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天地人和w 2022-04-15
图片

我们缺乏自律,却怪孩子任性;我们推卸责任,却怪孩子不愿认错;我们习惯抱怨,却要求孩子阳光;我们缺乏界限,却怪孩子不守规则;我们惯用暴力,却要求孩子文明;我们不思进取,却怪孩子不爱学习;我们自卑,却要求孩子自信;我们攀比,却怪孩子虚荣;我们常失信于人,却总要求孩子兑现承诺。有木有?

生活即教育。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父母生活的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作为家长,不是只有要求孩子正襟危坐,对孩子谆谆教导才是教育,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
图片
为什么我们讲了那么多道理,孩子还是无动于衷?因为道理太过抽象,不侵入孩子的感受。孩子是通过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来学习的。优秀的父母是把给孩子讲的道理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来给孩子看,而不是要求孩子“照我说的做,但千万别学我的样子”。

“照我说的做,但千万别学我的样子”是很多父母的教养方式。然而,孩子是通过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来学习的。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期待孩子有什么改变,先让我们自己成为那个改变,这不仅是给孩子好的榜样示范,还因为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改变,就不会知道改变需要什么。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王人平
图片
过去的命令式是:照我说的去做,而不是照我做的去做,这在幼儿面前是不太管用的。孩子不仅会像你做的那样去做,还会按照你想要做的去做,就像你真正应该做的那样,还会以对你来说最合理的方式去做。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会做他们认为你应该做的事。即使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也会继续做他们认为你应该做的事。

——(美)艾利森.高普尼克
图片
既然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是最优秀的模仿者,我们就要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放好样子,成为他们的榜样。孩子经常不太在意大人怎么说,而更在意他们怎么做,“对孩子来说,观察和模仿技术娴熟的父母和其他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所以,高普尼克建议,父母亲最好尽可能和孩子一起做事情,而且在做事情的过程之中,不妨将行动“放慢一点”,让孩子们看得更清楚一些,做得更准确一些。她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主要不是体现在生活中的甜言蜜语之中,而是体现在于孩子一起做事的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去爱的关键是一起做事,无论是工作、养育孩子、散步还是烘焙蛋糕,都要以适应你们两者优点和缺点的方式参与世界。”永远记住,孩子其实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更能干,更能领会我们的意图。我们不要觉得与孩子一起做事情会浪费时间,孩子会把一些事情弄得很糟糕,其实,孩子们在和我们一起做事情的过程之中成长得更快、更好。——朱永新
图片
星になれたら
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一被满足就被惯坏呢?一个内在感受和真实需求能被父母看见并积极及时回应,精神上独立、情感上丰盈、思想上自由,拥有安全感、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孩子,物质上如何满足都是惯不坏的。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在于父母用物质上的满足,来逃避和弥补对孩子在精神、情感、时间、思想上的滋养、交流和陪伴。
图片
导致孩子问题的,不是物质上给予多了,而是精神和情感给予太少了。对于孩子的需求,我建议父母能满足就满足,不想满足或没能力满足就直接告诉孩子,而不要去否定孩子提出需求和愿望的权利,指责孩子的要求和愿望是错的。需求和愿望本身是没有对错的,一个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都不敢表达的人,是没有勇气和能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的。父母要做的只是要教会孩子用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和愿望,而不是去否定和压制。

图片

即便不能及时积极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愿望,至少我们要秉持同理心,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接纳,感受上的认同。情不通,则理不达。那些总担心孩子一被满足就被惯坏的父母,可以静心问问自己到底在恐惧什么,是从小到大未满足的需求和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创伤被触动,还是内在的匮乏感和自我禁锢让自己无法承受生命的丰盈和自由?
图片

马斯洛提出了人需求的五个层次: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孩子成长中每个阶段的身心需求是不同的,而此一阶段的充分满足,是下一阶段得以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总担心孩子一被满足就被惯坏,恰恰说明我们做父母的自身的安全感、价值感和生命力不足,真正需要完善、提升和丰富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所有的控制都来源于恐惧,而恐惧又来源于我们从小到大未满足的需求,那些掩藏在内心深处的伤害,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所以爱孩子首要的课题和孩子无关,而是父母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强大和自由。唯自爱者,才能爱人;唯自信者,才能他信;唯自尊者,才能活出自我和尊严。
——王人平
图片
尊重别人,
就是尊重自己,
不尊重别人的人,
永远也得不到尊重。


尊重不是客套,
不是礼仪,
更不是虚伪。
尊重是一种温暖的距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