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沈从文先生的嘱托 ——龙文玉和他的苗族博物馆

 凤凰秋歌 2022-04-12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据史料记载,苗族祖先是最先开发中原、最早拓展南方的民族之一,后因民族间征战不断,历经五次大迁徙,从黄河流域退往大西南,有的分支抵达东南亚和欧美诸国。不管在哪里生存,苗族人民都用勤劳和智慧为创造中华文明增添了灿烂的篇章。

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我的家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生活着86万多苗族人民。

在凤凰县山江苗寨,有一座苗族博物馆,馆名是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题写的。创办这座博物馆的龙文玉先生是凤凰县土生土长的苗族人,曾经当过湘西州的副州长,是我敬佩的学者型领导。怀着对他的敬意,去年12月中旬回湘西,我专程去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采访了他。

驱车从吉首出发,走国道个把小时就到了凤凰山江镇,经过镇街时,不断有苗族阿雅大姐过来询问我们要不要去苗寨游玩。到达博物馆所在地山江苗王府后,见到了在门口接我们的龙老州长。

有很多年没有见过他了,记得上一次还是2006年9月来这里参观时跟他见过面。

Image

(2006年9月,参观苗族博物馆跟龙文玉馆长合影)

他说自己今年满80了,但精神矍铄的他看不出是一位八旬长者。坐下后,我说今天来是想听他讲创办这座苗族博物馆的故事。

龙馆长告诉我,他建苗族博物馆是完成当年沈从文先生的嘱托。

他回忆:“沈从文先生1982年夏天回湘西,因为之前看到我写的《屈原族别初探》、《苗语与楚语》的论文,专门要州政府办的同志约我去面谈。因为同是凤凰县苗族人,沈老跟我谈得非常投入,他嘱咐我搞学术要耐得住寂寞,要深入民间,掌握大量的民间素材;要另辟蹊径,可以搞一个苗族的博物馆。临走时,沈老兴致勃勃写了'苗族博物馆’交到我手上。”

Image

(1982年夏天,沈从文先生回湘西期间,邀请中学教师龙文玉畅谈,勉励他办苗族博物馆)

“沈老回北京后,为了给我鼓劲,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9页的长信,信中希望未来的博物馆:'能看到一部苗族简史的轮廓,见到一个苗族社会的缩影,保留下一批苗族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贡献。’”

为了完成沈从文先生的这份嘱托,从80年代初,龙文玉经常利用空隙时间深入到凤凰、花垣、保靖、沅陵、麻阳以及湘鄂黔渝边区的各个苗族村寨搜集苗族服饰、银饰、巴裙、鞋帽、刺绣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和生产生活用品。只要听说哪个寨子里、哪户人家有什么以前老辈人留下的好东西,不管路途有多么遥远,山路有多么崎岖,他一定要想尽办法买回来,其间的艰辛难以用言语述说。

1999年,龙文玉退休了。他说自己退休时存折上只有1400元,因为平时的工资交给夫人安排全家生活,把奖金和稿费都投入到收集苗族民间藏品中。为了筹措办博物馆的资金,他外出打了两年工。

2002年初,他召集全家人先后开了三次家庭会议,他动情地对家人说:“我今年62了,答应沈老建苗族博物馆的事已经有20年了,我不能再等了,今年是沈从文先生百年诞辰,我一定要把博物馆建起来。”

从湘西走出去的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当年在湘西州歌舞团时受到过时任副州长的龙文玉的关照,她了解到龙州长的心愿后,决定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龙文玉揣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30万元,来到凤凰县山江镇,准备实施他办博物馆的计划。他跟镇政府签了租赁苗王府50年的合同。

Image

Image

(苗族博物馆办在凤凰山江苗王府)

龙文玉说:“之所以把博物馆选址苗王府,是因为山江镇是苗区,苗族文化底蕴深厚,我期望大家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苗族的历史,也能够看到苗族的未来。文革期间是腊尔山的苗民接纳了我,我想通过办博物馆带动苗区旅游开发脱贫致富。

