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证论治】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天额3t9g9qk4j8 2022-04-09

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1、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g、生甘草6~12g,水煎服,分2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2次服。

【方证】

① 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② 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1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2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2次服。

【方证】

① 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② 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12g、麻黄12~24g。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3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3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速记:大勺炒姜汁)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3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

①  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② 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③ 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11、小建中汤(速记:姜姨要草枣汁)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麦芽糖)适量。将5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3次。

【方证】

① 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② 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用法】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5~20g、牡蛎20~30g。水煎服,每日3次。

【方证】

① 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② 自汗、盗汗。

③ 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每日3次。

【方证】

① 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② 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③ 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④ 舌体胖大、苔白滑。

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组成用法】茯苓20~30g、桂枝10~15g、炙甘草3~6g、大枣15枚。水煎温服,每日3次。

【方证】

① 脐下悸动,或胸中窒闷不畅、心悸,或腹中痛。

② 眩晕、呕吐,或小便不利、胃内有振水声。

③ 少腹部拘急,舌淡胖,苔白滑。

15、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2~30g、甘草6~10g、五味子10~15g。以水1600ml,煎取600ml,每次服200ml。

【方证】

① 咳嗽、气喘,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头眩心悸。

② 自汗出,面色潮红,或手足厥冷。

③ 舌质淡,苔白滑。

16、五苓散(速记:领贵妇择白猪)

【组成用法】猪苓10~20g、泽泻15~30g、白术10~20g、茯苓15~30g,桂枝6~12g。水煎服,分3次。

【方证】

① 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

② 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

③ 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17、防己黄芪汤

【组成用法】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2次。

【方证】

① 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

② 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18、黄芪桂枝五物汤(速记:姜只要大旗)

【组成用法】黄芪10~15g、桂枝10~15g、白芍1015g、生姜2030、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3次。

【方证】

① 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

② 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19、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

【组成用法】黄芪30~100g、桂枝10~20g、芍药10~20g、米醋30~100ml。米醋与水相合,与其他3药同煎,温服。

【方证】汗出而色黄,浮肿、发热、口渴、脉沉。

20、麻黄汤(速记:干妈贵姓)

【组成用法】麻黄10~25g、桂枝10~15g、甘草5~10g、杏仁10~15g。水煎服,分2~3次饭后温服。盖被取汗为度,不可大汗淋漓。

【方证】

① 发热、喘而无汗、恶寒、体痛、脉浮紧。

② 肌肤灼手、起疹、鼻中干燥或咳喘而胸满者。

③ 头身肿痛,喜热,遇阴冷潮湿则加重,舌淡脉浮者。

21、小青龙汤(速记: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组成用法】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水煎温服,分3次。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

【方证】 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

22、大青龙汤

【组成用法】麻黄10~508、桂枝10~20g、炙甘草5~15g、杏仁10~20g、生姜10~25g、大枣5~15枚、生石膏50~200g。水煎温服,分3次。微微透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欲止其汗,以玉屏风散混爽身粉扑之即可。

【方证】

① 麻黄汤证见口干、烦躁、热甚、脉浮缓者。

② 咳喘病人口渴欲饮,上冲、烦躁或身疼痛、恶风寒、脉浮紧者。

③ 肌肤灼手,鼻燥口干,发热者。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用法】麻黄10~3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水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① 发热、汗出,舌红唇燥、喘咳急迫而烦渴者。

② 发热而口鼻干燥,痰唾粘稠,欲饮水者。

③ 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上逆,烦闷,脉浮数或洪滑,舌苔白干或根黄。

24、葛根汤

【组成用法】麻黄10~15g、葛根30~50g、桂枝10~12g、芍药10~30g、炙甘草10~15g、生姜15~20g、大枣5~15枚。水煎,分2~3次温服,取汗为度。

【方证】

① 口噤、项背强痛或拘急、紧张,无汗恶风及下利者。

② 头疼、发热、恶寒,脉浮紧而项、肩,背、腰等处凝滞、强直或曲伸不利者。

图片

25、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用法】麻黄10~15g、附子10~30g、细辛5~10g。水煎分2~3次热服,取微汗为止。

【方证】

① 精神委靡困倦、恶寒尤甚。

② 舌淡苔水滑、脉沉迟、微弱者。

2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用法】麻黄5~20g、连翘10~15g、赤小豆30~50g、生梓白皮15~25g、杏仁10~20g、甘草10~15g、大枣5~12枚、生姜10g。水煎,分2次温服。如用雨后积水更优。梓白皮多用生桑白皮代之。

