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孙隆以一笔造型获封御前画史,是因以书入画,还是风格野逸?

 泊木沐 2022-04-16

导语:明代擅长花鸟画宫廷画家可谓高手林立,既有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风格的边景昭,也有用笔遒劲放逸,擅画水墨禽鸟树木的林良更有将清雅、华美与野逸风格融为一体的吕纪。而孙隆跳脱藩篱,自创新格,他的画作具有鲜明的野逸趣味随手点染,便使笔下的花鸟草虫富有生机与活力。

《花鸟草虫图卷》 局部之鹡鸰与秋荷

明代之前,黄家富贵一直是宫廷花鸟画的主流,画家们大多描绘的都是圈养在宫廷中的孔雀、锦鸡、瑞鹤等珍禽瑞鸟。

就如与孙隆大约同时期的宫廷画家,边景昭、林良、吕纪等人,他们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依旧沿袭传统,描绘的依旧是山茶、桂花及丹顶鹤、鹤、鹭、凤、鸳鸯、孔雀之类的名花珍禽。

边景昭《双鹤图》局部

如,边景昭在《双鹤图》中,描绘了两只高洁、优雅的丹顶鹤漫步于宁静幽雅的竹林中;

林良在《山茶白鹇图》中, 描绘了象征着高雅、纯洁的山茶,翎毛华丽、体态丰腴的白鹇;

吕纪在《桂菊山禽图》中,描绘了一株花叶繁茂的桂树,枝头站有三只雀跃鸣叫的鸲鹆,花石间有四只绶带鸟正在悠然地觅食。

吕纪《桂菊山禽图》局部

而孙隆虽然任职于宫廷,绘画的内容却与其他宫廷画家大相径庭,他笔下的小生命散发着与珍禽名花截然不同的气质。

可以说,孙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绘画题材对宫廷画家们的“禁锢”,他对闲花、野草、杂虫、山鸟这类题材的选择,为《花鸟草虫图册》中野逸趣味的表现奠定了基础。

《草花蛱蝶图》局部

01宫廷画家竟是开国功臣之后

孙隆,又名龙,字廷振,号都痴,明宣宗朱瞻基时期的画家。

他的祖父孙兴祖是跟随朱元璋一起打下明朝江山的开国功臣之一,为朱氏江山战死,死后被追封为燕山侯。

《促织图》局部

大伯全宁侯孙恪,也曾立有战功,却因卷入蓝玉案而死,自此后,孙隆所在的孙氏家族彻底远离了权利中心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朱元璋是什么样的人众所周知,他在位时,开国功臣祸及全族的比比皆是,孙隆这样没有参与朝廷公务,但有官职在身也算是不错了。并且这个官职名字很好听——“金门侍御”,但工作内容却是画画,没错,开国功臣之后是个宫廷画家。

《红蓼蜂蝶图》局部

不过孙隆的绘画才华在当时颇受明宣宗朱瞻基的欣赏,因此,宣宗画画时也常常会召见他在旁陪伴,觉得有画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让他帮忙修改。这么一看,他也不算太过憋屈,不但得到了皇帝的偏爱,还成为了明代唯一一位拥有“御前画史”称号的画家。

当然,能的帝王偏爱,自有其不同之处。

孙隆擅长画花鸟草虫、瓜果蔬菜,常以色代墨,用笔潇洒磊落,喜在绢上绘制成没骨图,他的没骨花鸟自成风格,颇有野逸之趣。史书上评价其“生而颖敏,有仙人风度”。

《枯荷鹡鸰》局部

02突破院体程式,以书入画自创新格

孙隆十分注重“一笔”造型和“以书入画”,他的绘画突破了前代“院体程式”并自创新格。既有“逸笔草草”的疏放磊落,亦有细腻精微之处。画不同场景时,使用的技法也十分多元。

《蓼花螳螂图》局部

比如他画山石时,通常先用水分较足的淡墨点染,将石头的基本造型和块面先经营好位置, 在墨半干未干之际,再用浓墨、枯墨勾勒,来完成整块石头的最终造型。浓墨勾勒用笔遒劲苍老、跌宕起伏、笔断意连,适当留白,与未干透的淡墨相交之处有微微的渗化。

