了科学的宗教。

费耶阿本德反对科学方法论的独断、单一、不变、教条,主张开放、自由、有活力、有效果的科学研究。他认为,科学家的研究更多是根据多种理论见解的比较去作出选择,而非一致性原则指导的结果,也不是对单一对象进行观察的过程。在诸多的方法中,非理性方法同样有其位置,科学史上的每个时代都有例证。
  费耶阿本德不仅提倡科学研究的多元论,而且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也应提倡自由精神,建立科学与非科学的平等民主关系。他认为,科学与非科学并无绝对界限,把科学视作高于其他生活方式的权威没有道理。现代科学的至高地位只不过像从前的宗教,是与国家权力结合在一起的缘故。在科学史上,科学的发展往往与非科学的利用相关,没有神话、传说、占星术、原始医学等等就不可能有现代的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在许多方面与宗教、神话等非科学一样,带有虚假的东西,带有甚至更大的欺骗性,它的神圣不可侵犯是人为的,是科学的不民主造成的。只有当人们通过自由选择而选择了科学,科学才能获得更多的理性和权威。

3. 劳丹

拉里.劳丹(1941—  )是库恩之后又一位研究科学进步问题的美国科学哲学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任教于匹兹堡大学,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主任。主要著作有《进步及其问题》等。
  劳丹不同于费耶阿本德那种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科学进步思想,而是在批判库恩" 范式" 概念和拉卡托斯"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基础上提出一种" 研究传统" 概念,以科学进步的理性重组观点发展了库恩和拉卡托斯的科学革命的范式更迭思想。
  劳丹的核心概念是" 研究传统"。他把它定义为指导具体理论发展的一套准则,其特征是:它由若干个专门理论组成,它在方法论上有质的独特性,它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才形成。一个研究传统,与它内部所属的理论之间,有时候是不成功的传统统属有价值的理论,有时候是成功的传统统属不适宜的理论。这种状况使传统与传统的转换有很大的连续性,一个传统中的核心要素转换到另一个传统中就可能成为非核心要素。因而科学革命并不是创造出一个全新成分的新传统,而是以某种方式把旧传统中有价值的理论成分重新组合为一个新传统。
  劳丹认为,科学进步应是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的提高,只有在解决问题效力提高的基础上,理性才与科学进步相关。科学进步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增加解决经验问题的数目,二是消除反常,三是恢复有冲突理论之间的一致性。科学进步是一种研究传统向另一种研究传统的转换,但并非理论中断式的革命,它是非积累式的进步,但又是一个历史上持续的过程。
  劳丹的思想并没有提出更多的新见解,而仅仅是在库恩历史主义的基础上提了一些补充意见。他希望同时吸收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两方面的长处、克服各自的短处,但由于没说明更多的东西而没能超越前人。

4.科学实在论

与历史主义同期的美国科学哲学流派还有科学实在论。它在哲学观点上继承古代实在论传统,反对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它在科学的性质问题和进步问题上持客观的、积累的观点;在科学的发现问题和真理问题上持可知论的、符合论的观点。科学实在论在当代的主要代表是普特南(1926-  )、夏皮尔(1928-  )和本格等。科学实在论的出现代表了科学哲学向传统理论的回复,它在向种种新颖的关于科学的论点发起挑战,在维护科学的尊严和地位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