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墩,是一种无靠背的小型坐具。考究者会在墩面覆盖一方丝绣织物,故而也被称为“绣墩”。其造型酷似古代鼓的形状,因而又名鼓墩。 为何称其为坐具中的“形制别致”者? 是因为传统坐具大多追求平衡、方正的肃穆美,反映于造型中,则体现为以“方”为形。像圈椅一类,椅圈虽为半圆形,但整体框架仍呈现出方正之态,四平八稳。 然而,坐墩却凭借独特的圆润形态,在一众坐具中独树一帜,其造型秀雅,小巧灵活,深受古人之喜爱。 ![]() 明成化 珐花镂空丹凤纹鼓式坐墩 故宫博物院藏 坐墩历史久远,墩体形象早在汉朝时期就已出现,且早期多以竹藤为材,发展至五代时期,出现了蒙有绣套的圆墩(即绣墩)。 同时期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中便有清晰的描绘,乐人所坐即为圆墩。 ![]() 五代十国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时期,坐墩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且成为了登堂入室的正式坐具。 《宋史·丁谓传》记:“(帝)遂赐座,左右欲设墩”。 此外,不少绘画作品中可见坐墩的身影,如《浴婴仕女图》、《十八学士图》、《戏猫图》等。这些坐墩往往风格浑朴,腹部挖有较大的开光,有的还带有模仿竹藤效果的痕迹。 ![]() 宋 浴婴仕女图(局部) 弗利尔美术馆藏 ![]() 宋 十八学士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宋 戏猫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及至明朝时期,坐墩凭借其浓厚的文人气质,成为了明式家具中的宠儿。文人雅士相聚一堂,坐于其上,促膝清谈,甚是合宜。 明朝坐墩奉行圆浑格调,墩体矮硕,面径与底径大小相若,器身有来自藤墩的大开光,上下两边各起弦纹一道,雕有来自鼓腔钉蒙皮革的鼓钉,貌拙实雅。 此外,还出现了五瓣梅花形、瓜棱形等别致造型,尽管样式有所不同,但其浑朴的风格是相一致的。 ![]() 清 紫檀木海棠式鱼门洞四开光坐墩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清朝时期,早期坐墩继承了明式坐墩的特点,但是由于审美观的改变,清式坐墩总体走向了装饰复杂、造型丰富的道路,摒弃了明代的简洁做法。 ![]() 清 紫檀木仿籐坐墩 故宫博物院藏 相较于明式坐墩,清式坐墩的开光部分有所缩小,且样式诸多,有海棠式、梅花式、桃式等。墩面改隆为平,且面积有所减小,而整体高度则有所增加,从矮硕逐渐走向瘦高。 外壁往往有纹样装饰,如卷草纹、云蝠纹、花卉纹等,配以浮雕、掐丝珐琅、嵌螺钿、描金等装饰手法,尽显富贵之气。 ![]() 清 黑漆描金绣墩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上文提到的绘画作品之外,历朝历代的著作中,也不乏对坐墩的描述。如《硫璃厂小志》中,便有“国老有均窑方墩一对,紫色亦美”的记载。 ![]() 明 龙泉窑青釉凸八吉祥纹绣墩 又如明代文震亨在其撰写的《长物志》中亦对坐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冬月用蒲草为之,高一尺二寸,四面编束细密坚实,内用木车坐板,以柱托顶,久坐不坏,外用锦饰。暑月可置藤墩,宫中有绣墩,形如小鼓,四角垂流苏者,亦精雅可用。” 这段话中提及了蒲草、竹藤两种材质,此外,坐墩的用材还有彩漆、石制、木制以及陶瓷等,各具有难以取代的材质美感。 ![]() 清 太湖石披巾鼓墩 其中,以石质坐墩、瓷坐墩以及木质坐墩最为普遍。从使用场景来看,石质坐墩多用于室外,是传统园林庭院中常见的休憩构件。 石质坐墩往往与圆桌配套出现,古人得以在一方自然之景中休憩,或品茗畅谈,或抚琴作画,闲适而美好。瓷坐墩和木质坐墩则多置于室内。 ![]() ![]() 明嘉靖 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 清宫旧藏 瓷坐墩除圆鼓形之外,也有四方形和六方形的。因其天然的清凉属性,成为暑热时的避暑坐具,有“凉墩”之称。 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代。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为其生产的兴盛期,主要品种有青花、三彩、五彩、斗彩等,墩面及腹身皆有镂空装饰。清代亦大量烧造,属乾隆时期烧制最精。 ![]() ![]() 明嘉靖 黄地素三彩刻双龙纹坐墩 有意思的是,这一类镂空的瓷坐墩,还被认为可作熏衣之用,沈从文先生就曾认为早期的坐墩与熏笼是存在着直接的发展关系。 ![]() 清 雍正十二美人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木质坐墩以开光、直棂、瓜棱三种形式为主,属开光最为常见,恰如其分地增添通透疏朗之气。瓜棱式则是以天然瓜果为形,作瓜瓣状,且去除了鼓钉、弦纹装饰。 清 黃花梨坐墩 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藏
清早期 鸂鶒木六开光坐墩 故宫博物院藏 坐墩的实用性极高,其材质的多样性使得它可以适应不同季节的需要。 其形制小巧,移动方便,使用灵活,适用于厅堂、院落、闺房等各种空间之中,且在装饰效果上往往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见其百搭性。 明 紫檀大理石面仿籐坐墩 ![]() 清乾隆 斗彩荷莲纹鼓钉绣墩 除了实用、装饰及欣赏功能,坐墩亦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辽史·国语解》中记载,“辽《排班图》,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墩相至阿札割只(遥辇氏联盟时的官职名称),皆墩官也。” 这段话指出了辽代朝会时可以坐墩的官员(即为墩官),且依照官员等级,所坐墩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分。 ![]() 红木镶瘿木面绳纹绣墩 无独有偶,宋代制度规定了文臣、武官、宗室所能使用的坐墩是不同的,如官秩一品的宰相与使相等坐绣墩,其余坐蒲墩。 ![]() 清 紫檀木镂雕勾云纹鼓坐墩 故宫博物院藏 坐墩作为传统坐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审美的不同。 其装饰纹饰的丰富性侧面反映了工艺水平的进步,且折射出时代发展繁荣的盛况,是社会生活及等级制度的体现,尤值珍视。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