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中药是暖胃良品,老寒胃患者们的救星,胃寒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皆可用

 特斯拉盗梦者 2022-04-10

大家好,我是中医人方叔,今天跟大家讲一讲中药胡椒。
暖胃良品胡椒。厨房里常用它作为调味剂,有开胃进食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它温中散寒下气消痰,所以饮食寒冷,痰饮积滞,通过在菜肴里配些胡椒就能够增强胃肠动力,把这些食物、寒积炼化。所以我们可以把胡椒看成是增强胃肠动力的药。


胃肠动力为什么会减退呢
一方面是饱食超载了另一方面是寒冷伤了阳气。正如一辆车,动力为什么会显得不足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用久了,长期超载负担过重,损伤了发动机。所以很多中老年人老寒腿、老寒胃,大都是长期暴饮暴食或饮食过度劳伤肠胃所致。
第二方面,大家看,为什么冬天摩托车很难打火,即使启动后也要让它烧一段时间,才能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可见寒冷不单能让动植物生长缓慢,也能够让机器变得缓慢。同时更能够让胃肠动力不足,蠕动变缓慢,这就是为何要叫病人远寒凉、忌生冷的道理。
张仲景很重视忌口《伤寒论》饮食六忌里的第一忌就是忌生冷。
大家不要以为吹吹风就是伤寒,饮食生冷更是脏腑直接伤寒,这时脏腑缺乏一股阳火,气化不足,所以胃肠动力就会减退,食物搁在那里,上下不得,运化不了,或胃痛,或吐清水、酸水,或拉肚子,甚至食物堵塞在胃肠道里,腐烂腐败,这些浊气上攻,让人头晕、呕吐。其实说白了都是胃肠功能减退的表现。
在南方,你如果不懂得治胃肠病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呢南方地薄,不比中原土厚,所以南方脾胃病的病人特别多,这也是中医因地制宜思想的运用。所以一些南方的老中医善用补中益气汤、平胃散、二陈汤、温胆汤,灵活加减变化,治疗各类杂病。
因为补中益气汤能让脾宜升则健,二陈汤、平胃散及温胆汤都是同气连枝的方子,能够让胆胃肠消化道下降,这叫胃宜降则和。这样脾胃盘旋升降,就像太极里的阴阳鱼一样相互循环往来无端,人体中焦气机转得活,身体内外上下、左右四维都会因此而得到水谷精微供养而平安。
所以《脾胃论》在南方是很受用的。食物要赖脾胃才能够消纳吸收,为身体所用。药物也要赖脾胃才能得到运化。不管什么病,当脾胃功能不足、动力不足时,都要照顾到它。


有个老中医常在方子里放些木香、山楂或者谷芽、麦芽、焦三仙。我们问他,病人没有反映食积,怎么用这些药呢
他笑笑说,食物赖脾胃以吸收,药物赖脾胃以运化。重用这些消食化积、行气化滞之品,可以治疗食积气滞。轻用可以健胃通肠,加强胃肠动力。不管什么病胃肠动力加强了,身体的正气总会增多。
肠胃有一分调和正气就有一分充足。肠胃有一分损害,正气就有一分消减。这就是老中医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心得之言。
《药性赋》说胡椒主祛痰而除冷。胃中的冷痰会使胃肠动力不足浊阴不降就会导致中焦痞满难受。故《本草经疏》说,胡椒,其味辛,气大温,性虽无毒,然辛温太甚,过服未免有害,气味俱厚,阳中之阳也。其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者,总因肠胃为寒冷所乘,以致脏腑不调,痰气逆上,辛温暖肠胃而散风冷,则痰气降,脏腑和,诸症瘳矣!这段古籍要懂得抓住重点,用好胡椒就要抓住肠胃为寒冷所乘动力不足。这样就能百用百效。
如果是阴虚火旺或湿热内扰,就要慎用了。为什么呢
前面我们讲到,用错了寒热,用错了胡椒,反而会加重病痛。故《本草备要》中说,多食则发痔疮、脏毒、齿痛、目昏。《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破血堕胎,发疮损目。故孕妇,阴虚内热,血证痔患,或有咽喉口齿目疾者皆忌之。绿豆能制其毒。


大家看,胡椒虽好吃,但也不可多吃。现在很多人贪食麻辣香燥,所以吃出咽炎、食管炎,吃出目疾、痔疮来。李时珍就实证过,他在《本草纲目》中说:时珍自少嗜之,岁岁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渐知其弊,遂痛绝之,目病亦止,才食一二粒,即便昏涩,此乃昔人所未试者。盖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故也,病咽喉口齿者亦宜忌之。近医每以绿豆同用治病有效,盖豆寒椒热,阴阳配合得宜,且以豆制椒毒也。
现在很多人喜欢食花椒、辣椒,觉得快膈开胃但不知凡事有个度,过犹不及,因此而加重咽炎、食管炎、痔疮、目疾。这该怎么办呢一方面要少吃麻辣,这些麻辣之品造成的肝脏热毒、肠胃内热用绿豆汤就可以解其毒。
但大家同样要把握住度,不管是温热的胡椒,或者清凉的绿豆,都不能长久服用。胃中寒凉,饮食几次猪肚炖胡椒或者胡椒枣,暖过来就可以了。记住不要再食寒凉或者饱胀过度,去伤脾胃,身体自动会慢慢好过来。不然的话,天天吃胡椒、硫黄也不管用,反而会伤身败体。即使因为过食辛辣,导致热毒亢盛,煮食绿豆粥,也要适可而止,以免寒凉过度败了胃肠。


所以中医难就难在这个度,中医是中庸之道。孔子曾经说过,中庸之道,百姓往往日用而不知。而且真正得到这中庸之道传承的人越来越少了,聪明的人常常做过头了。就像有钱财,要么就娱乐太过,要么饮食营养太过,导致富贵病不断。而贫穷的人,又太过节衣缩食,也会导致身体气机失调,阴阳不平衡。最后脏腑功能紊乱诸病生焉。
我们为什么讲胡椒时要讲其中的利弊,利弊并不在胡椒,而在对中庸之道的领悟所以要借助领悟讲胡椒以体味中医折中调和之妙。
全文完!!!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提示: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