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下居家日常(五)——在锅门/薄海岚

 新用户3601tvjQ 2022-04-14

相关文章——

乡下居家日常(一)——陪护日记/薄海岚

   乡下居家日常(二)——白骨精斗泼猴/薄海岚 

乡下居家日常(三)——安于当下

乡下居家日常(四)——麻恙的周日

      乡下居家日常(五)——在锅门口

       在乡下,庄户人家的厨房叫锅屋,锅屋一角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锅台,中间镶嵌着一口黑亮的大铁锅,铁锅底下是续草填柴的灶火口。这个烧火的地方叫做锅门口。

       那里总会有一个质朴的妇女,素面朝天、灰头土脸,烧火做饭只为一日三餐,终日转悠在这方寸之地,忙碌又安然。

    是她每天都在锅门口点燃旺旺的柴火,聚焦人间的温暖;是她倾尽一生的心力,撑起一个庄户人家的烟火;是她用一双粗糙的手,为家人端出世上最本真最美味的庄户饭。

      那个妇女是我的妈妈。

     在姑娘时代,她不让我坐锅门口。她经常说:“要好生学习呀,可别像恁妈妈这样,一辈子蹲锅门口,没有出息。”可是,因为书也没读好,我就成了“烧火不着”的那种人。

      那个妇女是我的婆婆。

结婚后,这个锅门口坐着的那个人是婆婆。在她能干的时候,我也还是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是那个啥也不懂得过问,回来坐下就吃饭的孩子。

      后来,妈妈搬上了楼,那个村庄里的锅门口,成了最暖心的乡愁。

      后来,只能躺在床上的婆婆,使得这个一直被她擦得锃亮的大锅台,常常蒙上了尘埃污垢。

         二

     现在,在老家里的锅屋里,锅门口坐着我。

     点燃松软的引火草,续上干硬的木柴,听着柴火噼里啪啦旺旺地燃起,感受到那份火热的炙烤,看到红彤彤的火苗热辣辣地舔着锅底,坐在锅门口边,任它点燃内心的温情,驱赶着岁月的寒凉。那一刻,心里热乎乎的。

      在锅门口,煮上一大铁锅饭菜,就有一种大家大户的兴旺感。

    这是真正的人间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慰凡人心。

     在老家里,就连浩博都喜欢上了坐锅门口。他总是在我要做饭的时候,乐颠颠地跑过来,问:“妈妈,要我帮忙烧火吧?”

     因为平时没有很多人在家吃饭,不需要做很多饭菜,极少使用大铁锅。

  每当我说不用大铁锅的时候,他总是显得很失望。   大概在锅门口烧火是很治愈的事情。

    我喜欢变着花样地做面食,也无非是庄户饭:蒸馒头、包饺子、豆腐卷啦,这个时候我才会用到大铁锅。

    站在锅门口边,掀开锅盖,腾腾的热气翻卷而上,滚圆的馒头在眼前闪亮,锅屋里顿时飘满了浓浓的面香。

     用柴火蒸熟的馒头口感更喧软筋道,是童年的味道。

    我也喜欢在大铁锅里做贴饺和豆腐卷。它的口感不同于平锅里的油煎,那样煎得也很脆,但是总嫌油腻。大铁锅里贴的饺子嘎巴有着锅巴的脆香,香而不腻。

    若是水饺吃腻了换一种吃法,我就会烧火做贴饺。

     锅底添水,只需在锅里用饭帚刷点油,锅底烧火,趁锅半热之时,把饺子围锅中一圈圈贴住。这时锅不能太凉,也不能太烫,否则就会贴不住,而哗啦啦掉落在锅底的水里。

    等贴好了,用大火烧开,中火煮熟,待熟饺子的鲜香从锅里飘漫而出,再落火掀盖,把锅底的水用勺子舀出来后,小火慢烙,闻到嘎巴的面香,拿铲子一铲,贴饺就整整齐齐地与锅分离了。

    这嘎巴硬生生、脆爽爽,咬起来嘎嘎作响,口感极香。

     贴豆腐卷方法同上。豆腐卷正是应了大铁锅口大底小的特点,做成一边宽一边窄的形状,贴的时候,宽边在上,毫无缝隙。妈妈说,因为这种做法,从前有人还会管豆腐卷叫做“大头朝上。”

    用大铁锅做饭的时候,我就会拍照发给娘家人看,馋馋他们。因为他们都住楼,没有大铁锅了。这种大铁锅饭带着童年的味道,能唤醒我们味觉的回忆。

         庄户饭

    那次,弟弟看图说话,说我做的豆腐卷大小不一,使我想起了妈妈说的话:“以前每当做饺子大的大、小的小时,咱妈就会说,有老有少、有大有小才是一家人呢!”

    弟弟夸这句话说得特有智慧。

    “那是!咱妈是谁?也是上过小学的人呢!”我骄傲地说。

    能为一家老小撑起人间烟火的人,都是值得骄傲的。

    坐在锅门口边,以前那个烧火不着的人,现在能把烧大锅底的技术做到炉火纯青,内心由是特别骄傲,庄户饭吃得特别香,这人也变得更圆润了。

   原来骄傲也会使人发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