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旗渠的盛世悲歌:耗时10年成引水传奇,20年后却遭遇断水尴尬

 文野 2022-04-13

七十年代,总理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林县的工作,他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林州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这里位于河南、山西的交界处,历史上一直都是严重干旱缺水。记载上来看,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算起,到1949年共514年的时间。林县发生过100多次自然灾害,其中大旱绝收有30多次,有五次严重到“人相食”的地步。

从这里可见,林县到底有多缺水,其实这五百年里国家并非没有作为。元朝修建了天平渠、明朝修建了谢公渠,可都是只解决了部分村庄,治标不治本。整个县的耕地有98.5万亩,水浇地只有1.24万亩,粮食产量怎么可能不低。1949年解放后,县里一直都很关心当地群众,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算是缓和了一些。

最后从1957年开始,又建成了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然而水源依然十分有限,1959年,林县再次遭遇大旱。这次大旱令境内的四条河流断流,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见了底。在多次讨论下,县委将目光看向境外水源丰富的浊漳河,起了想修渠引水入林县的心思。

1960年2月,林县开始修建红旗渠,当时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以及28名水利技术人员。红旗渠的意思是高举红旗前进,随后是长达十年的艰苦修建,后来的引水传奇是苦出来的。一开始认识性不足,认为上7万人,没人1米,花三个月就能完工。开工后发现,领导、劳力、技术力量分散,于是有的挖错渠线,有的炸坏渠地。

人们这才意识到,这样浩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必须要打持久战。修渠的民工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住的地方,没有合适的,就随便找山崖、石缝、窑洞、又或者露天睡。没有房顶、床、火,最多是将茅草当铺草,几块布撑起来就是指挥部。这可真是铺天盖地,而这样的生活,足足持续了十年。

工具都是自家的铁镢、铁锹、小推车,就是这样原始的工具,修建了红旗渠这样的大工程。石灰、炸药都是一点一点想办法扣出来的,其中甚至有已经退休、年迈的技术老人再度出山操劳。最后累积投资12504万元,参与群众7万人,于1969年7月修成了红旗渠。十年的时间,先后有81为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年纪最大的63岁,最小的才只有17岁。

修成后,百姓们迎来了幸福的生活,终于不用担心没水了。他们的粮食产量也随之在增多,周围的环境也开始改善,然而不过是二十多年的时间,红旗渠遭遇了断水尴尬。九十年代初,太行山区出现不同程度缺水干旱,林县原先因着红旗渠是不必担忧的。其他地方见此,便也开始模仿,修建水渠。

其中山西在漳河的上游,他们一口气修建了上百个水库,而林县在漳河下游。很显然,上游占据了水,到林县的便越来越少。两地百姓为此开始争斗,1990年到1992年,双方械斗数次。更恶劣的影响是,有人对红旗渠动手了,红旗渠的损坏甚至导致附近村庄被淹。这件事也引起了上级的关注,及时组织修复,投资由国家、自筹而来。但就算这样,也没阻拦住断水,甚至有一次断水70天。

2008年再次重修,不料当年的工程竟然修成了“豆腐渣”工程,六年后,红旗渠发生坍塌事件。只愿后人能不忘前人的苦难历史,继承他们的精神,莫要毁了前人的心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