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552课:细说“反”字,成语“易如反掌”的“反”字何义?

 三个小布丁 2022-04-11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又”部的一个汉字:“反”。“反”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反”是重点汉字,需要认真掌握,其详情如下:

反。读音有两个:

(一)fǎ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反,覆也。从又、厂反形。”许慎认为“反”是会意字。本义是翻转。会意方法是用一只手将物体反过来,所以叫反覆。徐锴《说文系传》:“厂,象物之反覆。”“厂”为什么“象物之反覆”不容易理解,因此“反”的本义也就不好理解。

先看“反”的字形演变:

(反的字形演变)

“反”的甲骨文、金文字形跟后来的楷书差别不大,就是一个“厂”,一只手。这里的“厂”字读hǎn,本义指的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不是山洞),人可居住的地方,见《说文·厂部》厂字。人类的远祖,为了躲避风雨,山边岩石突出处,常常就是他们的居处。

(厂: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

理解了“厂”,其实很多带有“厂”部件的汉字都容易理解了。“反”字的本义历来说法不一,杨树过《积微居小学述林》所说较为合理:“反字从又从厂者,厂为山石厓岩,谓人以手攀厓也。”“扳实反之后起加旁字。”“'攀’、'反’同字,'攀’象反手外向之形,人以手攀厓,亦必反其手,故反之引申义为正之对,为反覆。许君以引申义为初义,故其说与形不合也。”

(“反”的本义来源)

也就是说:“反”的本义是“扳”,会意从以手攀崖而来,“扳”其实是加“扌”的后起字。因此,造字之初的“反”,是会意兼形声字。会意方法是以手攀崖,形声指“又”形“厂”声。造字的本义是“扳”。

但典籍常用的意义,就是许慎所谓“翻转”之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反,谓覆其掌。”《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赵岐注:“孟子言以齐国之大,而行王道,其易若反手耳。”以齐国的实力用王道来统一天下,简直容易得如同翻转手掌一样轻松。这也是成语“易如反掌”的出处,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

《吕氏春秋·观世》:“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途者,以为君子也。”晏子到晋国去,看见一个反着穿皮衣背着草的人正在路边休息,晏子认为这个人是个君子。

(反穿皮袄)

本义之外,“反”还有很多用法:

(1)掉转(转到相反的方向);掉转头。《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令尹南辕反旆。”听到晋国军队已经渡过黄河,楚庄王想要回去,宠臣伍参想打仗,令尹孙叔敖不想干……令尹回车向南,掉转旌旗。

(2)颠倒;方向相背。与“正”相对。比如:反比例;反作用;反其道而行之。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三:“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反锁屋门)

(3)同“返”。返回。《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才把音乐进行了整理,《雅》和《颂》都有了适当的位置。

(4)送还;归还。《左传·宣公五年》:“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反马也。”杜预注:“礼,送女留其送马,谦不敢自安。三月庙见,遣使反马。”冬季,高固和子叔姬前来,这是为了履行“反马”这一礼节(春秋战国时期,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到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作“反马”)。

(归还)

(5)复,回报。《左传·成公十六年》:“箕之役,先轸不反命。”杜预注:“死于狄也。”箕地这一役,先轸不能回国复命。

(6)重复。《论语·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与他人一起唱歌,如果那人唱得好,一定会请他再唱一遍, 然后应和他。

(7)报复。《左传·昭公二十年》:“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公子光曰:'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不可从也。’”杜预注:“反,复也。”伍员去到吴国,向州于说明进攻楚国的利益。公子光说:“是这个家族被杀戮而想要复仇,不能听他的。”

(伍子胥像)

(8)违背,违反。《易·屯》:“十年乃字,反常也。”占卜预测女子不急于出嫁,久待十年才结良缘,这是违反常理的。

(9)反抗;背叛。比如:官逼民反。《史记·秦始皇本纪》:“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在淮水南边起兵反秦。

(项燕反秦)

(10)反省。《孟子·公孙丑下》:“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赵歧注:“人加恶于己,己内自省。”反省自问而觉理亏,哪怕对方是平民,也不能去恐吓;反省自问而觉理直,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11)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给他一个东西,如果他不能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就不要重复教他了。

(12)反对。比如:反浪费;反封建。

(抗战时期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13)古代官府批复文书用语。沈括《梦溪补笔谈·补二十八卷前提下八件》:“前世风俗,卑者致书于所尊,尊者但批纸尾答之曰'反’,故人谓之'批反’,如官司批状、诏书批答之类。”

(14)用作副词。反而;相反。老舍《骆驼祥子》二十一:“他心中平静了,把这场无结果的事忘掉;偶尔又想起来,他反觉有点可笑。”

(15)纠正错案。《广韵·元韵》:“反,断狱平反。”《正字通·又部》:“反,平反,言理正幽枉、举活罪囚也。”《史记·平准书》:“杜周治之,狱少反者。”司马贞《史记索隐》:“反,谓反使从轻也。”由杜周加以审理,很少能反案的。

(16)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在反切上字和下字之后加一“反”字,表示用这两个字来拼注一个字的音。也作“翻”,又称“切”,合称“反切”。

(反切注音法)

(17)倾倒。《后汉书·光武帝纪》:“反水不收,后悔无及。”泼出(倾倒)了的水是收不回的,错过机会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18)翻。《西游补》第六回:“项王大惊,连叫'美人,美人!’行者不应,一味反白眼睛。”

(八大山人翻白眼的鸟)

此外,“反”还是姓氏。《万姓统谱·阮韵》:“反,河南怀庆府有反氏。”

(二)fàn。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二:

(1)专用于“反反”一词。也作“昄昄”。慎重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毛传》:“反反,言重慎也。”当他们还没有喝醉的时候,一个个相貌恭谨慎重。

(2)通“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反,假借为贩。”《荀子·儒效》:“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仪而为君子。”杨倞注:“反,读为贩。”积累贩卖货物的经验就成为商人,积累礼义的经验就成为君子。

“反”的小篆写法如图:

(反的小篆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