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蟹塘的水质-底质管理

 昵称62324727 2022-04-13

河蟹俗称“螃蟹、毛蟹、大闸蟹、清水蟹”,学名称中华绒螯蟹。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在我国500多种淡水蟹中经济价值最高,2012年至2015年全国养殖河蟹分布主要在江苏、湖北、安徽、辽宁、山东、江西、浙江等地区。河蟹是江苏省第一个产值过百亿的水产养殖品种,在水产养殖中受到较高的重视。

中华绒螯蟹分别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属于绒螯蟹属中的一个种,分布广,在渤海、南海、辽阔的海滩、河口均有分布,特别生产于长江流域。

河蟹的生活习性

河蟹的栖息习性:喜欢水质清澈、水草丰富、底栖饵料丰富的淡水水域(江河、湖、沟渠、稻田等);底栖穴居。

食性:偏爱动物性食物,如小鱼、虾、螺、蚌、蚬、蠕虫等,也摄食腐烂的动物尸体。天然水体中,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可得性)。

繁殖:河蟹的生活史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豆蟹、扣蟹和成蟹。河蟹一生总蜕壳18次。蚤状幼体5次蜕壳—大眼幼体5次蜕壳—豆蟹3次蜕壳—扣蟹5次蜕壳—成蟹。成蟹雄性:150-250克,雌蟹:100-180克。

河蟹的生存水温、适宜水温和死亡水温:幼蟹适宜水温为19-25℃,当水温降至4℃以下或超过36℃时,幼蟹容易死亡。成蟹最适温度为19-25℃,冬季一般潜伏在洞穴中越冬,可耐零下8℃的低温。

春季水温较低时,河蟹摄食量少,水温渐高,河蟹活动频繁,摄食量增大。7-10月河蟹的摄食量活动最高,11月以后水温渐降,摄食活动又减弱。

河蟹具有攀爬习性,在天气闷热、雷阵雨或水质变坏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常导致河蟹呼吸困难,甚至死亡,这时最容易逃逸。

科学肥水

“肥水”是指有益藻的生物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水质保持一定的活性和稳定性。重点强调有益藻、生物量、活性及稳定性。

肥水的基本条件:

1.藻种:藻种来自池塘本身或外界补充;

2.适合藻种的营养:池塘本身的营养物质、外界补充的营养物质;

3.适合藻种生活的环境条件:满足藻种所需要的生长、或者根据条件选择藻种(温度、光照、碱度等)。

河蟹池塘的水质特点分为“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3-5月份水深掌握在0.6-1.2米,(测温加水)透明度在50厘米;6-8月份控制在1.2-1.8米,(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透明度在50-70厘米;9-10月份稳定在1.0-1.4米,透明度50-60厘米。

藻种的选择:

1.池塘原有的藻种镜检分析;

2.补充藻种:春季、秋季硅藻、夏季以硅藻为主加绿藻。

营养选择:硅藻藻种选择硅藻所需要的营养(定向硅藻肥),绿藻藻种选择绿藻所需要的营养(定向绿藻肥)。

藻种主要是硅藻小环藻。小环藻属于硅藻,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通常是季节性的优势种,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罗氏沼虾培养中作为饵料。广温型,喜欢温度较低的水体,以春秋两季生长旺盛,通常在5-38℃;喜硅酸盐的水体;流水体,主要是清洁、透明度高一点的水体;光照通常是500-10000lux;盐度是0-60‰。

图片

上图是小环藻的显微镜镜检图,可以看到藻种在水中自然繁殖的状态,通常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带面,另一个面是壳面。壳面呈圆形,带面呈方形。所以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就应该会判断是小环藻不同的面,图1通常是藻种情况、图2、图3、图4分别在不同池塘镜检出来的小环藻。

可以通过培养和镜检鉴别硅藻的真假和活性。如果培养硅藻,硅藻就会不断的转变成褐色。

绿藻(小球藻):小球藻在淡水或海水中都可以生存,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进行大规模的培养,可以作为饲料蛋白源和调水剂。小球藻通常是每20小时,一个细胞就会分裂出四个细胞,通常在10-36℃下都可以繁殖,pH值5.5-8.0,盐度0-60‰;光照5000-8000lux,通常用白光。

鉴别小球藻的真假:小球藻的本身是有重量的,在繁殖时呈液体状,如果处于休眠状态,会沉淀,如果长期不沉淀就不是小球藻,通常是色素勾兑的液体。真的小球藻在繁殖时会产生气泡,如果改变条件,就会沉淀。放置时间长后,如果不添加营养就会死亡。可以通过肉眼或者显微镜镜检进行观察和鉴别。

