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往事:每年插秧的时候,生产队里所有的人都忙得团团转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22-04-16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每年的农历五月前后,是生产队里最忙的时候。这时候,又要割麦子和打麦子,又要拔秧和栽秧,队里所有的人,都是从早忙到晚,从晚忙到夜,一下子都闲不下来。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那时候,农村里把这种忙,叫做“双抢”,即抢种抢收,一个“抢”字,把这种“忙”形象化了。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要单独讲一讲插秧的有关故事。

我下放的时候,我们生产队,有的农田,一年种一季绿肥一季水稻,有的农田,一年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

阳历五月下旬,麦子还没有收割,种绿肥的田,就开始割了绿肥,耕了田,放了水,泡了田,准备插秧了。

文章图片3

绿肥田种的水稻是早稻。

早稻种的是籼稻,品种是杂交稻。

南京人把早稻机出来的米,叫做中熟米,有的地方叫小米,把晚稻机出来的米叫做大米。

早稻产量高,机出来的米出饭,但是不好吃;晚稻产量低,机出来的米不出饭,但是好吃。

麦子收了,麦田里种的水稻是晚稻。那时候,我们生产队种过的晚稻有农垦57、农垦58和桂花黄等几个品种。

每年插秧的季节,天刚蒙蒙亮,生产队里催着上早工的钟声就响了。

我们生产队的钟,一开始用的是一节废铁轨,一节铁路上废弃的废铁轨。废铁轨吊在队场上的一棵大树上,吊的高度在一人高左右。

敲钟的榔头是一个中等大小的铁榔头。

敲钟的人,是生产队里的队干部。生产队里,几个干部轮流值班,摊到谁值班,谁就要早早地起来敲钟。

文章图片4

过了两年,生产队里的经济条件好了,上工敲的钟由废铁轨换成了钟。敲铁轨变成了撞钟。

撞钟发出的声音比敲铁轨发出的声音响亮得多,也好听得多了。

文章图片5

出早工时,有的人拔秧,有的人挑秧,有的人栽秧。

拔秧的人,一般是年纪比较大的妇女。

拔秧的人,每个人带一个木头小板凳,带一把事先准备好的湿稻草。到了田头,放下小板凳,坐好,拔秧的人就开始干活了。

文章图片6

只见,拔秧的人,虚起拳头,竖着,手心朝里,贴着地皮,左右两只手一起开弓,只听见“嚓嚓嚓……”,“嚓嚓嚓……”,一会儿功夫,两只手上的秧苗就满了。这时,拔秧的人,把两只手上的秧苗合到一只手上,然后,扯几根稻草,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小捆秧苗扎好了,随手扔到一旁,继续开始左右开弓地拔起秧苗来。

文章图片7

挑秧的人,挑着个担子,担子两头各有一个畚箕。

文章图片8

畚箕的框子是用一根树棍做成的。树棍扖成个弓形,一转子及中间用稻草绳网起来。

畚箕框子的三个角上,各扣了一根麻绳,挑秧把的时候,三根绳子的头子挽在一起,系在扁担上。

畚箕是平面的。挑秧的人,在畚箕上摞了一层一层的秧把,呈宝塔状。秧把的根朝外,叶朝里,一直摞到不能摞为止。

摞秧把是有技术的。会摞的人,能够在畚箕里摞很多秧把,走在路上,还不会散。不会摞的人,怎么摞也摞不好,摞着摞着就垮了下来。

挑秧的人,把秧把子从秧田挑到大田。

文章图片9

到了大田以后,挑秧的人,一只手抓住几个秧把子,像天女散花一样,把秧把子撒进大田里。

撒秧把是有讲究的。要撒得匀称,要撒得散开来,要确保各个秧把的距离正好够这个距离栽。撒得密了,插秧的人一边插秧,一边还要把多余的秧把往后扔;撒得稀了,不够插,插秧的人要停下来找秧把,影响插秧的速度。撒秧把撒不好,插秧的人就累死了。

文章图片10

挑秧把的人,一般是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

那时候,在农村里,还没有插秧机,插秧全部靠人工。

插秧的人,一般是大姑娘和小媳妇。

文章图片11

插秧前,要先拉秧绳。秧绳是用麻搓成的细绳子。

在秧田里,每隔一米拉一根秧绳。拉秧绳时,两个人配合,一个人站一头,拉直了以后,用一根一米长的棍子量个尺寸,然后,把事先拴在秧绳两头上的小树枝插好,绷紧。

秧绳拉好了,就可以插秧了。

插秧时,插秧的人,弯着个腰,脸朝下,背朝上,左手负责拿秧把和添秧,右手负责插秧。

那时候,每两根秧绳之间站着一个插秧的人。

那时候,每两根秧绳之间插六穴秧,每穴秧插五到六棵秧苗。

插秧的人,是退着往后插的。

那时候,插秧退步的方法,有一六退步和二五退步两种。

一六退步省劲,但是,插得慢;二五退步累,但是,插得快。

所谓一六退步,指的是插到第一穴秧苗时退右脚,插到第六穴秧苗时退左脚。二五退步,以此类推。

文章图片12 

那时候,挑秧的毛头小伙子,有时候喜欢和大田里插秧的小媳妇嬉闹。嬉闹双方,一般是平班对口的,而且是吃住闹的。

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每年的插秧季节,大家都很忙,都很累,等到秧全部插完,小麦该交公粮的交了公粮,该分的分了,该进仓的进了仓,大家就轻松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