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短视频毁掉我们的大脑

 古读 2022-04-14

2分钟可以直接get一部剧最精彩的部分、30秒可以有3个笑点。以这种高频率来刺激大脑的快感中枢,让多巴胺疯狂释放,叫做爽点密集。而这份狂轰滥炸的多巴胺,正是成瘾的生理基础。对碎片化信息上瘾,是人类大脑的“绝症”。

上天赐予我们人类最宝贵的礼物是我们的大脑。令人遗憾的是,数字化时代并没有为我们的大脑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9日)联合发布《休闲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公布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日均在线休闲时间4.9小时。

报告还指出:不同年龄段人群,整体呈现年龄越小,在线休闲时间越长的特点。不同学历人群,整体呈现学历越低,在线休闲时间越长的特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9年问卷调查10095份案例显示,以下几类青少年观看手机短视频的时间较长。

1. 有心里话对谁也不说的中小学生,因为他们借助短视频获得交流的满足感。

2. 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对未来迷惘的孩子,因为他们想通过使用短视频来缓解心理压力。

3. 学习负担重的学生,观看短视频的比例更高,因他们通过看短视频使心情得到放松。

4. 觉得自己不受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尊重,在人际关系中感到压力的学生,往往使用短视频的时间更多,虚拟世界会让他们觉得更自在。

即便孩子不是属于上述几种情况,我相信短视频依然对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三秒钟一个梗的节奏,让我们的大脑习惯了轻而易举能获得大量愉悦感,你就会慢慢对这种愉悦感脱敏。久而久之,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了,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相较之下,愉悦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为,比如学习、阅读、思考,自然也就不愿意去做。

微软曾经开展过一项研究,发现现代人的专注时间从12秒降低到了8秒。也就是说,当我们投入一项活动,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8秒后就可能开始分心。这种改变,甚至会体现在我们的大脑结构中。

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就是我们越来越难以专注去做一件事,逐渐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提升思考能力、专注力、学习能力和成长能力乃至创造无限可能的道路上,吉姆·奎克认为存在4个反派:

一是数字洪流。我被巨大的信息轰炸,时间被掠夺,这让我们不堪重负,焦虑失眠。

二是数字分心。“数字多巴胺”带来的快感转瞬即逝,让我们丧失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三是数字痴呆。记忆好似肌肉,手机这台超级计算机让人们任由这块肌肉萎缩。把记忆“外包”给电子产品,受害的是我们自己。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喜好被不断计算,相应的信息编织成一个个大网,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

四是数字推论。很多时候,我们的批判思维和推理都要依赖现代科技,纵容各种设备代替我们思考,这让我们丧失自己做出判断、得出结论的能力。

以上4个数字反派产生的累积效应会夺走我们的专注力、注意力和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它们会夺走我们的思考能力,不仅让我们无法清晰地思考,还会导致大脑疲劳、注意力涣散、学习困难、缺乏幸福感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会一直进步,即使不是手机、游戏、短视频,也会有其他事物让人沉迷。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碎片化的信息”,而在于我们自己。

首先是我们对于“数字洪荒之流”是否有所警觉?

每一个让我们上瘾的产品背后,都有专业人士通宵达旦地工作,分析着我们的心理,解构着我们的注意力,也毁掉了我们的自律。如何不掉入这些“陷阱”,也许个人的力量如螳臂当车,但是“觉醒年代”始于每一个个体的先觉醒。

此外,作为个体并非没有选择,只有我们对“娱乐至死”有所警觉,才能打一场注意力保卫战。

1.  信心:检查、挖掘并且根除自我设限,是可以通过注意力锻炼来重塑大脑,夺回注意力。

2. 方法:构建0诱惑环境,有意屏蔽和远离碎片化信息,比如工作时把手机放到远离自己的地方。慢慢地断舍离,

3. 动力:找到自己成长的动力(激发人生动力的三个关键要素:人生有目的;有能力做想做的事情;任务是可以完成的。)

4. 替代:寻找更高级的快乐,发展某个可以长久陪伴自己的爱好,让你觉得“生活中只要有这个就还好”,让它成为你终身的精神避难所。比如我在刷短视频和阅读之间,我更愿意选择阅读,虽然会更费脑,但是能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当手机成为最好的保姆,当父母人手一机根本停不下来,我们一味指责孩子玩手机就有点不讲武德了。我们要让孩子远离手机,最先反思、调整和改变的应该是大人,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显然我们无法杜绝使用电子产品,作为一个父亲,我希望最大程度地让孩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我宁愿孩子去看长视频,如电视、电影、纪录片等,也不愿意他去刷短视频,甚至设置游戏时间也比刷短视频好。不过,目前为止,孩子对短视频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也使我相信,家长有意识、有表率,防范孩子沉迷手机是可以做到的。

如何做到这一点?总结一下我的经验:

1.  家长以身作则少玩手机。行胜于言。

2.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是阅读爱好。爱好广泛就不会轻易地被某一种爱好绑架。

3. 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信任会培养自觉,控制反而助长诱惑。许多欲求不满都是匮乏导致的。

4.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让父母对孩子有信服力,就更能影响孩子。好的亲子关系也让孩子能体会更多其他生活的乐趣。

5. 在孩子一开始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就要建立使用电子产品的规范,作为家庭规则执行下去。比如我们和孩子约定,周末可以玩手机游戏,每次半个小时。每次玩游戏时,天天自己会设定计时器,基本上很顺利地执行了一年多。

6. 家长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孩子的自律行为,比如他们能合理适度地使用电子产品,就应该通过表扬来强化他们的习惯,让孩子体会到自律即自由的道理。懂得自律的孩子会享受自控感和由此带来的幸福感,能够拒绝诱惑,接受延迟满足,懂得更加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自律的孩子不只是会管理好玩手机这一件事,而是会管理好自己的整个人生。

前文提及的四种比较容易沉迷短视频的情况,家长可以比照作为参考。条分缕析了很多条,或许让你不由得感叹一声:太难了哇!其实也可以大道至简,教育之道的核心是人,是父母和孩子,成长自己、看见孩子,就能成就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