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的人的口味千差万别。但同一个地方,甚至同一个家庭里不同的人,口味也可能大不相同。比如我爸妈,基本上不挑食,但轮到我们姊妹几个,是各有各的挑食。比如肉,我是肥瘦不忌的,只要是肉就喜欢。不过,我妹妹就只吃瘦肉,完全不吃肥肉,尽管小时候,连肥肉都不一定有得吃。我爸特别喜欢吃鱼,不管什么鱼都喜欢。有一种鱼叫白鳞,是最便宜的一种鱼,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也主要是因为只买得起白鳞。而我妈呢,就不怎么喜欢吃鱼,而我外公特别爱吃鱼,用我妈的话说就是我老公把鱼吃到嘴里,刺可以同时出来。这些不同的口味,或者说挑食,都还算正常,谁还没有一点忌口呢,还没有一点偏好呢。但是,我的忌口就不是一点了,而是太多了。嗯,要论最挑食的,我们家非我莫属。我小时候家在农村,吃的菜绝大部分都是自家菜园子里种的菜。我妈是种菜能手,什么菜都长得好,总是羡煞旁人,但是,我几乎没有喜欢吃的。比如茄子、瓠子、豆角、黄瓜、丝瓜、南瓜、冬瓜……只要是菜园里有的,我都不喜欢。几乎所有带瓜的,我也都不喜欢吃,西瓜虽然除外,但也不怎么热乎,我总觉得瓜有股瓜腥气,不好吃。还有青菜,我只吃大白菜,不吃小白菜。就是叶子偏白的喜欢,菜子是绿色的就不喜欢。天知道我这是什么逻辑!天知道是什么在主导我的喜好!那吃什么?鸡蛋,一餐一个鸡蛋,唯我独宠。没有鸡蛋的时候就嘱腌鸡蛋。对,我妈也是养鸡能手。还有豆腐我也比较喜欢吃,但是豆腐得买。虽然我们家斜对门的邻居家就是卖豆腐的,但是需要花钱买的到底不像地里长的,要钱啊,所以,豆腐只能用来打牙祭。  是不是正因为农村里的菜我都不喜欢,所以,我从小就有一个志向,就是一定要跳出农门?有没有一些那样的时刻——在悠长童年中的晨昏,常让我望远方出神?我挑食的时候,我爸就特别不能理解,这么好的东西我为什么就是不吃。他总说,59年的时候,狗屎都能吃三堆(pā,我们老家话)。我奶奶看着我挑食也说,59年的时候,你爸的脖子饿得一绳(suō老家话,就是缝被子的线)粗,哪有什么是不吃的。哎,我也想什么都吃啊,我也知道营养要均衡啊,但是,这个,它好像不由我啊。后来长大了,跟同学朋友一起出去吃饭,点菜的时候,如果问我不喜欢吃哪些,还不如问我喜欢吃哪些,因为我喜欢吃的比不喜欢吃的多多了。结婚后,我的这种口味也让什么都吃的LG苦恼,因为我不爱吃的菜不买,还不让他吃。婆婆也不能理解,她说,哪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吃,除了抓(hā,老家话)不到的不吃。我的这种太挑的饮食习惯,比影子还忠实的一直伴随着我直到现在。尽管我不喜欢它,奈何它喜欢我呀。同时,我还一直好奇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的口味,是遗传,也就是天生的,还是跟后天的成长环境有关系。我爸妈不怎么挑食,我弟弟妹妹们也都没有我挑食,难道跟先天后天都没太大的关系?直到我有了一个神奇的发现——我有一个同学,她女儿的口味居然跟我神同步。我本来不相信属相啊,血型啊,星座啊这些的,看来,是我无知或者说偏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