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李白诗情》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天正弘玉 2022-04-11

主题单元标题

感悟李白诗情

作者姓名

刘存良


学科领域 (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初中一年级

所需时间

每周5课时,共用4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教版的初中语文第一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而李白的诗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则是唐诗的巅峰。学习李诗,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本单元由《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两首诗组成。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两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李白的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李白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李白诗情,学习赏析李诗。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感悟李白.jpeg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诗人情怀。

2.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 。

3.能通过品味诗歌设置宏大的背景、传神的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的手法达成的效果鉴赏李诗。

4.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杜甫悲己悲人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杜甫的悲悯情怀,认同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增强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二阅读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如何看待李白离乡?

2、如何理解李白思乡?

3、李白如何在诗中表现思乡?

专题划分

专题一: 离乡                                (  1  课时)

专题二:  思乡                               ( 2   课时)

专题三: 表现手法                                (  1  课时)

其中,专题三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离乡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能理解杜李白的思想情怀,了解其生平。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专题问题设计

1、  诵读诗歌

2、  了解李白生平

3、  查阅李白描写飘泊生活的诗歌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课本,有关李白的纸质书籍

教育支撑环境:教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走近李白

问题:

1.李白生平怎么样的?

2. 诗人在诗中写的什么?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探究诗人离乡的根源。

   问题:

1.李白为什么要离乡?

   2.如何理解李白的离乡?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李白其他离乡诗篇,了解唐朝当时现状和他的境遇。

2.课堂讨论、探究。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李白离乡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李白离乡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思乡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   诗人的思想情怀

2、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3、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专题问题设计

1、  如何写景?

2、  如何触景生情?

3、  怎样理解诗人的思乡情怀?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课本,有关李白的纸质书籍

教育支撑环境:教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诗人写了哪些景?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诗人为什么触景生情?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如何理解李白的这种情怀?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离乡思乡等诗篇,在阅览室阅读新、旧唐书。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李白思乡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李白思乡的理解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表现情怀的手法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学习李白的触景生情。

2.学习诗歌中感情的联想、想象表现手法。

3、提升关注流动人群,注重社会和谐意识

专题问题设计

1、  李白是如何触景生情的?

2、  如何用联想、想象的手法表现感情?

3、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背井离乡的文学作品?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课本,有关李白的纸质书籍

教育支撑环境:教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活动一:李白是如何触景生情的?

    学生品读相应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如何用联想、想象的手法表现感情?

学生再读文本,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背井离乡的文学作品?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其它诗篇,品味其表现手法。

活动四:网上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评价要点

1.李诗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