【方证】身黄、身痒、心烦、小便不利,舌红苔浮腻者。

27、越婢汤

【组成用法】麻黄15~30g、石膏S0~200g、生姜10~30g、炙甘草10~15g、大枣5~15枚。水煎,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肌肤坚紧,平素很少出汗,现周身浮肿,脉浮,恶风,口渴或汗出者。

② 麻杏石甘汤证兼营卫不和,恶风,脉浮,身肿,不咳嗽而有内饮者。

28、射干麻黄汤

【组成用法】麻黄12~20g、射干10~15g、细辛5~15g、半夏15~20g、五味子12~20g、大枣7~12枚、紫菀10~15g、款冬花10~15g、生姜15g。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

29、厚朴麻黄汤

【组成用法】麻黄10~25g、厚朴15~30g、半夏12~20g、五味子12~15g、细辛10~15g、干姜10~15g、杏仁15~20g,石膏50~150g、小麦20~50g。先煮小麦熟,然后去小麦,再入余药同煎,合匀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肌肤黄黑、体形偏胖的咳喘、烦渴、胸满、脉浮病人。

② 小青龙汤证而鼻燥口渴、胸腹满胀、惊悸自汗或小便不利者。

③ 胃中冷逆,肺气胀满,臌(gǔ 鼓胀)而喘咳,且正气涣散者。

30、小柴胡汤(速记:生芹菜炒大虾仁)

【组成用法】柴胡10~20g、黄芩6~10g、半夏6~15g、人参5~10g、甘草5~10g、生姜10~15g、大枣5~10枚。水煎,分3次服用。

【方证】

① 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② 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

③ 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④ 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⑤ 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31、大柴胡汤(速记:秦皇只要半壶枣酱)

【组成用法】柴胡10~15g、黄芩6~10g、芍药6~20g、半夏6~10g、生姜3~6g、枳实6~10g、大枣6~10枚、大黄5~10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① 发热或寒热往来。

② 胸胁苦满,上腹部拘急疼痛,局部肌紧张。

③ 便秘,尿黄,或下痢,或呕吐,或黄疸,或头痛。

④ 舌苔黄白且干燥,脉滑数。

32、四逆散(速记:柴草制药)

【组成用法】柴胡6~10g、芍药6~30g、枳实6~10g、甘草(炙)6~10g。水煎,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柴胡证,或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及肌肉痉挛的柴胡体质。

② 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两胁下满实,胸膈挛急或积聚,腹直肌拘急,如棒状样紧张。

③ 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

33、柴胡桂枝汤

【组成用法】柴胡1015g、桂枝5~10g、芍药5~10g、黄芩5~10g、人参5~10g、甘草5g、半夏5~10g、大枣10g、生姜6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① 发热恶风,寒热往来、汗出、关节酸痛。

② 胸胁苦满,或腹痛,食欲不振,心烦喜呕。

③ 舌质暗红或暗淡,苔薄白或薄黄腻。

34、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用法】柴胡6~12g、桂枝6~10g、干姜3~6g、黄芩5~10g、天花粉10~12g、牡蛎10~15g、甘草3~6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① 胸胁满,或咳嗽,或胸骨痛,触之更甚。

② 寒热往来,或恶风、盗汗、自汗、头颈以上多汗。

③ 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④ 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⑤ 苔白厚,舌面干。

3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用法】柴胡15~20g、黄芩6~10g、生姜5~10g、人参5~10g、桂枝5~10g、茯苓5~10g、半夏6~10g、大黄5~10g、龙骨5~10g、牡蛎5~10g、大枣6枚、铅丹3g(或磁石10g,或用生铁落代之)。先煮龙骨、牡蛎、铅丹约20分钟,再加余药,大黄后下,分2次温服。

【方证】

① 柴胡证,主要是胸胁苦满。

② 精神神经症状,尤其是脐腹动悸;易惊谵语等。

③ 舌质红,苔厚黄腻。

36、小半夏汤(速记:盛夏喝小半夏汤)

【组成用法】半夏10~30g、生姜10~30g。水煎,分2次温服。

【方证】

① 恶心呕吐、口不渴,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

② 胸膈胀满,心以下有振水音。

③ 舌苔白滑或白腻,苔质较厚。

37、大半夏汤

【组成用法】半夏15~30g、人参10~15g、白蜜15~50g。水蜜调匀煎煮,分2次温服。

【方证】

① 反胃、朝食暮吐、呕吐物多涎沫。

② 心下痞硬、大便干燥、形容枯憔。

③ 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

38、半夏厚朴汤(速记:夏侯将复苏)

