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地(散文)

 新用户7019teQl 2020-10-13

      我出生于农村,懂事就与泥土打滚。庄稼人种地,是为了生存,为了享受生活,为了给国家做点贡献。

      父亲种地,劳作一天,生产队给10工分,相当于4毛钱。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劳动价值啊!拿到现在能买什么东西呢?

      俗话说“十年难学一个种田佬。”我知道乡下的老农,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熟悉什么季节播什么种,什么庄稼什么时候收获。

      我地属于丘陵地带。种水稻、棉花为主,每年正月整地,找肥沃农田翻耕晾晒,作育秧基地,下足底肥。到三月底,浸谷种,一个毛包草袋子装满谷中,丢入水里几天,再放在仓库萌芽。稻种撒在田间,过一天把水放干,让谷种的芽生长。有1寸时再灌水;等3寸时可以施肥。泼洒人粪尿。秧苗长到4周,方可移栽。

      扯秧、插秧是要技术的。扯秧要不扯断跟脚,插秧要不插弯兜。秧苗成活后,需要扯杂草,适时灌水,秧苗拔节需要施肥,发现害虫还要及时喷药。到了7月初,早稻成熟了,人工收割。这也是一項技术活,正手割早稻,反手割晚稻,有讲究的。

      办田有几道工序。犁地、耙田、抄田。插晚稻还要用宰滚宰早稻兜子。

       给庄稼灌水用水车。背车子需要力气,需要技术。车水需要力气,需要技术。

      收获稻子,打场用牛帮忙,石磙碾下稻穗上的谷粒,扬场把灰尘秕谷清理干净。让太阳把谷子晒干,才能收藏。没有加米机时,人工碾米。一个大团石磙,不停地转动,石槽里放着谷子,碾出的大米,粒粒圆满,细米极少。

     打草腰捆稻谷,是一种含金量高的技术活。这种活我学了好几年没学好呢!

     晚稻是6月底育秧,7月中旬抢插,11月初开始收割。冬季播种油菜、小麦。

     50年前种地,人工劳动。农民四季忙碌,还挣不到几个钱。分的粮食、油料、柴草只能供一家人糊口。大米价格每斤不到2毛,现在也只有2元多。种地确实不起眼,经济效率太低。现在种地每人种3亩,还换不来1万元。种田人没有希望,种田人只有改行,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有资本的农户,实行机械化作业,也许收益高些,但这样的农民是极少数啊!

    农民离开土地,出门打工成为一种趋势。想有饭吃,出门打工。想赚大钱,去当老板。老板是富裕阶层,打工属于温饱阶层。社会这样进步,我们只能接受现实。想子孙不是农民,那就用功读书,进入城市,当使用智能机器的工人。

     我是种地改行的农村教师。对于种地的辛苦非常熟悉,国家在一步一步想办法关心农民,让他们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小康生活。主要是要提高农民素质,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我看这是一条新的出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