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脑峡部解剖结构

 医贰叁Doc 2022-04-10

“isthmus” 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连接两个小岛之间的小道。中文有更加形象的类似描述,叫“一衣带水”。只不过要将中间的小道看成水,而两边则是陆地。

图片

在大脑中,峡部(isthmus)的定义为岛叶环岛沟与侧脑室之间的白质纤维带,连接岛叶表面的灰质与大脑半球的中央核心区(central core)。与isthmus原意呼应,大脑峡部的两侧也有水,一侧是脑室内的水,另一侧是岛池(insular cistern)内的脑脊液。

图片

与环岛沟相似,峡部可分为:前峡部、上峡部和下峡部

图片

 一、解剖结构

从顶部视角看左侧大脑半球的上峡部。沿着岛叶上界沟将额叶和额岛盖切除后,可以看到整个上峡部。它的外侧是岛叶的沟回,内侧是尾状核头及侧脑室。

图片

同一个标本从侧方看,切除额叶、额岛盖,以及颞岛盖。可以看到上峡部、下峡部及整个岛叶表面。注意下峡部与脑室颞角及海马的关系。

图片

切除额叶、额岛盖、颞岛盖后,从前外侧视角观。可以看到前、上、下峡部,及它们与环岛沟的关系。

图片

二、与峡部相关的纤维束

1、经过前峡部的纤维束

沟束(Uncinate Fasciculus)

图片

下额枕束(Inferior_fronto_occipital Tract)

图片

2、经过上峡部的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s),位于上峡部后端,传导感觉(红色)和运动(蓝色)纤维。

图片

岛叶皮层至中央后回的投射纤维,主要为皮质纹状体纤维(corticostriate trats)。

图片

大脑内侧(额上回)皮层—上峡部—丘脑—脑干投射纤维束。 涵盖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的纤维束, 同属皮质纹状体纤维的一部分。

图片

3、经过下峡部的纤维束

下纵束(Inferior longitudinal tract)

图片

视觉通路,位于下峡部和上峡部交界处。

图片

三、小结

峡部很少为人所关注,它由大脑实质部分白质纤维构成,连接大脑核心区域(central core area)和大脑半球。如果沿着侧脑室将峡部整个切断,那么能将大脑和核心区域分开。峡部也是岛叶与大脑核心区及大脑半球的连接通道。胶质瘤常常会沿着峡部的纤维进行扩张。本次我使用DSI Studio来显示经过峡部的纤维,并对比手动标注和模板生成的纤维束,探索峡部内走行的主要纤维束。

参考文献:

1.Koutsarnakis Christos,Liakos Faidon,Liouta Evangelia et al. The cerebral isthmus: fiber tract anatomy,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and surgical considerations.[J] .J Neurosurg, 2016, 124: 450-62.

2.Pastor-Escartín Félix,García-Catalán Guillermo,Holanda Vanessa M et al. 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Insular Region and Operculoinsular Association Fibers and its Neurosurgical Application.[J] .World Neurosurg, 2019, 129: 407-4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