【组成用法】半夏10~20g、厚朴10~15g、茯苓10~30g、生姜10~15g、干苏叶6~15g。水煎,分4次温服,昼3次,夜1次。

【方证】

①  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② 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③ 舌苔多厚腻、白腻、口内粘腻。

39、旋覆代赭汤(速记:将干瞎找戴花人)

【组成用法】旋覆花10~15g、代赭石10~30g、半夏10~15g、人参10~15g、生姜10~15g、炙甘草6~10g、大枣12枚。水煎,分3次温服。

【方证】

 噫气频作,或呃逆,或吐痰涎,或泛清水,或反胃噎食。

② 心下痞硬,按之不痛。

4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组成用法】厚朴10~15g、生姜10~25g、半夏10~15g、炙甘草3~6g、人参3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① 腹胀满,饮食不佳,精神疲惫,肢软无力。

② 苔薄白,脉缓。

41、栝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用法】栝萎实20~30g、薤白10~1g、半夏10~15g、白酒30~80毫升。水酒合煎,日3服。

【方证】

① 胸中痞闷疼痛,呼吸不畅,胸痛彻背,咳嗽痰多,不能平卧。

②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

42、麦门冬汤(速记:夏大人卖炒米)

【组成用法】麦门冬35~80、半夏10~15g、人参10~15g、炙甘草6~10g、粳米10~15g,大枣4~10枚。水煎分4次服,昼3次,夜1次。

【方证】

① 咳逆上气、咽喉不利、咯痰不爽。

② 或劳嗽日久不愈、口干咽燥、日晡发热、手足心热。

③ 舌红少苔,脉虚数。

43、猪苓汤(速记:谢玲玲滑跤)

【组成用法】猪苓10~15g、茯苓10~15g、泽泻10~15g、滑石10~15g、阿胶10~15g。水煎前四味,药成加入阿胶搅动使之融化,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发热、呕而渴,心烦不得眠,口舌皮肤干燥,小便不利,尿色黄赤,淋漓涩痛伴少腹胀满者。

2,尿频、尿急、尿血或排尿后疼痛而渴欲饮水者。

③ 舌质红苔滑,脉浮。

44、泽泻汤

【组成用法】泽泻30~50g、白术15~20g。水煎,分2次温服。通常上午、下午各1剂。

【方证】

① 头晕目眩,泛恶作呕,如坐舟车之中,动则加重。

② 小便不利而身重者。

③ 舌胖大苔白腻,脉沉。

45、枳术汤

【组成用法】枳实15~60g、白术20~30g。水煎,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心下痞坚、小便不利或心下满痛、身重纳减、消瘦者。

②  胃脘痞硬,胀满如囊裹水,或如按杯盘,有形可见,且饮食减少;肌肉瘦消者。

46、白虎汤(速记:师母炒米)

【组成用法】生石膏30~10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15g。水煎煮,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胸中烦热,面红而垢,气粗身重,口鼻气热,尿短赤,不恶寒但恶热,病重时鼻鼾,语言难出,神志昏沉,残项强搐捐,或谵语遗尿等。

② 舌质红,舌面干,苔少残黄爆,或白糙,或干黑有芒刺,脉洪大滑数有力。

47、白虎加桂枝汤

【组成用法】生石膏50g、知母20g、粳米6g、炙甘草6g、桂枝10g。水煎,分2次温服。

【方证】

① 发热,身无寒但热,口渴。

② 骨节烦疼、恶风、汗出不彻。

③ 舌质暗红,脉浮滑或浮洪。

48、白虎加人参汤

【组成用法】生石膏30~10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20g、人参10g。水煎煮,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本方主要用治以烦渴、多饮为特征的疾病。如肺炎、结核性脑膜炎等外感热病伤津的口渴、糖尿病、小儿夏季热(高热、多渴、多尿)、甲亢(尤其是甲状腺危象)、中暑(如日射病)等。

② 其他如严重饥饿症、痿证、风湿热、产褥热、肿瘤、中风后中枢热等。

49、竹叶石膏汤(速记:草人半夜卖米糕)

