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酱油”企业业绩亮眼,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调料家 2022-04-08
近日,各大调味品上市企业三季报陆续出炉,其中,海天味业、千禾味业、加加食品、中炬高新是酱油行业中颇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他们刚发布的2020年三季报也颇有亮点。其报告中的数据不只是企业实力的证明,也能让消费者们见微知著,看到各企业未来的战略方向和调味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打酱油”企业集体高开

从海天味业、千禾味业、加加食品、中炬高新这四家调味品企业发布的2020年三季报来看,都呈现出营收、净利双增的利好局势,那么在集体高开的背后,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海天味业:多元布局,抢占C端
 
10月30日,海天味业发布2020年三季报。海天味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0.86亿元,同比增长15.26%。实现归属净利45.71亿元,同比增长19.20%
 


海天味业的主营业务为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酱油、调味酱和蚝油等。其中,前三季度酱油收入提升12.09%至97.27亿元,在前三季度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50%。
 
从财报数据来看,海天味业依然保持着它的高光,而这和它强大的经销商网络密不可分。据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增至6739个,较今年上半年增加306个,较2019年增加933个。
 
同时,海天还在积极尝试多元化布局:
 
2014年,海天味业通过并购开平广中皇公司的主要资产,进军腐乳品类,此次并购标志着海天味业突破了酱油、酱类和蚝油老三样。但本次并购并不算成功,2019年广中皇公司亏损严重;
 
2017年1月22日,海天味业位于江苏宿迁的全资子公司佛山市海天(江苏)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收购了江苏洁美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的丹和醋业70%的股权;
 
今年年初,海天味业斥资1.6亿人民币收购了合肥燕庄67%股权,提高了海天味业对上游原料的把控力;
 
今年8月,海天味业推出了火锅底料系列,并在9月火速开始铺货,力图抢占C端人群;
 
10月9日,海天味业在宁波成立投资新公司宁波海醇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廖长辉,主要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10月30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拟与宁波海珀汇投资合伙企业和宁波海珀睿享投资合伙企业,以货币出资方式投资设立子公司海天海珀特总部食品有限公司。新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加工、调味品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海天味业拟认缴1600万元人民币,占比80%
 
......
海天味业作为行业老大,连续多年保持了营收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未来海天味业是否能带来更多惊喜?值得期待。
 
千禾味业:战略清晰,战术激进
 
10月29日下午,千禾味业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财报。宣布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增长31.45%至12.22亿元。归属净利提升63.67%至2.24亿元。其中,据千禾味业公布的经营数据公告,第三季度单季,酱油收入增长35.40%。
 


并且据财报显示,千禾味业2020前三季度毛利率达到49.4%,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千禾味业亮眼的财报背后,体现的是其清晰的战略规划。
 
千禾味业表示,毛利率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低毛利的焦糖色业务占比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是随着省外扩张的推进,以零添加为代表的高端酱油占比持续提升
 
2008年,由焦糖色业务跨界而来的千禾味业首次推出头道原香系列,正式进入零添加酱油市场,将零添加酱油系列产品定位于16-30元/500ml的价格地带,远超过彼时酱油市场5元/500ml价格带的区域。
 
在消费升级带动高端酱油行业持续放量的背景下,千禾采取“零添加为主,高鲜为辅”这一与主流竞争对手截然不同的产品策略切入高端酱油空白价格带,避其锋芒,让其酱油业务不断得到提升。
 
同时,千禾味业还在不断拓宽高端酱油细分行业护城河,进而不断收割市场份额并获取超额利润。
 
从产业端来看,千禾味业还在加快推动“年产25万吨酿造酱油、食醋生产线扩建项目二期”和“年产36万吨调味品生产线扩建项目”,不断提升产能规模和生产效率,有利于突破酱油产能瓶颈,产品品类不断丰富。
 
中炬高新:渠道建设稳步推进
 
10月30日,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炬高新”)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三季度,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总收入38.1亿元,同比增加7.90%,实现净利润6.68亿元,同比增加22.4%,旗下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美味鲜”)仍为营收主力。
 

据了解,中炬高新旗下子公司美味鲜主要从事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等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前三季度,美味鲜实现营收37.22亿元,同比增加10.87%,实现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加23.67%
 
而从美味鲜的主营产品来看,前三季度,酱油实现营收23.4亿元,同比增加9.39%
 
近两年来,中炬高新一直在不断开发经销商,想要进一步实现全国化布局。据三季报数据显示,截止报告期末,新增278家经销商至1329家,较年初增长26.45%提前完成全年经销商扩张计划,渠道建设稳步推进。
 
同时,中炬高新还十分侧重人才培养与营销渠道建设

中炬高新表示,公司下半年将侧重营销渠道建设,区分具体渠道,在餐饮渠道设立餐饮专员并推出实惠装产品,加大了广告费以及促销推广费用的投放,并扩增销售人员人数。
 
而在人才管理激励上,中炬高新将投入1000万设立总经理特别奖,并额外奖励贡献突出的营销人员。
 
产业端,公司中山基地扩产后将年新增25万吨酱油、2万吨料酒,厨邦三期将年新增17万吨酱油,首期工程计划于今年12月投产,阳西二期在今年10月年新增10万吨蚝油。预计产能集中在2022年下半年投放,形成产品梯次覆盖更多弱势区域以及占比相对较小的餐饮渠道,有望迎来新一轮突破。
 