图片

图5

图片

图6

图5、图6是河蟹池塘的水色图,可以看出河蟹池塘中有水草,同时要求的水是清澈的,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水草,一个是盐城养殖户的池塘,另一个是兴化养殖户的池塘。

河蟹池塘的生态系统

河蟹池塘的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是由藻类和水草共同构成,再有营养、温度、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为河蟹提供饵料,同时也为轮虫、枝角类提供饵料。在河蟹池塘中还有螺丝,螺丝可以作为河蟹的饵料,同时也摄食藻类,另外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菌作为分解者,可以分解有机碎屑、残饵、粪便和尸体。生态系统循环与平衡稳定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要达到藻、水草、河蟹、螺丝、菌之间的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河蟹常见的水质问题主要有水瘦培不起来藻—青苔泥皮大量滋生、河蟹塘水浑、有机质多,水质稳定问题、夏季蓝藻有害藻大量爆发、藻-螺丝-草之间的平衡问题。

1.水瘦培不起来藻—青苔泥皮大量滋生:

主要的原因:第一是缺藻种,可以引入藻种,如春天时可以引入硅藻(小环藻),夏季时可引入绿藻(小球藻)及绿藻和硅藻的营养。第二是有藻种培养不起来,这时要看养殖前期是否消毒、杀菌、杀虫等,这些都要经过解毒后进行培藻。第三有浮游动物或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吃藻,藻类繁殖不起来,要先控制浮游动物。第四水草量大,与藻类争夺营养和生态位。无藻的水体水质不稳定,氧气、氨氮、亚硝酸盐等容易超标,易出现青苔、泥皮,养殖品种的生长受到影响。

解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青苔,可以通过培养有益藻预防青苔。通常在培养有益藻时先培养硅藻,再加定向硅藻肥;也可以培养绿藻(小球藻)加定向绿藻肥。如果青苔已经大量出现,可以通过改变营养结构控制青苔的营养,青苔萎缩来防控青苔。再定向培养有益藻硅藻和绿藻,用硅藻藻种和绿藻藻种,加定向硅藻肥和定向绿藻肥。将有益藻大量繁殖起来,控制青苔。

图片

图7

图7就是通过控制营养和培养有益藻使得青苔不断萎缩,最后青苔完全死亡状态。

2.河蟹塘水浑:

水浑得原因:一方面是天气原因,如下雨,这就要通过自然沉降;第二方面是水体环境得原因,藻相、野杂鱼、虫缺水草,这时就要控制藻相、控制虫;第三方面是河蟹得原因,放养密度高,河蟹之间争夺食物,环境突变,河蟹应激。

水浑得危害:首先影响河蟹得摄食,造成营养不良,积累营养困难,妨碍生长;第二水浑光照不足,影响水草的正常生长,阻碍水草生长;第三7、8月高温期伊乐草进入休眠期,水浑导致伊乐草沉底死亡腐烂,进而出现红水,河蟹上岸等问题,造成严重的损失;第四影响水体藻类的生长,水体供氧不足,导致底部有机质处于厌氧分解状态,产生大量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为有害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大大的增加了肠炎、烂鳃、纤毛虫等病害的发病率。

图片

图8

图片

图9

图8、图9是盐城的养殖户做的灯光诱捕浮游动物,再通过定向培藻能够将水浑大的问题改善好。

3.有机质多,水质稳定问题:

主要原因:一是水质恶化,底部恶化,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二是浮游生物的死亡,藻类大量死亡,在下风口水面形成一层油膜;三是投喂冰鲜野杂鱼、劣质饲料,形成残饵等物质漂浮在水面上;四是水草腐烂、霉变产生的烂叶、烂根;岸边垃圾等漂浮在水中与水中悬浮物构成一道混合膜(图11)。

图片

图10

解决方法:通过复合菌加光合细菌分解死亡的藻类和有机质;补充有益藻种;养底维护底部,生物的养底长期应用。

4.夏季蓝藻有害藻大量爆发:

蓝藻的种类很多,大部分以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席藻作为优势种;蓝藻具有光捕获能力很强,喜欢强光、高温。有伪空泡,可以调节在水中的位置,以实现在水域丰富的营养和光照;水流缓慢的静水体,碱性水体;水体缺乏管理,氮磷比失衡的水体都容易大量爆发蓝藻。

控制蓝藻可以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一是在低温季节时,可以培养硅藻,以硅藻为主,在温度升高后20℃以上可以培养绿藻(小球藻),形成硅绿藻水;二是根治蓝藻的方法是:当蓝藻爆发时,先改变池塘的营养结构,使得蓝藻没有营养进入;通过菌来吸收富营养化中过多的营养;加入绿藻或硅藻藻种,同时加入定向肥,使藻相进行转变,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就可以从蓝藻水转变成硅绿藻水。