【组成用法】竹叶15g、生石膏30~50g、半夏10g、人参10g、麦冬20g、炙甘草6g、粳米6g。先煎煮他药,再加粳米,待米熟汤成去米,每日3次温服。

【方证】

① 身热、多汗、口渴、或咳嗽,痰涎胶着难去,咽喉枯燥不适,或干呕。

② 精神委靡,消瘦憔悴,少气,心烦。

③ 舌红少苔,舌面干燥无津,脉虚数。

图片

50、栀子豉汤

【组成用法】栀子10~15g、香豉10~15g。水煎煮,分3次服。

【方证】虚烦不得眠,心中懊,难以名状;或胸中窒,心下濡;或心中结痛,饥不欲食;或身热、手足温,但头汗出;或反复颠倒,舌苔黄腻。

51、茵陈蒿汤(速记:茵陈治黄)

【组成用法】茵陈10~80g、栀子10~15g、大黄6~10g。先煮茵陈,再下余2味,煮成后分3次服。

【方证】

① 身目尽黄,色如橘子而鲜明。

② 口渴,小便不利,色黄而短少。

③ 舌苔黄腻,脉滑数。

52、泻心汤

【组成用法】大黄12g、黄连6g、黄芩6g。水煎煮,顿服。

【方证】

① 烦躁不安,面部潮红或为大黄体质。

② 心下痞,便秘。

③ 舌质暗红坚老,舌苔黄腻或干燥(黄连舌)。

④ 脉实有力,或数,或滑。

⑤ 吐血,衄血或出血倾向。

53、半夏泻心汤(速记:秦莲婶炒枣拌姜)

【组成用法】半夏10~15g、黄连3~5g、黄芩5~10g、干姜5~10g、甘草5~10g,人参5~10g、大枣12枚。水煎,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肠鸣等胃肠道症状。

② 烦躁、内热感、多梦、失眠。

③ 舌苔薄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

54、小陷胸汤(速记:黄连下楼)

【组成用法】黄连3~6g、全栝楼12~20g、制半夏6~10g。先煎栝萎,再入后2味,煎成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上腹部、胸胁部痞胀,按之疼痛。

② 心烦、失眠或咳嗽,痰黄粘腻或便秘。

③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数。

55、葛根芩连汤

【组成用法】葛根30g、炙甘草6g、黄芩9g、黄连9g。先煮葛根,再加诸药,煮成分两次温服。

【方证】

① 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或胸中烦热,或午后高热,头痛酸楚,身重疲乏,口干苦,心烦,心悸,或项背拘急,或胸闷喘促,出汗。

② 腹痛,下利,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或肛门灼热,上脘痞痛。

③ 舌边尖偏红,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脉滑数。

56、黄连阿胶汤

【组成用法】黄连12g、黄芩6g、芍药6g、阿胶10g、鸡蛋黄2枚。先煎前3味,药成烊化阿胶,稍冷后,再搅入鸡蛋黄,每日3次温服。

【方证】

① 心中灼热而烦,不得安卧,失眠,神情急躁,易怒等。

② 诸出血证或出血倾向。

③ 面色苍白,口舌糜烂;精神委靡,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头昏耳鸣,小便短黄。

④ 心下痞,腹痛,或久痢,下脓血。

⑤ 舌质红或深红,苔黄薄或花剥、起裂甚或状若杨梅,脉细数,无力。

57、黄芩汤

【组成用法】黄芩10~20g、炙甘草6~12g、芍药6~12g、大枣12枚。水煎煮,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腹痛下利,或大便不爽,肛门灼热,及身热,口苦。

② 舌红苔黄,脉弦。

58、白头翁汤(速记:百翁练琴)

【组成用法】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g。水煎,分2次温服。

【方证】

① 发热、口渴、下利、里急后重、便脓血。

② 或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③ 舌红苔黄,脉数。

59、大黄黄连泻心汤

【组成用法】大黄12~30g、黄连6~15g。用开水浸泡5分钟,然后取汁,分1~5次温服。

【方证】

① 上部出血,量多色鲜红。

② 心烦不眠、狂躁目赤、心下痞而按之濡软者。

③ 舌红赤,甚或起刺,苔黄腻,寸脉浮者。

60、大承气汤(速记:小黄识谱)

【组成用法】大黄10~30g、枳实12~25g、厚朴13~30g、芒硝12~30g。先煎厚朴、枳实,熬好前放大黄同煎5~10分钟,再把芒硝加入溶化即可,服至大便稀多为度。不下,续服取下。

