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 | “岭南文人画十人展”开幕

 杏坛好歌 2022-04-08

文人画从汉之萌、唐之立、宋之承、元之固、明之兴、清之盛,到今之图振,文人画之面目因人而迥异,因时势而盛衰,但能绵延下来的便是它的文质雅气、意趣逸格,即根系所在。

2016年12月18日下午

“岭南文人画十人展”开幕式

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举行

艺术家

郭莽园、刘斯奋、卢延光、

方土、陈映欣、陈迹

(按年龄排序)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洪楚平先生

羊城晚报社副社长李宜航

出席开幕仪式

”岭南文人画十人展“

将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与岭南画坛名宿及新锐并置

饶公的作品无疑代表着当代岭南文人画的厚度

郭莽园、刘斯奋、卢延光、方土

陈映欣、陈迹、张东、孙晓枫、林蓝

则代表岭南文人画的广度与探索性

开幕式花絮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社副社长李宜航先生致辞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社副社长李宜航先生在开幕式现场致辞:岭南为中国当代文人画之重镇,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期以一展之勾勒,窥文人画之岭南新光。在《艺术周刊》、《优悦生活》杂志上推出“岭南文人画”专刊。

艺术家郭莽园致辞

艺术家郭莽园表示:以前都是文人在画画,现在文人画的定义伸延了。很高兴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举办这次“岭南文人画十人展”,为大家提供一个和诸位画友交流的机会。

艺术家刘斯奋致辞

艺术家刘斯奋表示:文人画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它的文化,在于对绘画的才情、天赋,它没有任何的拘束,可以说是最能彰显个性的画种。文人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随着士大夫阶层的衰落而衰落,现在民族复兴,文化自信心回归,重新寻找我们过去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这种社会氛围下,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敢为人先,举办'岭南文人画十人展“的举动值得肯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人画一定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艺术家卢延光致辞

艺术家卢延光表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画出文人画。千年来,从王维到苏东波,文人画都提倡高格调,是需要读很多书才能出来的。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把艺术家与企业家聚集在一起非常有意义,希望二者能有更多的互动,共同推动文化与艺术的发展。

艺术家方土致辞

艺术家方土表示:文人画应该先读书后画画,现在很多是反过来了先画画再读书,甚至后面也不读书。古人先读书是为了让大脑补文化作为基础,文人画这个词很神圣。目前全国与“文人画”沾边的展览不多,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举办“岭南文人画十人展”既是给大家提出了一道作业,也是鼓励和提倡中国画往文人画的水准和高度去靠,这也是一种追求。

艺术家陈迹致辞

艺术家陈迹表示:我画画是业余的,听说古代文人画也是士大夫业余玩的,所以能参加这次展览很开心。文人画对我来说是个很神圣的事情,我一直记得清代顾炎武说过“一命为文人,便无足观矣”。

艺术家陈映欣致辞

艺术家陈映欣表示:我们为什么画画,是生命给我们的观感和体会,使得我们要拿起笔来画我们身边美好的事物。艺术的起源于生命给我们的感触。因此,我认为不要刻意分什么是文人画家,也不一定非得具备诗书画印所有的学养,而是顺其自然。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洪楚平先生致辞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洪楚平先生表示:今天在这里让我谈和饶老交往的心得体会,突然间想到饶老经常说画画是'搞笑的"。很多人以为那是饶老在谦虚,实际上不是的。饶老对自己的绘画自恃很高,他画画非常认真,但是又轻松随意。饶老的书画艺术,把艺术的功利上的东西剔除了。