微囊藻毒素:藻毒素在细胞内毒素强,在细胞外毒素非常弱,如果杀藻,细胞内的毒素会释放到水中,水体中的养殖品种就会容易中毒。蓝藻毒素的毒性很强,通常有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因此在处理蓝藻时,我们不提倡杀藻,而通过控制营养使蓝藻萎缩这种方式。

图片

兴化地区陈老板在2016年两个塘口出现蓝藻大爆发,全程控制蓝藻的过程,图11蓝藻非常多,而且覆盖在水面一层,图12通过控制营养蓝藻逐渐聚集在水草周边,图13蓝藻进一步减少,图14蓝藻基本上看不到,在池塘中蓝藻已经不是优势种了,对所养殖的品种没有太大的影响。

5.藻-螺丝-草之间的平衡问题:

在河蟹池塘中,有藻、螺丝、草和河蟹,整个生态系统中他们之间的平衡。俗话说:“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河蟹塘水草管理水平很大程度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这是因为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缺少的植物性饵料,并且为河蟹的栖息脱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养殖水质池塘保持水质清晰,改善水质溶解氧状况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螺丝在河蟹养殖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前期,不仅净化水质,而且可以作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从而弥补人工饲养营养成分的不足,而且螺丝性寒,在高温期可以帮助河蟹去热,从而提高河蟹耐高温的能力,减少河蟹的死亡,螺丝耗氧,合理投放非常重要,螺丝在水里面量的大小也要有适当的控制,不然会直接吃藻。

河蟹池塘生态系统的管理

水质的管理要实行指标管理,有重点管理和全面管理。重点指标溶解氧、pH值每天要进行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需要一周检测一次,碱度、硬度、余氯在养殖中期或前期要进行检测,重点监测溶解氧,最好有在线检测设备,很多养殖户朋友天天检测pH值、氨氮、亚硝酸盐,却不检测溶解氧,其实是不对的,溶解氧是决定整个池塘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要重点检测溶解氧而不是天天检测氨氮、亚硝酸盐、pH值。

2017年一个湖北的养殖户8月份之前每个月的电费15000,8月份后开始培藻,一直到10月份增氧机一直没有开过,这位养殖朋友具有12台增氧机,有数据为证(图15),没有开增氧机,但是溶解氧都在5mg/L 以上。

图片

图15

稳定溶解氧的关键在于定向培养藻类,有益藻占优势种的藻类;长期稳定维护藻类;每天同一时间检测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根据指标判断维护方法,补藻、补肥或补菌;防止倒藻和有害藻的出现;防止乱用肥,一种营养元素超标,有机肥不应该在有益藻没形成优势种情况下大量使用。

池塘水质指标的稳定:溶解氧通常在5-12mg/L之间,平均溶解氧8-10mg/L;氨氮小于等于0.2mg/L,亚硝酸盐小于等于0.1mg/L;pH值7.5-8.8之间;藻相检测是有益藻占优势种,以硅绿藻为主,活性好,藻类的丰度较高。

底质的重点管理和全面管理:底质出问题,我们很难直接去化验检测底质指标,只能通过水质宏观观察和水质指标的表现,如果长期夜晚的溶解氧低就是底质、有机质耗氧严重,这时就要根据底质的情况进行改变,但是长期的改变还需要通过培藻来解决。

生物管理:就是藻相管理、浮游动物的管理。藻相的管理包括藻种的管理和肥料的管理。要防止乱施肥,造成肥害。浮游动物的管理就是根据需要合理的控制。

图片

图16

图16是养殖户培肥的案例,绿色标注都是不对的地方,这里主要是藻和肥料的用量。肥料的用量超量,还有藻和一些对藻有害的成分在一起应用,禁止一种元素超量使用,抑制藻类生长,这样容易造成肥害。

如果造成肥害,藻就不会繁殖起来,水较浑,通过调节进行改善。图17的水比较浑,图18是经过平衡后水很清爽。

图片

图17

图片

图18

肥料与藻相的关系:如果在自然水体中,直接施入无机肥后繁殖起来的是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繁殖为浮游动物提供了营养,浮游动物繁殖起来后,有些浮游动物为养殖品种提供了饵料,还有些没被摄入的会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也能够直接分解一些原生动物。

如果水体肥力不足,微量元素不能满足浮游植物的快速生长的需要,容易造成藻相更替或者是倒藻。

有机肥直接施入不能繁殖起来藻来,而是原生动物。如果浮游动物繁殖过快或过早,有可能造成藻类的难以繁殖,容易使池塘造成缺氧。

如果施入有机或无机肥,一方面能繁殖起来藻类,一方面能繁殖起来原生动物。比如一些鞭毛藻,就要看养殖品种的需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