他说自己是民族政策的受益者,也应该做一个民族政策的捍卫者。所以他把博物馆定位为跟收集保护传承苗族文化结合起来,跟山江苗区苗民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2002年318日,苗族博物馆在凤凰县山江镇苗王府旧址上开工建设。928日,基础工程完工。晚上,工人一撤走,他就带全家人开始紧张布展,他的学生也来帮忙,解说词是他自己撰写。

2002年101日这天,苗族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Image

Image

这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苗族博物馆,藏品多达1万余件,展出2000多件。设有普通农舍、古代住所、殷实人家、武士家居、服饰掠影、绣女之家、匠人居室、巫师小屋、文人陋室等九个馆室。走进这九个展馆,犹如走进苗族历史的时空隧道,可以尽情领略各个历史阶段苗族文化的内涵。

跟随龙馆长参观这座博物馆,边看边听他讲解。

Image

Image

龙文玉介绍说:苗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它的银饰审美观是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以精为美

在苗族服饰展馆,他介绍:苗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通用文字的民族。苗族的起源、迁徙和发展的轨迹,没有文字作全面记录,全靠它的歌谣传说、工艺美术和有关史料反映出来。其中,苗族服饰有重大的作用,它是最能突出民族特点的文化特征,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ImageImage

(我外婆的家乡凤凰禾库苗区,苗族妇女赶集进城都会穿着民族服饰  。这是禾库镇的表叔程明君拍摄的盛装的苗族妇女)

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是这个民族最直观的象征,湘西苗族的服装和银饰,用斑斓的色彩,为本民族的文化作了最精湛的注解。苗族服饰图案被称为'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Image

Image             (苗族妇女的背饰和披风熠熠生辉)

苗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她的银饰审美观是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以精为美。每遇重大节庆活动,在苗区满街行走的是身上缀满银饰的盛装苗女。

Image

Image

(苗族银饰源远流长,青少年尤爱佩戴长命百岁锁,而凤冠是家底殷实的苗族妇女参加重大活动佩戴的头饰)

苗族地区最能显示主妇聪明智慧和绣艺精华的是帐檐。帐檐是苗家姑娘出嫁前多年潜心绣制的精品,又是苗族母亲留给女儿或者媳妇的最珍贵的遗产。

   Image

Image

(色彩斑斓做工精巧的苗族帐檐)

     龙文玉介绍,为了增加博物馆的吸引力,2005年增设了苗族风情园,展演苗族绝技和苗族风情,后来又增加了苗鼓、苗画、苗服和苗绣作坊,以及苗族银饰作坊和苗族雕刻作坊等多个苗族手工艺作坊,展示多种工艺流程,组成了静态展览、动态展演和流程展示三结合的博物馆架构。

Image

(参观苗绣作坊,看省级苗绣传承人龙红香教苗族姑娘苗绣技艺   刘湘萍摄)

一对来自广州的夫妻,参观博物馆后,感触颇深,专门写信给龙文玉说:“难得您自筹资金开办博物馆;为苗族历史的延伸做出了贡献!”各界人士的认同和鼓励更加坚定了他办好苗族博物馆的信心。

龙文玉说,博物馆创办18年,每年的参观人数都在16万以上,最多时达36万人次/年。

Image

Image

(这是我2006年来风情园看表演时拍摄的苗族姑娘走钢刀、打花鼓)

为了保护管理和经营好博物馆,他和老伴放弃了在城里享受清福的晚年生活,把家从吉首市区搬到凤凰山江苗寨,全身心地守护着这份精神家园。

民族节庆活动,是民族繁荣、繁衍的兴奋剂,是民俗文化风情的大荟萃。作为民族凝聚力鲜明象征的苗族服饰,在各种民俗喜庆佳节里,是苗族兴旺的象征。

Image

Image

(湘西苗族妇女的节日盛装多姿多彩 )

每逢“四月八”、“六月六”苗族传统节日,龙文玉定要邀约当地苗族民众在苗族博物馆风情园共同欢度苗族传统节日,苗族群众唱苗歌、演苗戏、打花鼓、跳花跳月,苗族优秀文化在活动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Image