【方证】

①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戢然汗出者。

② 舌红苔干焦黄,脉实有力而不大便、腹满者。

③ 脉弱,烦躁心下硬,不大便,发热或日晡热、发狂、谵语者。

④ 脉浮弦紧而剧烈腹痛、腹胀、腹皮热、坚满拒按,便秘、清水便或粘液脓血便者

61、小承气汤

【组成用法】大黄10~15g、厚朴10~30g、枳实10~20g。水煎,分两次温服。以下为度,不下续服。

【方证】

①  胃中燥、大便干(或初硬后溏)、小便数、谵语、潮热或无潮热者。

② 大承气汤证燥屎不甚坚硬,微烦而稍缓者。

③ 脐腹胀满,按之有弹力,舌苔厚腻,脉滑实的呃逆或便秘患者。

62、调胃承气汤

【组成用法】大黄15~20g、芒硝10~15g、甘草10g。水煮2味,药成后,入芒硝溶化,分2~5次温服。

【方证】

① 体格壮实,面红唇厚,心烦,谵语,发热者。

② 大承气汤证而痞满不甚,不当峻下,并防泄下伤正者。

③ 体壮、燥热、便秘较久,胃气不和,有时心烦、胸痛,大便反溏者。

63、大陷胸汤(速记:谁大笑)

【组成用法】大黄10~20g、芒硝12~15g、甘遂1~3g(为末)。先煎大黄,加芒硝,煮沸,入甘遂末搅匀,分2~3次温服,以利为度。

【方证】

① 心胸结硬、满痛、拒按而烦躁者。

② 胸腹积水,痛不可近,口干舌燥,脉沉紧有力,日晡发潮热者。

64、麻子仁丸(速记:朴实妈要黄杏蜜)

【组成用法】大黄10~20g、枳实10~15g、厚朴10~20g、火麻仁10~30g、白芍10~20g、杏仁10~20g。上6味,如法蜜丸,或斟酌剂量为汤亦可。

【方证】

① 小便数、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② 心下痞、腹挛痛、大便干涩、外观壮实、肌肉坚紧者。

65、大黄硝石汤

【组成用法】大黄10~15g、黄柏12~15g、芒硝12~15g、栀子10~15g。先煎煮三味,药成后入芒硝,顿服,以下为度。

【方证】

① 身热发黄、小便涩赤、大便难、心胸结痛、懊依而口燥、苔黄、脉滑实者。

② 黄疸腹满或痛,便干溲赤,舌红鼻燥,脉沉滑数,潮热或谵语者。

66、桂枝茯苓丸(速记:贵人服丹药)

【组成用法】桂枝6~10g、茯苓10~15g、丹皮6~10g、芍药10~15g、桃仁6~10g。将5味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6g,每日2次,饭前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2次,温服。

【方证】

① 下腹痛、按压则痛甚,有包块。

② 头痛昏晕、睡眠不良、烦躁、动悸。

③ 面红或紫红,舌质暗,或有紫点,脉涩。

67、桃核承气汤(速记:盲干黄桃汁)

【组成用法】桂枝6~10g、桃仁10~25g、大黄10~15g、甘草3~6g、芒硝6~10g。将除芒硝以外的4味药水煎2次取汁,混匀后分2份,每日服2次,服时将一半量芒硝放入药汁内,放火上稍沸腾,溶化后空腹服用,以泻下为度。

【方证】

① 大黄证。

② 少腹部固定性拘急疼痛,按之更甚。

③ 出血紫黑,易凝固结块。

④ 精神亢奋不安,如狂。

⑤ 面红、唇暗红、舌质暗红或紫,舌面干燥,脉沉涩。

68、抵当汤

【组成用法】大黄10~15g、桃仁10~20g、水蛭6~12g、虻虫6~12g。4味药水煎后,温服,以泻下为度。

【方证】

① 精神异常,狂躁不安。

② 下腹部急满硬痛,按之腹中有硬块。

③ 大便秘结或下黑便,或身有黄疸,月经不调。

④ 舌质紫绛,脉沉结或沉涩。

69、下瘀血汤

【组成用法】大黄6~15g、桃仁6~10g、廑虫6~10g。

丸剂: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15g,日服一次,黄酒送服。

汤剂:黄酒煎服,不能饮酒者,水煎服。每日一次。

【方证】

① 少腹疼痛,腹中结块,按之有抵抗感而痛。

② 腹胀腹满,大便干结。

③ 产后恶露不下或极少,少腹刺痛拒按,烦闷气粗。

④ 舌质暗有瘀点,脉沉结或沉涩。

70、大黄牡丹汤(速记:大人忙担冬瓜)

