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陈晓卿种草三次,这座西南美食秘境,去了不亏

 极物来了 2022-04-08

图片|夜猫子二 ©

极物君语:

在《寻味贵阳》播出之际,陈晓卿连发三条微博安利这个宝藏城市。人间饿爸再出手,贵阳美食超上头。它到底多好吃,一起看看吧!

今天,陈晓卿最新美食纪录片《寻味贵阳》,又将迎来终结篇。

之前,陈晓卿团队在拍摄《风味原产地》系列纪录片时,就已经去过一次贵阳,这一次,他们又选择了贵阳。

贵阳,生而“不平”。被高山包围,流水冲刷出的喀斯特地貌让贵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美食翻山越岭地来到贵阳,然后在这里生根繁茂,和土地的灵魂相依相存。

走,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贵阳到底多好吃!

图片|《寻味贵阳》©

在远行靠车马的年代,重叠的山脉成为贵阳人心头的一根刺。交通不便,盐料缺乏,山中又多雾瘴,贵阳人只好选择一“酸”了事。

在食物长期发酵的过程中,会生成乳酸和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平衡身体的电解质,而越发浓郁的乳酸,则会让亚硝酸盐对人体伤害变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食酸,是当地人在旧时维持身体健康的老办法。不夸张地说,贵阳人的命,真的是“酸”给的。

图片|邓同学 ©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贵阳最出圈的,莫过于一锅酸汤。

白酸汤,贵阳酸汤的清冽代表。淘米水和老面的简单搭配,造出了一整个酸汤江湖。

“白酸发酵得快,要精心保养,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做了几十年酸汤的爷爷,俨然酸汤学的精算师,“春夏的时候,要注意及时搅拌,扬汤。养一锅白汤,跟养小孩差不多。”

图片|《风味原产地·贵阳》©

而红酸汤,则是贵阳酸汤的浓郁代表。

往白酸汤中,加入本地所产的毛辣果,再加以发酵,就可以酿出味道更为醇厚的红酸汤。

在外地的贵阳人,吃到连锁饭店里的红酸汤,总觉得酸味单调寡淡,胡椒香总不如家乡的野。

在贵阳土生土长的毛辣果,比番茄更加娇小可爱,酸味却比一般的番茄要浓重许多。

图片1|赖鑫琳 ©

图片2|《寻味贵阳》©

被当地人唤作“山妖”的木姜子,则是只依着山野生长,平原地区难得一见的灵魂配料,独特的胡麻焦香在口腔内横冲直撞,久久徘徊。即使它被晒干了,带到了他乡,山野的芳香也会被大幅削减。

离开了贵阳,贵阳的娃娃又哪里能喝到同一口浓酸微辣呢?

把红白酸汤当成红白玫瑰之争的贵阳人,会在一碗酸粉里握手言和。

“老板,有酸粉没得?”在贵阳的粉面店,如果没有酸粉,食客是会毫不犹豫掉头就走的。宇宙可以大爆炸,贵阳酸粉不放假。

酸粉,是酸的平方。第一重,要用酸水泡米,米在自然发酵的过程中酸得冒泡;第二重,打磨米浆,持续施压,让米浆排出水分,完成二次发酵,增加酸味。活跃酵母菌的发酵,让米粉拥有了粉糯的质地和微酸的堆叠,能拯救所有闷闷不乐的贵阳胃。

图片|《风味原产地·贵阳》©

在北盐卤南石膏的豆腐江湖里,贵阳人连点豆腐都要用酸水。

南豆腐嫩、北豆腐韧,用酸水点出来的贵阳豆腐,更倾向于弹,酸和蛋白质的结合,在豆腐里形成多孔的结构,落在桌上,它还可以跳个舞。在火上烤熟,加入蘸水,就是贵阳人热爱的爆浆豆腐,一口爆浆,酸爽上头。

图片|《风味原产地·贵阳》©

在美食界,总有一种地方保护主义。

作为中国最早吃上辣椒的一群人,贵阳人表示自己才是老祖宗,其他地方的辣椒是进不了贵阳人的美食圈的。不仅如此,贵阳人还会反向给你安利一瓶老干妈。

走进贵阳的大街小巷,辣,是你躲不开的。

而外地人总能从一口辣椒中,找到自己家乡的浅淡缩影。

糍粑辣椒有江浙风格的软糯。姜、蒜、辣椒,在石臼里舂捣至粘稠的状态,和鸡肉同炒,就是贵阳的招牌菜辣子鸡。鸡汁在嘴里肆意流淌,人吃得面红耳赤,挥汗如雨,仿佛经历了一场酣畅的运动。

