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圣林:​走 夜 路

 故人旧事2020 2022-04-16

           走    夜    路

                     文/郑圣林  

通江县全县有11个区76个公社400余个生产大队,文娱生活极其缺乏。县里有两个电影放映队,负责全县的电影放映任务。这就是偏远山区的现状。   
电影队首先要保障县里的节假日,重大日子(如三干会,各种纪念会等)里有电影供县里娱乐外,余下的时间,电影队还要巡回到各区社及大队放电影。一般放一个主片,前面加一二个十几分钟的新闻片。一个大队放完,第二天就安排四五个社员背电影设备,送到下一个大队或公社区里。所以,一个大队要两年左右才轮得上放一次电影。农村娱乐本来就少,对农村大队社员来说,那是本大队盛大的节日。到了那一天,各生产队提前下班,各生产队的社员都要到大队部集中观看电影。远的要走40里山路。我们林场在五大队三队与四队之间的区域,离大队部也有近三十余里。


1966年冬的某一天,我们林场运气好,下乡不久就碰到五大队放电影。我们知青下午早早下班,晚饭后赶到大队部时,天还没有黑。当时电影队只有两个人在指挥社员撘放电影机架。架设档子(一块大白布,四周为蓝色的一个边)用两根立杆架在地坝中间。小孩子们很兴奋,蹦蹦跳跳在地坝玩。各个生产队的社员,陆陆续续来到这里。我们一打听,今天主片是大型历史歌舞剧片《东方红》。以前在重庆早听说过,但从未去看过。
天渐渐黑下来,放电影开始,人们安静下来。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历史巨片。从土地革命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波澜壮阔。
电影快放完时,有的社员开始回家。从放映地向四方,一条条火龙在山间游荡。我等最后所有内容放完才开始准备返回林场。我手中虽然有手电筒,但为了训练我夜行军的能力(我把此当成我们基干民兵的基础训练了)我不开手电,不光如此,我还加快行军的速度,向我们林场方向的那条火龙追去。
由于社员都打有火把,这一段路,我跑得较快,一个一个超越了电影没放完就先走的那些人。当翻过一道山梁时,我听到后面另一个山梁上传来我们林场知青的说话声。那已有里许(一里多)路了。我继续超越前面的社员,几里路外,我把所有的社员都甩在后面。前面的路已无火把照路,我只得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前走。
当天是下玄月,天黑,只有微弱的天光,看不清路,怎么行路?我首先判断,我要走的路的山形。还好,大山树林密,有路的地方,天空有一微光巷道。如果慢走,没什么大问题,摸着走就行了。但我偏要快步跑。这样,低头看不见路,我只好抬头望天,朝着有微光的地方下脚。幸好,这条路是生产队与大队或公社的交通要道。路,年年都要修整,路面比较平滑。此路以前也走过,所以我走得还比较顺利。
当路翻越一个小山头后,我听见后面有急促的脚步声,还不止一个。我知道,后面有人追上来了。我回头一看,后面的人同样没打火把与手电筒。当脚步声靠近我时,我向路边侧身一靠,说:“你们先走吧!”可后面的人停下脚步说:“你继续前面走。”这时,听声音,我知道他们几位是当地三四队的社员。我想既然如此,我就只好加快脚步跑了。
我哪知道翻山后的路没有前面的路直好走。弯路多了一些。脚步加快后,又看不清前面的路。到前面弯道的地方,我就冲进了坎下的树林中。我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先走。”后面的年轻人一把把我从树丛中拉上来,继续向前走。
我们继续走,过了三队最后一家人的地盘后,后面的人并未减少。我知道,他们全是四队的年轻社员。这样,又有几次我掉进了树丛,他们都等我起来后,再跟在我后面跑。我跑得满身大汗,终于到了我们林场的包谷地。
走进包谷地,包谷苗有一人左右高。叶子把路封住了。人只好从这封路的包谷林中穿行。包谷叶子边带有像锯子样的细刺,快速从皮肤划过,会留下一个划痕。痛!这时,我又一次冲下路边包谷林中。四队(刘家沟)的青年人问:“这是你们的包谷地,找得到路了哈。我们不等你,先走了,你慢慢来。”我让过道,他们三四个人像风一样,一下子就从我身边飘过去。
这时我才明白,他们逼我跑得快,又为什么不超过我离我而去。他们知道,我们知青才下农村,对当地路的地形不熟,万一迷路了,还掉下了坎,受了伤,没人救,是很危险的。所以,才紧跟我身后。到我们林场的玉米地后,已不可能有什么危险了。他们路远,明天还要上班,要赶路,这才离我而去。
农村生产队的山路主路,每年都要进行修理平整。走的人多,中间路面踏实。路两边软一些,还长有野草。故走路时,即使不看路,脚也很容易判别出来,从而进行调整。所以我凭着脚感,眼抬头望天空中微弱的亮光,判明大致方向,再由脚进行微调,比较顺利的在密林的山路中前进。但别人一追,我路并不熟,所以,调整不及时就掉下下坡的灌木丛中。
他们走后,我累了,故放慢了脚步,避免被包谷叶子划伤。走了四五里山路,窜出了包谷林,回到了大路上。这段路平顺,我又加快了脚步,很快到达我们新建的林场场部龙王坪。
回到林场后,我用脸盆从林场留下的一大锅热水中,揺了半盆水,洗脸洗脚时,听见一些说话声和一点亮光,从林场的大路向刘家沟方向走去。那是四队的其它社员。   
洗完脚,我上床睡了一小会儿,我们林场的知青们,才陆续回到林场。我暗自高兴,今天的夜路训练,我虽没有当地社员会走,但总算未用手电筒,摸黑一直走了近三十里山路。还算合格!

作者近照及简介:
郑圣林,生于1949年,退休工程师。1965年初中毕业,当年下乡到四川通江县林场,十年知青生涯。1975年到四川煤田地质队工作,企业电大毕业,通过刻苦学习钻研,发明两项国家专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