【组成用法】大黄10~15g、丹皮10~15g、桃仁10~12g、芒硝6~10g、冬瓜子20~30g。4味药水煎后,取汁,放入芒硝,沸腾融尽芒硝,1次服下。

【方证】

① 下腹肿痞疼痛,按之更甚。

② 便秘,烦躁,身热有汗。

③ 舌质红而坚老,苔黄、脉紧、滑或迟。

71、大黄甘遂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0g、甘遂6~10g、阿胶6~12g。先煎2味,阿胶另烊兑入,1次温服。

【方证】

① 少腹满痛拒按,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② 下肢浮肿或手足心热,口不渴。

③ 舌质暗红,苔黄或白,脉沉滑有力小便微难。

72、理中丸(汤)(速记:草人赶猪)

【组成用法】人参6~12g、干姜6~12g、炙甘草6~12g、白术6~12g。

制丸法:上4味10倍量,共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9g,日2次,每次1丸。

汤法:上4味,以水煎服,每日3次。

【方证】

① 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② 畏寒喜温、精神委靡、口不干渴或旧干而不思饮。

③ 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7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10g、白术10~30g、干姜10~15g、茯苓10~30g。水煎服,1日3次。

【方证】

① 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

② 全身倦怠感,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

③ 腹泻或便溏。

④ 舌质淡或淡红,苔多白腻,或白滑,或根部厚腻。

74、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汤

【组成用法】茯苓10~20g、炙甘草3~6g、干姜6~12g、细辛3~9g、五味子6~10g。水煎取,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胸满咳嗽,遇冷更咳,咯吐清稀泡沫痰。

② 舌苔白滑,舌质淡,脉沉弦。

75、桂枝人参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炙甘草6~10g、白术l0~15g、人参10~15g、干姜6~10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①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② 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或心腹疼、心下悸、四肢倦怠、足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

图片

76、干姜人参半夏丸

【组成用法】干姜14g、人参14g、半夏28g。

【方证】呕吐不止,或恶心欲呕,吐物不臭或呈清水样,心下痞硬,纳呆,舌淡苔白滑。

【现代应用】妊娠恶阻、慢性胃炎、梅尼埃综合征、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等,以呕吐或恶心欲呕为主诉且病程较久者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77、四逆汤(速记:将干父子)

【组成用法】制附子20~100g(生者5~10g)、干姜15~50g、炙甘草20~4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顿服或分2次温服。以肢温厥回为度。慢性病也可煎3次,分3~5次温服。

【方证】

① 四肢厥逆,身体疼痛,精神委靡,二便清利,脉微欲绝属里虚寒甚者。

② 汗、吐、下不当伤津损阳而造成的肢冷、疼痛、畏寒、喜睡、面色少华、舌淡暗、苔白腻、黑润或白滑而脉象呈沉、细、微、软等无神,或寸部空浮无力等症者。

78、真武汤(速记:珠江富少林)

【组成用法】茯苓30~50g、白术25~35g、芍药30~60g、生姜30~50g、炮附子20~5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① 头晕目眩,心悸,震颤,畏寒、浮肿或疼痛、麻痹,舌淡胖,苔白润,脉沉伏或微细无力者。

② 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喜暖恶寒、下肢冷痛、下利或咳或呕吐,脉沉者。

③ 肢体痛痹失仁或痿跛不用而舌淡、苔白或苔黑而润、脉细小、精神倦怠者。

79、附子汤

【组成用法】制附子30~50g、茯苓30~50g、白术40~60g、芍药30~50g、人参15~20g。用水1000ml先煎附子至600ml,再入余药同煎至200ml,分1~2次温服。

【方证】

① 后背恶寒、肢体拘急、关节冷痛或头晕、小便不利而脉沉者。

② 各种痛证见手足冷(下肢更明显)、小便不利、心下痞硬或悸动而脉沉细无力者。

③ 妊娠胎胀,少腹如扇,发热而精神委靡,腹痛恶寒者。

80、薏苡附子败酱散

【组成用法】薏苡仁30~100g、附子10~15g、败酱草30~60g(鲜者连根用100g)。水煎,分1~2次服。

【方证】皮肤粗糙起屑,右下腹拘急,按之虚软无力。

81、大黄附子汤(速记:细心大夫)

【组成用法】大黄15~30g、附子20~50g、细辛5~10g。水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① 偏于一侧的身体疼痛,或绞痛,或掣痛,程度剧烈者。

