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书法家的师承和他们的人际关系

 杨念池 2022-04-08

小编对古代书法家的关系特别好奇,捋一捋,发现:原来古代这些大书法家都有着或近或远的关联。喜欢书法,了解一下古人那个圈子,很有意思!

图片张芝《冠军帖》(或传为唐张旭所作)

张芝,草圣,字伯英,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人。东汉书法家、'草书之祖',大司农张奂的儿子,索靖的奶奶的弟弟。

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出身名门,拒绝朝廷征召,潜心研习书法。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没有真迹传世,仅存《八月帖》等刻帖。

汉献帝初平三年,去世于家中,著有《笔心论》,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图片

钟繇《宣示表》

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卫夫人、王羲之书法得益于钟

三国魏书家,明帝时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钟太傅”。钟工书法,书学曹喜、刘德昇、蔡邕,传说阴发韦诞之冢得蔡邕笔论,遂书艺大进。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精思学书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明帝继位,迁太傅,进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谥曰成。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图片陆机《平复帖》

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文学家陆云之兄;

与唐代书法家陆柬之同为苏州人,前者写《文赋》文章,后者留下《文赋》书法;

陆机逝世同一年,索靖去世,也在这一年,诞生了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

陆机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 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图片索靖《出师颂》卷(传)

索靖 (239-303),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人。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张芝姊之孙。

索靖官历尚书郎、酒泉太守,官至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晋惠帝时封关内侯,以荡寇将军之职平定西羌叛乱。)”。工书法,尤精章草。与尚书令卫瓘以草书知名,时称“一台二妙”。靖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骨势峻迈,富有笔力。前人评为“精熟至极,素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

索靖善章草,传东汉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其章草书,自名'银钩虿尾',时人称'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索靖的章草自成一家,被张怀瓘评道'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著有《草书状》等。

图片卫瓘《顿州帖》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人。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重臣、书法家,曹魏尚书卫觊之子。与索靖齐名,号曰“一台二妙”

卫瓘工于草书。他师法汉代张芝的'今草',又参酌其父卫觊的草书,笔势纵横,飘逸沉雄。他同当时另一著名书法家索靖齐名,时人号曰'一台二妙'。所谓'一台',是指他俩同是官居台省,瓘为尚书令,靖为尚书郎。所谓'二妙',是说他俩的草书都有极高的造诣,各得其妙。唐朝张怀瓘《书断》中评其章草为“神品”。

卫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仕官于曹魏,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后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伐蜀战争。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命田续杀邓艾父子。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后逊位,拜太保。晋惠帝即位后,与贾皇后对立,终在政变中满门遇害,享年七十二岁。

图片卫恒书法《四体书势》(局部)

卫恒,卫瓘之子

卫恒的书法理论著作《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关当时的各种书体、书史的演变,以及一些书法家代表的情况资料,大都赖此书得以保存。

图片夫人《近奉帖》

卫铄,即卫夫人(272年~349年),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卫恒的从妹;

王羲之拜其门下学书

卫铄,即众所周知的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卫夫人少好学,酷嗜书法艺术,很早就以大书法家钟繇为师学习书法。她撰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书法理论。

对于卫夫人师从钟繇一说,一直不解,卫铄之父与索靖齐名,索靖生于239年,当时钟繇已死了9年。按道理来说,卫铄的父辈出生的时候,钟繇可能已不在人世,到卫夫人这里更加不可能拜在钟繇门下。所以,要么是传闻有误,要么所说的以钟为师,指的是学习他的书迹。

卫璪、卫玠,卫恒的儿子两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丈夫李矩善长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戚,成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

图片王羲之《远宦帖》

王羲之(303—361),从卫夫人学书法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

王羲之的几个儿子皆擅书法。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图片王献之《洛神赋》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书法君这里八卦一下,王献之风流俊雅为一时之冠,本来与表姐情投意合,俨然一对璧人。可惜太帅也不是好事,献之兄不幸被新安公主看中,一对鸳鸯被生生拆散。表姐被休郁郁而终,更加深了王献之对她的思念与愧疚,一生郁郁寡欢,四十多岁英年早逝。

他的原配兼表姐是谁呢?名郗道茂,是郗鉴的孙女(次子之女)。郗鉴又是谁呢?还记得东床快婿的故事吧,就是那个把女儿寄给一个躺在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的家伙的东晋大臣。一说起来,都是故事啊!

