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松源文集13:那些年那些事 ——莲塘⑨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那些年那些事——莲塘⑨

■作者:张松源

  星移斗转,春去秋来,又一年过去了。在等待中煎熬,又在煎熬中等待,感觉真的是度日如岁。

  两地分居的确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特别是有了孩子后,更是平添了一份浓浓的思愁,虽说抚养孩子是责任所在,可是探亲假也只有一年一次,就二十来天,要想多呆一段日子就只能请事假,但是请事假那是要扣工资的,很无奈。那几年每次探亲回家都要请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的事假,有时一年还得回去两次,因为一有急事妻子就拍电报来,我不得不手持电报和请假条向领导请假,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基本都会同意。

  有一次,我正准备向领导请假时,领导却告诉我省城正在流行2号病(霍乱),并说省里也有文件发到矿里,要求近期没有什么急特事不要到省城去。因为回沪必须途经省城中转,我听了后不知所措,左右为难。已经拍来了电报,事情很急,我不回去,届时又会误解,引发争执产生矛盾。领导、同事及朋友也都劝我暂时不要回去了,等过了几天再说。据说这是一种很致命的急性传染病,传播快,发病急,人被感染上了数小时内就会剧烈呕吐、腹泻,从而导致脱水死亡,死亡率很高。我查看了我们到江西插队前上海曾发给知青人手一本袖珍版的《农村医疗卫生手册》。原来该病主要是通过粪–口直接污染或通过摄入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发生传播的。我想只要自己多加注意可能会没事的吧,但是心里总归感到有点吓兮兮的。

  后来听说有预防针可以打的,便赶紧到职工医院去找医生,找了几位比较熟悉的医生都说来晚了,预防针是省里配发下来的,专门给有急事要去省城的同志打的,已经打完了。我很失望,心想看来只好硬着头皮去闯疫区了。

  当我垂头丧气地走到医院大门口时,正好碰到了处里一位领导的爱人,她是医院的护士长,看到我很沮丧的样子,关切地问我来医院干什么?我把我准备回沪及省城有传染病和刚才在医院没有预防针可打的情况大致说了。她劝我别急,再帮我去找找看,我便跟随护士长返回门诊部并在注射室里等候着。不一会她笑吟吟地来了说;正巧还剩最后一支了,来,我来帮你打吧。边说边取针筒,我说了声“谢谢”就撸起袖管,她边注射边嘱咐我到了省城应该注意的事项,我对她的热情再次表示了感谢。

  到了省城一看,真的是街头行人稀少,店家冷冷清清,一片萧条,偶尔见人也是都带着口罩,步履匆匆。尽管我打了预防针,心里还是有点怕的,于是赶紧到车站等候,这样最安全。

  每当我请了事假回到单位后,我的日常生活就会显得有点捉襟见肘,虽说自己尽量节俭,但也蛮窘迫的。这时我就会得到由队、处、甚至机关工会主席及党总支书记他们的关怀及送来的及时雨,助我暂渡难关。

  说起来,那年代的领导干部确实很会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且极富有人情味,那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具有共产党传统的优良品质,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他们对自己下属中每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如思想动态及现实状况都了如指掌,平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个人的情绪上一旦有苗头就会来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每当职工遇到有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引发各种困难因而情绪低落时,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关心你、帮助你、鼓励你,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以解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对于那些家庭负担较重、终年生活困难的职工,每到年底都会有一定额度的生活补助。这也是共产党打天下、坐江山的基石,得民心者得天下。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