② 或发热,或恶寒,或便秘,或局部发冷者。

③ 脉或弦或紧。

82、甘草附子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制附子10~50g,白术15~30g、桂枝20~5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剧烈的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伴全身汗出恶风及小便不利。

② 舌淡苔白润,脉沉或浮细涩者。

83、桂枝附子汤

【组成用法】桂枝20~40g、制附子20~50g、生姜15~30g、大枣12~20枚、甘草10~2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① 身体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转动痛剧、心烦、脉沉细或寸浮虚者。

② 知觉障碍、肌肉拘挛、疼痛、上冲、舌质淡红,苔白滑润、脉浮涩数者。

84、白术附子汤

【组成用法】白术40~60g、制附子20~50g、生姜15~30g、大枣12~20枚、甘草10~2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① 身体疼痛、肢节不利、纳少、身重、便秘、尿量少、脉浮涩数。

② 用于甘草附子汤证而大便硬、小便自利者。

③ 桂枝附子汤证而无气上冲,见小便不利、大便偏干者。

85、当归芍药散

【组成用法】当归10~20g、芍药10~30g、川芎6~15g、茯苓10~30g、泽泻10~30g、白术10~30g。共研细末为散,每服6g,酒和,每日3次。或以水煎煮,日服三次。

【方证】

① 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

② 头重,眩晕,心悸,小便不利,头面及足跗浮肿。

③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86、当归四逆汤(速记:肝大的同志要当心)

【组成用法】当归10~20g、桂枝10~20g、白芍10~30g、细辛3~10g、炙甘草6~10g、通草3~6g、红枣10~30g。水煎煮,分3次温服。

【方证】

① 手足厥寒、麻木、冷痛,甚至青紫。

② 腹痛、头痛,或腰痛、腿痛、脚痛。

③ 脉细,舌淡苔白。

87、当归贝母苦参丸

【组成用法】当归10~30g、贝母10~30g、苦参10~30g。将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3丸,加至10丸。亦可作汤,入蜂蜜30g冲服。

【方证】

① 小便淋漓不尽,溲时涩痛,尿色黄赤,大便干燥。

②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88、肾气丸(速记:贵子腹泻单要黄鱼)

【组成用法】干地黄15~50g、山药10~30g、山茱萸6~20g、泽泻10~30g、牡丹皮6~15g、茯苓10~30g、桂枝6~12g、附子6~12g。将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9g,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每日2次。

【方证】

① 浮肿、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多尿。

② 腰腹疼痛,小腰或拘急疼痛,或麻木,或软弱无力。

③ 痰液、唾液、白带等量多且清稀如水。

④ 严重的疲劳倦怠感,肌肤虚浮,或有水肿,手足常怕冷畏寒,时常出现烦热感。

89、复脉汤(炙甘草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5~30g、桂枝1020g、生姜10~20g、大枣20~30枚、人参10~15g、生地黄60~120g、麦冬15~20g、麻仁15~30g、阿胶10~15g。黄酒或米酒和水各半,先煎8味,去滓,阿胶另烊后兑入药汁调匀,温服,每日3次。不宜饮酒者,水煎亦可。

【方证】

① 脉虚无力、三五不调。

② 消瘦、面色憔悴、舌苔薄或无苔。

③ 倦怠、动悸、虚烦、头昏、多梦或失眠、便秘。

90、胶艾汤

【组成用法】川芎6~10g、当归10~15g、芍药10~20g、阿胶10~15g、干地黄15~50g、艾叶6~10g、甘草3~6g。水煎,阿胶另烊后兑入,温服,每日2次。

【方证】

① 出血不止或反复发作。

② 腹中痛,按之软弱无力。

91、三物黄芩汤

【组成用法】黄芩15~50g、生地黄30~100g、苦参15~30g。水煎煮2~3次,取汁混合,分2~3次服用。

【方证】

① 心烦失眠,手足烦热,甚则灼热疼痛、肤色红。

② 唇舌干燥,口渴欲饮。

③ 舌质红而少津。

92、黄土汤(速记:嘱咐勤浇黄土草地)

【组成用法】灶心土12~60S、干地黄15~60g、阿胶10~20g、黄芩10~20g、制附子6~15g、白术10~20g、甘草3~10g。阿胶烊化后,兑入煎成的药汁中,温服,每日2次。

【方证】

① 出血而精神不振,手足烦热。

② 腹痛、下利、或微有浮肿。

③ 脉沉细、迟或紧。

93、酸枣仁汤(速记:令母熊找草)