《优悦生活》“岭南文人画”专刊简介

《优悦生活》杂志“岭南文人画”专刊

《优悦生活》目录

01 策展人语

02 饶宗颐:博大精深 意远文约

12 郭莽园:画无定式 品见高下

22 刘斯奋:积学能文 风骨隽爽

32 卢延光:一超直入 以文化之

42 方 土:直指心性 一方万象

52 陈映欣:取物之精 赋我之神

62 陈 迹:沉静质朴 超拔时流

72 张 东:翰墨潇洒 文心慧朴

82 孙晓枫:游离于物 悠然于心

92 林 蓝:清雅蕴藉 文心绵长

文人一画 岭南国光

古人尝云: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道尽文人的不甘与志节。

至有文人画出,似是但求一闲散简淡耳,然则此实为造极之境也。若无此番苦寒彻骨,若无此种贮书万卷,何能求得一“淡”字?“淡”字够低调,却足见古人对精神修为之高标准严要求。搜尽其峰打草稿的石涛,所要求的仅仅是“自具腔肠”而已。但这种自具腔肠,何其之难。若此种种,无不代表着中国人对精神高蹈、心性自由的渴求及对所由经之道路的高度自觉。文人画是为典型。

今人论文人画,说这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对,也不对;又说它落后于工业文明社会了,对,还是不对?说它在信息文明社会里一文不值,更值商榷。因为没有人会认为对精神高蹈、心性自由的渴求,会专属于某个时代。

以前担心文脉断裂。今天发现,根本无法割裂。大量的典籍、图式、词语,依然在围绕着我们,无法匿避。典籍、图式背后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可曾有变?

文人画是修养手段、是思维方式,也是理想、价值。

在中国,凡是有历史的事物,人多列入传统。文人画是传统。传统代表过去时?没有传统,何来现代和未来?故,传统即现在,亦即未来。未来无法割舍传统。即使许多历史转折或由偶然因素决定,但政治的力量、资本的力量,终究难以和文化的力量抗衡。布罗代尔的理论,今天依然适用。又,贡布里希认为有艺术家而无艺术。而从艺术本体的角度而言,恰恰相反,有艺术而无艺术家。正如石守谦所言:“文人”根本是一个理想形态下的观念,而非史实。文人画理念也是一种理想形态。既然如此,唯有“文人画”这个理念是完满自足且真实不虚的,个体的文人画家,则成了相对概念。

石守谦又说:文人画家们一再反省绘画艺术的最终本质,一方面是出于文人基本性格中的“反俗”倾向,另一方面则显示了一个在创作上前卫精神的传递传统之存在。

如前所述,对文人画进行言说,是颇有风险的事儿。时人办展,喜欢按“人物”、“花鸟”、“山水”而分科、而组织画家及作品。此种纯技术的思路,毫无争议,自然皆大欢喜。盖因绝无有人说此乃山水非花鸟也。然容易叫人恹恹而生倦意。以“观念+风格”作为展览的划分标准,作为遴选艺术家的依据,则难度极大。因“观念+风格”,其判断的标准、划分的依据究竟是什么?争议随至。石守谦说:文人画完全是他们针对着各自所面对的难题而构想出来的理想策略而已,要想在此中探求一个唯一而正确的定义,实不可能,亦不必要。

故我们今天关注文人画,便是在种种“问题意识”、“历史意识”的推动下,对当今中国艺术所存在的问题、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文化难题,进行一个认真的反思。如道器、体用、古今、中西之辩,缘何龂龂而无果;又如道统、政统、学统交叉缠绕之现实,与其边界厘清之理想,二者之间的困惑与矛盾……

文人画的魅力,正是因其永远先锋,正是因其无法言说。但它专注于人类微妙情感与极致美感之表达,则无法超越。今人喜谈“学术”,冷冰冰的“学术”一匡,遂至情感顿失、美感凋零。严肃的历史研究,尚且需要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况心性攸关的文人画乎?又有人对文人画颇有“过时”之讥,实时之瞽者也。且看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对“南画”(概念类似文人画)的评价,内藤湖南认为它“代表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灿烂的文化的时代精神,会对当今的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因此,要研究中国绘画,尤其是近代的南画与世界文化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必须从中国艺术的变迁,特别是中国绘画史开始,然后才能了解南画的真正价值。”

岭南亦有文人画乎?当然有,且蔚为大观。

岭南绘画,近现代尤其辉煌。现代粤人,贡献了太多的大师、大家。就国画而言,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林风眠、关良、丁衍庸、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饶宗颐……都是现代美术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仔细一看,大部分可归入文人画。关良、丁衍庸、赖少其、饶宗颐不必说了,岭南画派的中坚——高剑父,其最高的绘画理想,竟是“新文人画”。今人赖少其,渊深厚重而又气韵生动,卓立不群;饶宗颐,散淡高华之至。所谓“新文人画”诸家,俱不能与之相侔。饶公又见推为天下印坛之执牛耳者,允为人望,蔚为国光。

至此,目岭南为中国当代文人画之重镇,宜乎?