图片王徽之,新月帖

王徽之(338年-386年),字子猷,王献之的五哥,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名士、书法家,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圣)第五子。

门荫入仕,历任徐州(桓冲)骑曹参军、大司马(桓温)参军、黄门侍郎。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太元十一年,去世,时年四十九岁。书法有'徽之得其(王羲之)势'的评价。后世传帖《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

图片荟《翁尊体》

王荟 (464-549),字敬文,小字小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堂兄弟,王导第六子,王珣之叔,东晋大臣、书法家,王荟恰虚守静,不竞荣利,承家学,善行书。南梁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下之上品,并云:'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彦。'传世墨迹《万岁通天帖》中有其《疖肿帖》。

图片王珣《伯远帖》

王珣,王羲之是其堂叔,他与献之是堂兄弟

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于东晋王氏一族。祖父王导、父王恰均精于书法。他的《伯远帖》是东晋时十分难得的名人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他写的《伯远帖》是东晋王家惟一存世的真迹。这封手札中的伯远是谁呢?就是王羲之的大儿子,王玄之。说起来算是远一点的堂兄弟啊。

图片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王羲之第七世孙

智永和尚(生卒年不详),南朝、隋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

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图片虞世南(558—638),以智永为师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是陆柬之的舅舅

虞世南,与欧阳询是好朋友

虞世南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交往密切,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在唐代的楷书大家中,他是最接近二王、尤其是小王的。

虞世南生性沉静,执着好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依附于夏王窦建德,授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成为'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封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配葬昭陵。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图片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接替虞世南,成为唐太宗的好笔友

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当时与欧、虞齐名,为初唐四大书家之一,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图片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557-641),与虞世南为友

欧阳询大虞世南一岁,又比虞多活三年。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图片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

欧阳通(625年-691年),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精书法。

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天授初年,授礼部尚书,反对拥立武承嗣为太子。

图片陆柬之《文赋》

陆柬之,虞世南的外甥

陆柬之一位侄女,是张旭的母亲(陆氏)

陆柬之代表书法《文赋》,其文由西晋陆机所作,两人同为苏州人。陆柬之年少时依舅家学书,其舅父即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书法家虞世南。

图片张旭《古诗四首》

张旭,母亲是陆柬之的侄女

张旭有一位弟子叫邬彤,邬彤有一位弟子叫怀素

颜真卿,曾向张旭请教笔法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书法君忍不住赞叹:这帮人就是唐朝的周润发、刘德华、张学友与梁朝伟啊,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耀唐人的夜空。

图片怀素《自叙帖》

怀素,是邬彤的弟子,邬彤是张旭的弟子

怀素与邬彤,还是中表兄弟

张旭又尝私谓彤曰:“孤篷自振,惊沙自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尽书柴。”怀素不复应对,但连叫数十声曰:“得之矣!”

图片徐浩《朱巨川告身帖》

徐浩(703--782),与颜真卿同时代生,死时年龄也相仿

两人同为朝廷官员,同为书坛巨匠

徐浩在当时的书名,长居颜真卿之上。徐浩字季海,受书法于父。少而清劲,随肩褚、薛;晚益老重,潜精羲、献。其正书可谓妙之又妙也,八分、真、行皆入能。徐浩在中央任职,为朝廷书写了大量的官员委任与通告文件,当时深受皇帝器重,书名很高。

图片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709-785),曾向张旭请教笔法

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当然,以上所列仅仅是极少部分,其实古代还有许许多多的书法家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米芾、米友仁父子,苏轼的父亲、兄弟及几个儿子,宋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等皇帝书法家,蔡京兄弟、父子,赵孟頫及其老婆管道升、儿子赵雍、孙子赵麟、外孙王蒙(元四家之一),沈度、沈粲兄弟,文徵明父子,等等。

画石斋 I小编:木木 I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