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段锦说的是什么?(下)

 勇敢的芯2 2022-04-11

图片

图片

八段锦

图片
管理员

我们结合《道枢》与《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早期记载的八段锦内容,来分析了解一下八段锦究竟说了些什么。

(接上篇,继续后四个动作的解读)

图片

摇头摆尾去心火

[引证]

《道枢·众妙篇》作:“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鱓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作:“游鱼摆尾通心脏。”附注云:“双展两臂摆之,数多为妙。”

[浅析]

咽津,即吞咽口中之津液。这里的津液,不是中医学中广义的“津液”,乃是狭义的津液,即口中的唾液。津液的产生有多种,如果仅从养生方面来讲,一种是静坐时舌舐上腭,大多数人坐久津液会自然产生;一种是用舌头在口内搅动,以促进津液的分泌,又称“赤龙搅海”。这种用特殊方法产生的津液,养生家颇为重视,认为其有滋补之作用。这也就是“咽津补气”的意义所在。

挑其手,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手指指尖向上抬起。如果按《灵剑子引导子午记》所谓“双展两臂”,那么这个运动很可能是两臂向身体的左右两侧伸直。

鱓,一说是鳝,一说是鳄鱼(即鼍)。“摆鱓之尾”“游鱼摆尾”,即像鱼在水中游行时摆尾巴似的摆动两手。

《道枢》和《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均未提及摇头之说。摇头之说,可能是后人增入。

[功用]

在中医学理论上,津液对人体有滋润之作用。津液为水,心属火,故吞咽津液,自然就有降心火的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咽津确有祛心火的作用。而摆动两手或两臂,可以刺激十指末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对心脉的运行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按《道枢》的记载来看,这个动作确实有“祛心之疾”的可能。而《灵剑子引导子午记》的“通心脏”之说,也可以说得通。但现在所谓的“摇头摆尾”,大部分是摇摇头,扭扭臀,或者是两手扶大腿根,下部不动,用腰带动上半身前倾划圆,这些忽视了手的运动,如何祛心火呢?所以,现在流行的摇头摆去心火一式,大都与“去心火”没有关系。

图片

两手攀足固肾腰

[引证]

《道枢·众妙篇》作:“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作:“手攀双足理于腰。”附注云:“正坐舒展双足,以双手取足心,极力三攀之。”

[浅析]

舒展双足,即两腿伸直的意思。攀,即用手拉住、抓住的意思。《道枢》中方法,可以理解为两手同时攀触两足,也可以理解为两手先攀某一足,再攀另一足。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则为正坐式,两腿在身体前方伸直而坐,两手尽量去攀两足足心。现在流行的方法是身体自然站立,腰向前向下倾,用手去攀触两足。

[功用]

无论坐式还是立式,两腿伸直,用手攀触两足,其腰必然要弯,这样可以活动腰部。而在运动的时候,由于两腿是伸直,腰部弯曲的时候,自然会拉伸会阴部的肌肉,牵扯前后阴,这样对男性的一些功能性障碍也会有所调整。

民国年间,菲律宾华侨洪太庵先生曾撰有一册《五大健康修炼法》,其中“长筋术”就与这个运动关系密切,据说作用男性性功能障碍,颇有效果。陈撄宁先生还曾经用“长筋术”改造后,用于治疗遗精病。所以,古说“治其腰”“理于腰”,是有道理的。现在说其“固肾腰”,也是有道理的。

图片

怒目攒拳增气力

[引证]

《道枢·众妙篇》《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均无。据考证是后人所增,来源应该是武术动作中的“马步冲拳”。应该出现于清末。

[浅析]

马步是武术中的基本功,一般是两腿分开,略宽于肩,曲膝,以膝盖不超过足尖,大腿面水平为度。据说这是武术锻炼气力的功夫。怒目,即两目圆睁;攒拳,就是把拳头攥紧。具体做的时候,有向前缓缓出拳,如冲拳状;有缓缓向前下方出拳。马步、怒目、攒拳、出拳,要协调。

[功用]

这个动作很可能来源于武术,从武术角度来看,应该是有增加气力之作用的。

图片

背后七颠百病消

[引证]

《道枢·众妙篇》《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均未收,来源尚不清楚。也应该出现于清末。

[浅析]

“背后”一说,不明其义,大约是指脚后跟抬起,运动主要在背面,所以称为“背后”吧。待考。

七颠,现在一般是指脚跟抬起,然后身体自由落体,用脚跟自然夯地。这个方法,胡海牙老师认为,脚跟夯地会震动小脑,对身体不利,故而改“颠”为“踮”,改“七颠”为“起踮”。

[功用]

本式号称“百病消”,大约是因为脚跟夯地的时候,由于脚跟与地面的撞击,刺激与脚跟相关的神经及血管,促进相关部位的血液循环。又因为脚跟在身体的最下端,故这种刺激可以引起全身的反应。待深入研究讨论。

图片

遗篇

《道枢·众妙篇》有一则,不见于今日流传之八段锦中。“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此则表述比较含糊,也未见后来有解释者,故对其具体所指,尚不清楚。这也可能是后世八段锦未纳入此条的原因吧。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尚有一则,即“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附注云“双手紧掩两耳,叩齿三十六下,以第二指敲耳后骨”。这个方法比较明显,也比较简单。用两手掌心掩住耳门,掌根向前,手指向脑后,然后叩齿三十六下,再用食指或中指弯曲,用指尖轻轻叩击脑后骨头。文中“耳后骨”,由于即使屈指,也不是很方便,故原意可能是指脑后骨,即俗称“后脑勺”,或后脑勺下侧。也可以在叩齿的同时,进行脑后叩击。

关于叩齿,胡海牙老师认为,如果按传统的叩齿方法,即上下牙齿分开,然后突然上下撞击咬合,会伤及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牙釉质”。所以,胡海牙老师将上下牙齿叩击,改为先将上下牙齿闭合后,再微微用劲咬合,这样以避免牙釉质损伤。

余论

八段锦是流传时间较长,且流传较广,易于实行的一种养生运动。我们尚无法确切的证据表明,这几个动作歌诀中所说的“理三焦”“调脾胃”“增气力”等养生保健效果就一定存在,但合理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却是人们的共识。

现在流传的八段锦,运动方法各有不同。即如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自己也曾创编过一套结合内家拳在内的《内家八段锦》。本文只是从流传的歌诀上,对八段锦的知识略作分析。

还有人指出,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也有几个类似八段锦的动作。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求证。

(全文结束)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十三日

农历庚子年二月初一日

蒲团子于玄玄居避疫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