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国皇帝都有自己对外的策略,而大清的传教士极力讨好两边

 张轼奇 2022-04-09

公元1689年9月7日,清朝领侍卫大臣索额图和俄国御前大臣戈洛文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其实在清朝使团出发北京,前往雅克萨的时候,康熙皇帝给出的命令是,也就是谈判底线是,以尼布楚为界限,和俄罗斯贸易往来,如果沙俄使者仍要霸占尼布楚,那么就以而额尔古纳为界限,看似灵活变通,但也反映了天朝对藩属的怀柔之心,另一边呢,沙皇对于他的臣子也有训令

                               

                                                                               

                               

大概内容是为了和清朝皇帝保持友谊,可以拆除雅克萨的俄国城堡来换取中国开放通商,以及大清若采取蛮横不友好的行为,也不要发动战争和流血事件,如果沙俄方在退出雅克萨中方还是不同意的话,可以把尼布楚的达斡尔地方作为最后决议方案,双方对于这场谈判,都有各自的底线,在中俄谈判的初始阶段,始终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在1689年,8月25日,中国的两位传教士来到沙俄营地,他们呢,把康熙的底牌脱口而出,徐日升说,清朝已经用武力征服了雅克萨,对于此次谈判,清政府是有能力收回的,还建议戈洛文,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之间任选一个城池,来作为双方划分界限,戈洛文听后非常高兴,随后呢给传教士送了貂皮和狐皮,以答谢传教士的出谋划策,为了避免清朝君主怀疑,戈洛文向周围散发了要做出让步的节奏,来制造一种传教士为清朝尽心尽力的现象,当这个消息传播开来之后,两位西洋人仕在清朝使团中的名气大增,获得了清朝使团的无比信任

                                         

有了这种信任,他们在后面就可以更加的得心应手,当尼布楚当地的居民发起起义时,清朝使团也想和当地人民一起抗议沙俄时,这两位传教士又来间接的帮助沙俄了,徐日升说,不能和当地民众发生瓜葛,如果发生战斗,就会影响和平的推进,这说的还挺大义凛然的,在传教士的一番慷慨陈词后,清朝使团就变得消极了,对于当地百姓造反的情况,传教士最先告诉了沙俄,谗言献媚,既讨好了沙俄,也讨好了大清,当戈洛文听闻大清不会再大军进犯,产生消极情绪时,脸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