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看太极:逼胯 ![]() 习练悟太极2022-4-6 17:06 · “逼胯”一词来源于《内功经》“逼胯以坚(竖)膝”,意思是克服跪膝毛病在逼胯。“逼”汉语字义是逼迫、靠近的意思,“胯”是大腿根部、脊柱底部与骨盘连接处,大腿根部与骨盘连接处为前胯,脊柱底部与骨盘连接处为后胯。前胯是腹股沟,后胯是骶髂关节缝,又称“八髎”。《内功经解》曰:“逼胯者,将两臀极力贴住也”,“逼胯”是逼迫前胯腹股沟后收的同时,为了不翘屁股而逼迫前倾的后胯八髎后靠,形成左右臀部相贴的同时与腹部丹田相争的劲力,此时呈现“足五里穴”内收、承扶穴找脚尖状态。 ![]() 半蹲腰腹相争逼胯图 “逼胯”非常重要。古拳谱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内家拳是以意导气、以气催形,而意的源头在腰隙,所以人的意识时时刻刻要留意腰间,腰间怎么样留意?《内功经》告诉我们要逼胯。《心会论》也告诉我们:“腰脊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此文意思是说腰脊是行拳走架第一主宰,丹田是行拳走架第一宾辅,也指出了行拳走架意识第一要留意两个地方:腰脊和丹田,腰脊是人体背面腰部,丹田是人体正面腹部,如何留意腰脊和丹田?也就是《内功经》告诉我要“逼胯”。胯既是下盘大腿的根节,也是中盘躯干的根节,太极拳运动特点是根节催、中节随、稍节领,行拳走架过程中,大腿和躯干运动靠胯的逼催,可以说,没有逼胯就没有真正的太极拳运动,太极拳就成为太极操或太极舞。 ![]() 弓步腰腹相争逼胯图 “逼胯”可以坚膝。《内功经》曰:“逼胯以坚膝”,也有说“逼胯以竖膝”,意思是克服跪膝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逼胯。习练太极拳最容易犯跪膝错误,不仅初练太极拳容易跪膝,很多太极拳老师、教练、大师也有跪膝毛病,以至于社会上流行练太极拳容易伤膝盖的错误认识。究其原因这些人还没有把身与体分开,行拳走架还是停留在日常习惯的肢体动作,没有用身心去带动四肢运动,太极拳本质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身催形,太极拳四肢运动都是身体催动的结果。所以克服跪膝毛病不是在下肢大腿上去找办法,而是应该在身躯的胯上找办法,只要一招逼胯就可以解放膝盖。 “逼胯”可以平衡身体。太极拳是单腿支撑的运动,掌握平衡是其要义之一。“逼胯”是人体背面的腰脊与人体前面的腹部丹田水平相争,与身体垂直重力形成十字交叉劲力,增加了人体稳定性,达到平衡身体作用;同时,逼胯也就是屈膝下蹲,降低了人体重心,也增加了人体稳定性,达到平衡身体作用。 ![]() 脊柱结构图 “逼胯”可以竖脊。人体脊柱有颈胸腰等生理弯曲,随着重力作用和年龄增加双重因素,生理弯曲会慢慢加大变形,影响神经传导和真气循环。如果把脊柱看做一柄宝剑,骶骨和尾椎好似剑柄,颈胸腰椎好似剑身,就象平握剑柄可以竖立剑身一样,腰、腹部水平相争的逼胯动作就可以竖脊,减缓脊柱变形,改善脊柱颈、胸、腰生理弯曲,打通周天循环通道。 所以说,“逼胯”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时时刻刻要留意的动作,我切身的体会:学会了逼胯,太极拳就正确了一大半,就可以强身健体。否则太极拳就是在错误的功架下的肢体动作,不仅不能健身,甚至还会伤害身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