加加食品:稳步推行“6+1”营销模式
 
新战略落地实施以来,加加食品业绩驶入快车道。10月23日晚间,公司披露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加加食品实现营业收入15.78亿元,同比增长7.03%;实现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32.81%
 


2020年前三季度,加加食品实控人杨振提出并大力推行回归主业战略,公司上下聚焦主营业务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加加“12345”的产品战略和“1+N”的品牌战略,创新提出快消品行业先进的“6+1”营销模式,进行深度分销,实现社区社群新营销。尽管年初受到疫情冲击,公司仍顺利完成营收规模扩张,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主打品类酱油、食用植物油毛利率均有效提升。
 
销售渠道方面,加加食品加大力度深耕市场,在开拓传统线下网络的同时,重新布局线上销售。据介绍,2020年以来,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符合餐饮渠道的产品,稳步推进餐饮渠道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公司已收回电商经营权,正重新规划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布局,还携手电商淘优卖,与绝味食品、盐津铺子、华文食品等14家上市公司及知名企业组建湖南友商联盟平台。
 
品牌宣传方面,公司转向抖音、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端,并在产品包装上发力,拟于年前在全国市场推出独有的超级符号“围裙”,升级产品包装,塑造“高颜值、高品质、高价值”的加加高端产品形象。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投资领域加加食品也迎来收获期。10月12日,公司间接投资的巴比食品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加加食品持有其约1.45%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上市至今,巴比食品股价累计涨幅超180%
 
加加食品虽然业绩稳步上升,但其负面消息一直不少。
 
2017年3月- 2018年1月,在未经公司正常审批流程情况下,加加食品实控人杨振对其指定的第三方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简称“违规商票”)总金额为7.188亿元,累计已承兑金额3.57亿元,尚未承兑金额3.618亿元,其中已到期未付金额达5000万元。
 
2020年6月12日,加加食品称,公司在自查中发现存在为控股股东卓越投资及其关联方违规担保的情形,违规对外担保本金余额合计4.6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9.94%。自6月15日起,加加食品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为带退市风险警示的“ST加加”。
 
同时,加加食品内部高层变动也颇为频繁。业内人士推测,加加食品人事频繁变更,与其实控人杨振违法违规不无关系。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2020年6月30日,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违规担保事项已解除。此前,加加食品因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违规担保而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随着违规事项消除,公司有望于短期内摘掉ST帽子。
 


如今的加加食品已经逐渐回到了自己“打酱油”的主业,业绩也在稳步复苏,摘帽之后的加加食品能否重回荣光?可以让时间来证明。
 
酱油行业的风口在哪里?
 
由这几个“打酱油”界的代表企业可以看出,今年各企业的战略布局颇为清晰,业绩也十分亮眼,但其所处的酱油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从最初的单一酱油产品到后来的生抽、老抽之分,在到后面主打鲜味的味极鲜,主打拌(吃)面功能的面条鲜、主打健康成分的0添加、再到近期概念火爆的有机酱油,各大企业都在不断细分再细分,力图抢占市场。
 


像是千禾味业以“零添加”强势入局酱油市场,弥补了高端酱油市场空白。并且随着千禾味业2016年3月7日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其主打的“零添加”系列调味品开始在行业中盛行开来。
 
一时间“零添加”的概念成为风口,许多企业也纷纷效仿,整个“零添加”品类犹如“众星捧月”,成为最热门的酱油品类。而千禾味业也成为“零添加”大军中的最大受益者,这一点在千禾味业公布的2020年三季报中也得到了印证。
 
但在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对《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不得标注“零添加”“非转基因”等字样。真正的问题是,有的食品包装瞒天过海,醒目标注“零添加”,而实质上却添加了。也就是说,所谓“零添加”有时只是商家宣传的伎俩,不仅损害消费者知情权,而且扰乱食品市场竞争秩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零添加”还能成为千禾味业或其它企业的增长点吗?值得我们深思。
 
同时,近期有机酱油的风也吹得十分猛烈。据欣和禾然有机事业部负责人康艳丽向《调料家》透露,目前市场上推出有机酱油产品的企业或品牌不低于30家。
 
《调料家》查阅电商平台发现,海天味业旗下的“海天有机”系列旗下的有机酱油零售价为49.9元/瓶(480ml);李锦记旗下有机头抽零售价为40.9元/瓶(500ml);千禾味业旗下的有机酱油零售价也达到了49.8元/瓶(500ml)……
 


由此可见,各大企业推出的有机酱油普遍都在30元以上,价格并不低。那么有机这个概念真的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成为新的风口吗?
 
资料显示,中国是全球第四大有机食品市场。
 
一方面,在健康化的浪潮中,追求健康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这为有机调味品带来了发展壮大的“土壤”。据国家相关统计信息显示,2018年,我国有机产品产值总计为1666亿元,其中有机加工类产品的产值最高,为1089亿元,占有机产品总产值的65.4%;有机标志备案数量19.1亿枚,有机产品国内销售额约为631.47亿元人民币。
 
这样看来,有机酱油有望成为风口也不是毫无根据可言。
 
但从现实角度来说,国内高端调味品市场尚处在萌芽阶段,这既考验厂家(品牌)的运作思维,又考验着经销商的经营水平。而有机调味品也是如此,由于品类特殊,并没有太好的营销手段可以用,更多的还是只能依赖有机食材的消费而自然动销。这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END ·

喜报:众筹开始,目前新书众筹数量已经近三千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