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 篷 车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七二一矿琐忆⑤

大 篷 车

■作者:艾俊民

  我在莲塘学校教书时,有不少老师住在古城,每天都坐运输大队的公交车上下班,一般每天来回要坐4趟。我们坐车是免费的,由单位买月票,月票贴有本人近照。一年换一张,一季度办一次(盖个章)。我家中至今还保留了一扎古城至莲塘的公交车月票,留着以后有人创办“721矿纪念馆”时捐出来(诸位矿友不要笑话,721矿的后代们肯定有成为大款的,到时出来做做善事也未可知)。因为天天坐车,在我的记忆库里便少不了坐公交车的趣事。

  忘记了具体在哪一年,运输大队购进了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造型类似于南昌街头上的电车,不同的就是它头顶上没有“辫子”,是用的柴油发动机。这辆公交车专用于古城至莲塘运送上下班的职工。我记得,这辆公交车刚出现在古城街头时,就引起了一场轰动,公溪镇的居民们都注目而视,更有一些老表以尝尝鲜为荣。那时,印度影片“大篷车”刚放映不久,我们便给这辆公交车取名为“大篷车”。

  这辆“大篷车”自然有它的好处,因为是两节车厢,当然载客多。原先小公交车在上下班高峰时,人很多,很难挤得上去。若挤不上去就等于迟到了,这个迟到不是几分钟十几分钟的事情,而是起码半小时以上(古城至莲塘的公交车每隔30分钟一趟)。如果轮到自己上课,挤不上公交车那就惨了。学生会鼓噪的,马上就会反映到班主任和年级组长那里,如果次数多了,还会传到校领导耳朵里,这样当然不好,下次加工资时,说不定就是一个把柄。因此,有了“大篷车”,我们就不愁挤不上车上班迟到了。

  但是,这辆“大篷车”也有缺点,首先是灰尘大。古城至莲塘,当年一半是水泥路面,一半是砂石路面,车辆行驶在砂石路面时灰尘非常大。公交车都是密封的,一般乘客是吃不到这个灰尘的。但是“大篷车”是两节车厢,中间接头的地方是个转盘,新车时转盘上面有块大橡皮,地面的灰尘上不来。后来行驶了几个月时间,那块橡皮就破损了,车轮卷起的灰尘覆盖了整个后车厢。因此,我们都不愿意坐在后面车厢里,一个劲地往前面车厢里挤。但是前车厢也装不下那么多乘客啊,这时我们就希望车上乘客越多越好,最好挤满两节车厢。因为乘客多了,灰尘就上升不到我们的鼻子部位,都被人们的裤子挡住了。我当教师的那几年时间,衣服不脏,但是裤脚与袜子特别脏,都是灰尘。

  “大篷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颠。因为车身长,车速快,后面一节车厢颠簸得非常厉害。如果乘客挤满了,颠簸得还不明显,如果乘客少,那就要给一些人“好看”了。起因还是那段一半水泥路面一半砂石路面。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我当年听来的消息,说是有一届矿领导想把古城至莲塘的道路都修成水泥路面,可是刚修了一半,就有一些“很有觉悟的群众”告到中央,说矿领导铺张浪费,结果这修了一半的水泥路就停了下来,让我们这些经常坐车的职工饱尝了灰尘之苦,有的还因此受到了伤痛折磨。

  在水泥路与砂石路的接头处,水平面不一样高,因此车辆驶过此处时都会狠狠地颠一下。有经验、有爱心的司机每当行驶到此处时,都会把车速减慢一些,这样颠簸得还不算厉害。而那些无所谓的司机才不管呢,照样把车子开得飞快,可以把人颠得跳起来。有一次,莲塘学校教小学的宋老师(她的名字我不记得)正坐在后车厢的最后一排座位上,车子一颠、一跳、一落,马上宋老师的尾椎骨就受伤了,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提前退休了。

  有了这次教训,我们这些老乘客每当公交车行驶到这段接头路面时,站着的,会把膝关节放活一点;坐着的,会把屁股稍微离开座位,这样能够免于受伤。但是那些很少乘公交车的老表们可就不知道这个奥妙了。有一次,几个老表坐在后车厢的后排座位上,非常高兴,有一个孩子竟然还开心地睡在座位上。到了两段路面的接头处,我们谁也不吱声,等着看笑话。结果那几个老表疼得叫起来,那个孩子滚到座位下,“哇哇”大哭。回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写于2009年4月25日◆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7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