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多少次想起你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突然想写一写与你的故事。 其实,也是有缘由的,因为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条关于你的信息:籀园读书月——名家讲座的活动预告。 看完之后,我立即转发了这条预告,并且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 温州市图书馆和温州市少儿图书馆现在合并成了温州市图书馆,是曾经影响我的最重要的地方。尤其是少儿图书馆,对我的影响更为重要。在那里,结识了很多朋友。那时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在温州或在少图,或在市图,喜欢那里的每一场活动。 读书与不读书,是个问题。 图书馆是真心希望你读书的地方!不管你读与不读,它都不忘初心。 写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有写一写的欲望。就这点文字,不足以表达我与你们之间的故事。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住在瑞安,你们在温州市区。两地之间虽不远,但那时的交通并没有现在发达。从瑞安桐浦到温州市区要绕过一座很多人都在那里学过车的桐岭山,整个路程一个多小时。但是,几乎每一个星期,我都会与你们相遇。这么远,我怎么会与你们相遇的呢?哈哈,读到这,大家应该知道“你”就是温州市图书馆和温州市少儿图书馆了吧? 大概在08年左右吧,那时我是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印象当中我是在《温州日报》还是《温州晚报》上,看到一条关于温州市少儿图书馆开展少儿“金话筒”朗诵比赛的消息。然后,我就想着能否带学生去参加比赛。于是,我就组织了几个学生,开着车子送他们去温州少图参加比赛。 这应该就是第一次见面。后来,就被这里的场馆和活动所吸引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次活动,要算是“蝴蝶妈妈”的亲子阅读推广人培训。参加的大多是女性,而我是其中少有的男性,我又提议少图改名为“蝴蝶爸妈”。这次培训,真的是让我见了世面,领略到阅读的重要性。当了副校长之后,我又组织老师们集体去参加培训,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益。再后来,当校长了,我还是对忘“蝴蝶爸妈”念念不忘,带了两位老师和女儿的老师去参加培训。 就在第一次的“蝴蝶妈妈”的培训中,我开始认识了少图的工作人员:黄莲莲、潘芳等。还认识了当时的《温州日报》教育版的主编蒋皓洁女士,《温州教育》的编辑部主任林日正兄。或许,就是因为我这么大老远,而且从不迟到早退,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吧。我还接受了蒋老师的采访,并第一次让自己的名字登上了媒体。 再后来,因为个人比较积极吧,又认识了胡志远、李一慢、郭晓莹等几位儿童阅读推广人。在陶山镇小、碧山小学以及现在的桐浦小学工作时,我都有借力少图邀请各路专家到学校讲座。尤其是是碧山小学时,我邀请到了国内知名大咖周其星老师、台湾儿童诗人子鱼、禹田出版传媒的付凤云老师到校给老师和学生做讲座。 这么多大咖的到来,我们学校都不花钱,一切费用都是少图负责。谁也不会想到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情。还有呢,温州市少儿图书馆还把汽车图书馆开到碧山小学和我女儿所在的碧山幼儿园。汽车图书馆当时还是很新鲜的创意。 因为少图,作为一个年轻的乡村教师,我还与全国知名的语文老师薛瑞萍坐在一起论道阅读。光看姓名牌,还让人误以为是著名的哲学家、大作家周国平呢! 自从认识少图之后,温州市图书馆也开始慢慢走进了我的生活。那时的市图停车方便,还有价格十分实惠的食堂,真是周末的好去处。不像现在,车子也停不下,动不动就要被拍照罚款。 上班之余,我总是经常打开温州市图书馆的官方网站,查看他们的活动预告。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来了,中国著名朗诵家、演诵艺术创始人胡乐民老师来了,我几乎都是第一个到现场的。就这样,我如饥似渴地聆听每一场讲座,用心记下了一本本笔记,至今还收藏着。 我特别喜欢市图书馆的三楼阅览室,因为三楼和四楼是跃层,从四楼往下看一排排台灯与一个个读书人就是最美的画面。一次大年三十,我出于好奇来到市图,居然是满座读书人。看着这个画面,我觉得这才像是个城市。 那时,只要一到写论文时,我就提着手提电脑到图书馆去。占一个位置,找来一大堆相关的书,就开始写论文。这里安静,这里有丰富的资源,非常适合那时的我。 那时,朋友圈也经常会炫一下自己在图书馆里读书、听讲座的画面。把图书馆作为背景,突然间觉得自己也变得有文化起来,至少是装出有文化的样子。 那时,每个周末都会从图书馆里带来一批书,也经常因为过了28天还没有读完而原封不动地送回去归还。但是只要借阅卡还原成可以借阅的状态,我又会挑选一批书带回家。 想想这些往事,就觉得特别有趣,也为自己当年那么爱学习而感到庆幸。 现在两家图书馆,已经并成了一个图书馆,统称为温州市图书馆。我也几乎都没有再去两个地方了。 忙碌是一个理由,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自己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赶到图书馆去读书。 虽然不曾去了,但是那份情感还在。感谢遇见你!曾经多少次想起你。 图书馆,一个值得大家去的地方。 |
|
来自: 新用户9913Bpb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