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有、不、弗、毋、非”关系研究(读帛书老子13)

 云出山 2022-04-08

无中生有是一切认知的源头,无和有的分界处是“一”的感知,一之前是混沌,一之后分别。认知呈三种过程状态:混沌,一,二。混沌到一是纯感知变化,没比较参照也就没法建立概念,没概念也就无从描述,是一种玄态。一生二,最基础的分别感知建立,也就产生了对比关系,这种感知关系依然没能建立概念,仍然不能用语言描述,但感知中的关系存在是清晰的。二到三,是用分别法把“二”的存在表达出来,这就是“不”。“不”是感性地排他建立概念,不能进行理性的溯源、求证,所以说“孤、寡、不榖”。“不”建立的概念只能靠感性驯炼才能让别人领会,比如让别人知道“疼”,首先自己受伤获得感受分别,然后定义这种分别为疼,再去打、拧、掐、刺……别人,让他产生疼的感知,告诉他这就是疼,从而在他的头脑中建立了疼的概念。这就把只有自身能感知的“二”变成多人的共识“三”,“三”丰富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描述各种事物,所以“三生万物”。

“不”是用排他方法表达“二”的定义。如果作用对象是自己,就是强调“二”。如果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认知,用不二在他人感知中建立了三。自身用不就是认知,不,足以为道。交流用不,就是表达自己的判断、意愿。

“弗”是向内感知“一”和“二”,既要感知异样的感觉,又要感知没出现异样的感觉,两相对比产生定义。弗要求把不的结论及其背景都要感知到,不可偏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弗,不之深也。

“非”是公知的三描述的万物之间的排他。

“毋”是某物的公知属性三消失,俗语就是“没用了”。

破译帛书老子的弗,非,毋三字依据上述字义就可以了。不字需要区分向内还是向外,向内排斥、排他译做主语,向外排斥、排他译做谓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