Image

(凤凰苗族“四月八”跳花节

苗族博物馆在发挥民间力量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民族文化遗产多元化保护和传承形式,提高了当地苗族民众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同时也带动了山江苗族地区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业、旅馆、手工业制作、商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兴旺,增加了苗族群众的就业机会。

2005年,龙文玉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同年,文化部授予苗族博物馆为“中国新时期优秀文化设施单位”。

Image

龙文玉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龙文玉说他退休后的这20年是自己人生最有价值和意义的20年,因为他完成了沈老的嘱托,实现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听他讲述这些年他为之付出全部心血办苗族博物馆的故事,我由衷地敬佩。

龙文玉告诉我,2013年,凤凰县为了整合旅游资源,成立了凤凰县民族旅游文化公司。现在博物馆已托管给政府,由政府控股的公司统一经营,博物馆只负责做好文物的展示和保护。

2018年,湖南省文物局对苗族博物馆文物进行普查,这里的14780件文物纳入了省文物局重点管理。2019年,文物局委托中南大学专家组来苗族博物馆协助进行文物数据化登记管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苗族博物馆收藏了龙文玉几十年收集的14780件反映苗族历史文化的各种实物,光是这种雕花床就有20多架)

Image

Image

这是龙文玉在2004年花4000元收来的沈从文出生时的花床,我跟他在床前合影  刘湘萍摄

“龙馆长,您现在也有八十了,您想过今后如何做好这批文物的保护。”

“家庭里面我培养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的传承保护人,我大媳妇还专门去读了吉首大学民族学专业研究生。我跟子女讲,你们不要想从这里抽走任何一件文物,因为文物资产是国家的,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我们只有保护和传承它的权利和义务。”

Image

(龙文玉指导大媳妇石群勇搞民族学研究)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石群勇是龙文玉的大媳妇。她告诉我,公爹是她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当年是龙老师让她有了本民族的自信,后来是公爹引领她走上了民族文化保护之路。她说,公爹为了完成1982年沈从文回湘西时勉励他一定要办一个苗族博物馆的嘱托,呕心沥血,倾尽全力,无比执着,挚爱一生。

看了她写的《公公的“爱”》一文,非常感动。她在文章中写道:“公公不管是在州民族中学任教,还是在州教育局任局长、或是在湘西州人民政府任分管文教卫的副州长,不管在哪个岗位,无论走到哪里,都尽着自己最大能力和努力,搜集、整理、抢救和保护苗族文化遗产。

“收集的东西多了,家里装不下了,公公婆婆在吉首市漆树湾山坡上买了一套廉价的民房,他们把家搬到了山上。能干的婆婆足足花了三年的时间,把四处搜集来的一些破损了的、不完整的服饰、帐檐一针一线地精心补缀,绣旧如旧,眼睛都快绣瞎了,却从不放弃。”

2000年,我们受邀到昆明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服饰博览会,需要准备一些穿着苗族服饰的照片。由于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于收购这些文化遗产了,没有更多的钱请模特。于是,公公婆婆就把儿子媳妇孙子以及侄儿侄女侄孙都叫到漆树湾的家中,大家欢天喜地自己给自己当模特,公公婆婆带头穿着“苗王”的服饰。”

 Image             (龙文玉一家穿着苗族服饰的照片

“公公不停地忙碌、操劳,没有歇息过一天,耗尽了全部心血,几乎是生命的代价。2005810日这天,公公终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生命危在旦夕。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对生命的无限执着与热爱,战胜了病魔,并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病好之后,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公公带着偏瘫的婆婆回到了苗族博物馆,重新开始他最崇尚最挚爱的事业。公公没能像其他老人那样尽享天伦之乐,他把自己晚年的幸福融进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中,融进了对苗族人民未来的美好生活里……”

Image

龙文玉和妻子吴爱仙都是凤凰县土生土长的苗族人,几十年来,他们夫妻相携相伴守护着苗族的精神家园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武吉蓉 女  湖南省作协会员,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500余篇,新闻作品及文章曾获湖南新闻奖和全国高中校长征文大赛特等奖。写作的风格是用平实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