图片|《寻味贵阳》©

糊辣椒面,有中原大地的豪爽。

干辣椒上火燎烤,走出红黑之道,再放入石臼舂成粉末,四处飘散的辣椒粉末,杀伤力和吸引力都堪比“核弹”。打远处瞧见一团棕红色的烟尘从市场小摊升腾起来,不必问,那肯定有上好的糊辣椒。

焦脆的辣香蘸上鲜肉,焦辛的辣椒香能把你的舌头都撕裂。

图片|《风味原产地·贵阳》©

“你吃嘛,它真的不辣!”这可能是贵阳人对外界说过最大的谎言了。

在贵阳,热辣的不仅是辣椒,还有人情。等到深夜降临,贵阳的宵夜摊上总是人潮涌动,风雨无阻。照面酒有多谦卑,喝酒划拳的势头就来得多猛烈。

要跟上贵阳人的生活节奏,得一天四顿。实在想一天三顿也可以,晚饭别吃了,但宵夜一定要来。

图片1|你的宝子。©

图片2|1896. ©

为什么不喜欢折耳根,它明明万能又可爱!如果折耳根有粉丝后援会,那贵阳人一定争当粉丝后援会的会长。

折耳根挑大梁当主角时,它是清爽的凉拌菜,细嫩的植物纤维带着山野的脆爽,,特有的腥香醒脑提神,直教人灵魂出窍。霸气大魔王折耳根,还能和其他十几种蔬菜一起被卷进饼皮里,当一个脆口的丝娃娃。浇上酸辣的蘸水,当牙齿咬断折耳根的时候,如同口腔里就有鲜鱼游动,一条一条朝你牙缝哈气。

图片|《风味原产地·贵阳》©

外地人是很难理解贵阳人对折耳根的痴迷,世上蔬菜万千,贵阳人却独宠折耳根。

清热解毒的折耳根,是贵阳人应对湿瘴的至宝。辣椒和烧烤吃多了,容易上火,那就赶紧喝杯折耳根酸奶冷静一下。

在折耳根后援会会长的眼里,没有人会不喜欢折耳根,如果有,那只是因为那个人吃得还不够多。

图片|得意小橙子 ©

让贵阳人离开洋芋,他们就会顿感空气稀薄,无法呼吸。

洋芋和贵阳人谈的是双向奔赴的爱。云贵高原的高海拔,凉爽气候都对上了洋芋喜阴凉的脾性,昼夜温差大,又让洋芋本身积累下更多的干物质,一改先辈们的干涩粗糙,把自己改造成一个甜糯的小可爱。

出于这份深沉的爱,每一个贵阳人都可能私藏着一本《关于洋芋的一千零一种吃法》。

其中首推的是狼牙洋芋,狼牙的结构是洋芋酥而不塌的关键,炸透了,搁点酱油、醋和五香辣椒粉,最后再用折耳根堆个尖儿,捧着走过大街小巷,那香辣的味儿,谁闻了保准都得咽口水。

但洋芋中的硬菜,还得看脆臊洋芋泥。脆臊,带肉皮的猪油渣,酥松的口感远抛妙脆角。捣烂的洋芋泥里混入油脂生香,碳水加油脂,双倍快乐,芋泥软烂,而藏在洋芋泥里的脆哨在舌尖嘎嘎作响,会在心尖上踩出惊喜舞步。

比起乐事薯片,贵阳人可能更爱自家炸出的洋芋脆片。可以自己调节辣度,牙齿和 洋芋片碰撞得嘣嘣脆响,是对洋芋片的最好认证。

图片|coleen ©

“老板,来份洋芋粑粑。”

“老爸,今晚炸个洋芋片吃嘛”。

不管是街头还是家门,你总能听见贵阳人对洋芋的呼唤。

图片|《寻味贵阳》©

我们始终相信,在食物里有城市的影子。

贵阳的酸和辣,是古人克服艰苦环境的智慧之光。

鱼腥草,让贵阳人能生机勃勃应对自然的凶险;

洋芋,则陪着贵阳人把朴素的生活点缀得花样百出。

图片|《寻味贵阳》©

城市化的发展带走了无数美食家口中的旧时滋味,但依山而起的贵阳,却始终保留着群山的淳朴,甚至于千年前的滋味,如今还能在贵阳的城里找到。难怪陈晓卿把贵阳称为:“一座难得的风味博物馆。”

城市不大,滋味不少,“反正贵阳嘛,要么不来吃,要么来吃无数次。”

图片|夜猫子二 ©

参考资料:

1. 纪录片,《风味原产地·贵阳》

2. 纪录片《寻味贵阳》

3. 《辣椒为何选择贵阳》,吃辣帮

4. 《贵州人对洋芋的爱有多深》,《贵州都市报》(2022年1月12日)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