张演钦

《岭南文人画十人展》序

什么是文人画?什么不是文人画?这是一个永远伴随着争议的话题。我们以“风格+图式”之原则策邀的“岭南文人画十人”展,期以一展之勾勒,窥文人画之岭南新光。

重要的是看气质,人当此,画更甚。文人画从汉之萌、唐之立、宋之承、元之固、明之兴、清之盛,到今之图振,文人画之面目因人而迥异,因时势而盛衰,但能绵延下来的便是它的文质雅气、意趣逸格,即根系所在。

所谓文人画之岭南新光,风流人物者,当数高剑父、高其峰、陈树人、林风眠、关良、丁衍庸、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饶宗颐等。“岭南文人画十人”展将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与岭南画坛名宿及新锐并置。饶公的作品无疑代表着当代岭南文人画的厚度,郭莽园、刘斯奋、卢延光、方土、陈映欣、陈迹、张东、孙晓枫、林蓝则代表岭南文人画的广度与探索性。郭莽园的碑版胸臆、刘斯奋的风骨隽爽、卢延光的文心逸致、方土的墨韵万象、陈映欣的赋物予神、陈迹的随性静灵、张东的慧朴文心、孙晓枫的游离物外、林蓝的清雅蕴藉,这既是他们作品的内涵,也是他们对文人画审美实践的探索。

什么是文人画?什么不是文人画?此展有真意,欲辩已无言。看画去!

策展人:赵旭虹

书籍捐赠

艺术家刘斯奋寄语留守儿童

”天道酬勤“

艺术家郭莽园寄语留守儿童

”博学之、笃行之“

艺术家陈映欣寄语留守儿童

”好好学习,做好孩子“

艺术家们为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一万名留守儿童、一万本书、一万块石头、一万句暖心话”活动捐赠《优悦生活》杂志岭南文人画专刊

抽奖环节

幸运儿与艺术家刘斯奋合影

幸运儿与艺术家郭莽园合影

幸运儿与艺术家卢延光合影

艺术家交流

卢延光给观众签名

刘斯奋给观众签名

展览现场

艺术家现场交流

洪楚平先生观看饶宗颐作品

李宜航先生观展

展览现场

展览图片

饶宗颐先生,学术范围广博,著作颇丰。艺术方面,尤于绘画、书法造诣深约。擅山水,不拘一法,而有自家面目。人物画于龙眠、十洲、老莲诸家之外,别开新径。

《累累明珠》 饶宗颐

郭莽园,1942年生,广东汕头人,西泠印社社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画院艺术顾问,中国手指画研究会顾问,广东华人书法院名誉院长。

《饮和食德》 郭莽园

刘斯奋,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一级作家,历任第四、五、六届省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闲情》 刘斯奋

方土,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院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受聘为广州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客座教授。

《砍竹去》 方土

陈映欣,1963年生于广东澄海,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广东画院》副主编。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海外联谊会理事、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春风杨柳岸》 陈映欣

陈迹,1969年生,广东澄海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广东画院一级美术师,广东画院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

《秋声落天半》 陈迹

张东,1970年出生于广东信宜。1996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工作室,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丹霞雪意》 张东

孙晓枫,1972年生于广东澄海。1994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任广东美术馆拓展部副主任、策展人,汕上空间合伙人及艺术总监。现为广东美术馆策展总监。

《五山笔记201608》 孙晓枫

林蓝,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小桃红》(一) 林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