【组成用法】酸枣仁10~30g、甘草3~6g、知母6~12g、茯苓10~20g、川芎6~12g。将酸枣仁捣为粗末先煎15分钟左右,再放诸药,水煎2次后混合,分成2份,早晚温服。

【方证】

① 睡眠障碍,或失眠,或多梦噩梦惊醒,或睡眠浅而易醒。

② 性情急躁,易心烦、心悸,容易紧张、兴奋。

③ 头痛、头晕,或胸腹痛,肢体疼痛。

④ 脉弦细。

94、木防己汤

【组成用法】木防己10~15g、石膏30~50g、桂枝6~10g、人参10~15g。水煎,分2次温服。

【方证】

① 颜面黧黑、或紫暗、或两颧暗红。

② 喘息、动悸,呼吸急促,心下痞坚,气短乏力或口舌干燥,多饮,腹满,甚则面目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③ 舌质红,苔少乏津,脉沉

95、吴茱萸汤(速记:乌江找人)

【组成用法】吴茱萸10~15g、人参10~15g、生姜20~30g、大枣12~20枚。水煎取汁,温服,每日3次。

【方证】

① 干呕或呕吐涎沫。

② 头痛,或痛连及肩颈。

③ 手足冷、烦躁而坐卧不安。

④ 心下痞硬且满,按之痛或不适。

96、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用法】桂枝10~20g、芍药10~20g、甘草3~6g、麻黄6~15g、生姜10~20g、白术10~20g、知母10~20g、防风10~20g、附子10~20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① 剧烈的关节痛、伴关节肿。

② 恶风发热、有汗或汗少。

③ 身体消瘦,面色暗黄或有浮肿,脚浮肿。

97、续命汤

【组成用法】麻黄10~30g、杏仁10~20g、桂枝10~30g、甘草5~15g、石膏40~200g、人参10~30g、当归10~30g、干姜10~20g、川芎10~20g。水煎分2次温服,待微汗出为度。不汗,盖被助汗。若不汗,更服。总以汗出为度,但不可见风。

【方证】

① 大青龙汤证咳而多涎唾,或心下痞虚,或头痛、腹痛者。

② 体格黑胖病人,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但伏不得卧,口干烦渴者。

③ 肢体不遂、言语涩滞、茫然不知痛痒或身拘急不能转侧,属表邪兼内虚者。

98、大黄廑虫丸

【组成用法】制大黄8g、黄芩6g、甘草6~10g、桃仁10g、杏仁10g、芍药12g、生地30g、干漆3g、虻虫10g、蛴螬10g、廑虫6g、水蛭10g。上药研成细末,炼蜜成丸。每次3~6g,温水或黄酒送下,每日2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可参照以上量或原方比例。

【方证】

① 少腹部疼痛或有硬块、腹有胀满感、饮食减少。

② 形体消瘦、面色暗晦、肌肤干燥如鳞甲、两目黯黑。

③ 舌质暗紫、或舌见瘀斑,脉沉细涩。

99、乌梅丸

【组成用法】乌梅10~20g、细辛3~6g、干姜6~10g、黄连6~10g、当归10~15g、附子10g、川椒6~10g、桂枝10~15g、人参10~15g、黄柏6~10g。水煎服,每日2次。作丸剂时可按古法制丸,或用现代方法炼蜜为丸。成人每次服20g左右,儿童酌减。

【方证】

① 手足厥冷、心中烦狂。

② 呕吐、腹中痛。

③ 腹泻、大便稀溏或泻下粘液。

④ 口苦、目赤、小便黄赤。

100、温经汤(速记:熊皮贵,无人要,冬将夏,草当浇)

【组成用法】吴茱萸6~10g、当归10~12g、芍药10~12g、川芎6~10g、麦门冬15~20g、半夏10~15g、人参10~15g、阿胶10~15g、桂枝10~12g、丹皮10~12g、生姜6~10g、甘草3~6g。水煎二次,温服,每日2次。

【方证】

① 月经不调、血色暗淡或有血块。

② 自觉手足心热而又恶风、自汗,午后有发热感,或有头痛、恶心。

③ 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拘急、疼痛或腹胀感。

④ 口唇干燥,舌质暗淡,脉涩。

图片

【名医简介】黄煌, 男,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全国名中医 。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 。现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工作,主持全球最大的公益性经方学术网站:“经方医学论坛”。

祖国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涌现出众多灿若明星的中医学药学家,正是他们在悬壶济世、耕耘杏林的过程中,在一方一药的基础上,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今天完整的中医药学体系,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