石头原本会给人厚重、坚硬之感,但孙隆却画出了空灵、透气之感,他画的山石看似颇为随意,但实则是其对物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思索,再加工成自己想要的感觉。浓淡枯湿,空间分割、适当留白、墨色相融,都经过了孙隆的有意经营,最终将本没有生命的石画出了栩栩如生的鲜活感。

《蓼花螳螂图》局部

又如他画树枝时用笔果敢老辣、纵横飞跃犹如草书,气势夺人,枝叶错落重叠、一气呵成;画草则恣意洒脱、风姿绰约,寥寥数笔、形神皆似。恰如黄宾虹所说:“落笔应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往而复,使运笔沉着不浮。”

以《芙蓉图》为例,花和叶的姿态随笔势起伏,看似“随意点厾”,却笔笔生发、聚散有致。叶茎在叶片半干时用胭脂勾提,画叶时使用了枯笔飞白的技法与花的淋漓娇媚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

《黄菊图》局部

画面中仅一株芙蓉,两朵花含放相宜、花苞数朵,俯仰间参差变化,却柔而不弱,翩翩起舞似迎风之姿。

孙隆正是用他独特的笔墨语言使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皆变得有情有性,代表作就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花鸟草虫图册》,其中有以水墨为主再根据画面已经淡敷颜色的作品,也有以色为主墨为辅,以色代墨、色墨相融,画面生气活泼、颜色清新亮丽的作品。

加上孙隆对水的灵活应用,使整套图册自成一格且设色清奇,为明代没骨花鸟画带来新鲜的气象。

《荔枝图》局部

03不同于时代的《花鸟草虫图册》

孙隆的《花鸟草虫图册》,所绘内容不同于其他宫廷画家,尽是布于乡间田野的小生命,这些小生命的姿态生动鲜活,无限地贴近自然。十二卷中题材多样,每幅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数量不一,因而章法各异,又不失野逸趣味。

《秋塘青蛙图》局部

如《秋塘青蛙图》,以没骨的手法描绘青蛙,虽寥寥数笔,但又不失神态,田园中青蛙觅食时沉着而机敏的神态跃然纸上。

《麻雀图》,一只憨态可掬的麻雀静静站立于下垂的枝头,叶子下笔时速度和方向多变,具有韵律及动感之态,与站立枝头的麻雀形成动静的对比。松紧有致,笔与笔之间衔接有度,麻雀身上的小空白正是其用笔的松动的表现,头部与背部的墨点与枝干和叶子中间的墨点

相呼应。

《蜀葵图》局部

《蜀葵图》,花形分为侧面与正面,侧面的用淡曙红点写出花头,再用清水拖染出花瓣,而正面花朵与之不用,先用清水或极淡的曙红色画出花形,再用较浓的曙红点出花头,最后用胭脂修饰出花苞的边缘。

这般处理使得浓色在水的吸附作用下逐渐晕染开来,以至整个花瓣呈现出色泽清秀明润、 浓淡相兼,形态灵动飘逸、张扬舒展。花叶则是在事先打湿的绢本上,待其半干,用草绿点写出大致叶形,后用淡胭脂勾勒出叶的脉络纹理,以确定叶子的转折走向,两种色彩自然的融合。

《紫芥图》局部

《紫芥图》,造型充满灵动、悠扬,墨色与紫色相融、藤黄与花青相合,以表紫芥的原貌。用笔大胆自由,花叶以侧锋随叶脉尽情点簇而出,大小不一,根茎、叶脉的线条细长有力。整体看来,紫芥宛如轻舞蹁跹,点线结合不失形式美感。

结语:

宫廷画师那么多,即便名留画史,也不一定能得到皇帝的偏爱,没点特殊的本事怎么能行。孙隆了解皇帝的内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野逸之趣,正是朱瞻基诗文中不经意流露出的闲云野鹤般的心境。

《秋叶小鸟图》局部

如《秋叶小鸟》所营造出的萧瑟茫茫的气氛,对应的是朱瞻基《远树斜阳》中谈到的“万里长天带落晖,苍茫树色望中微”。

《水藻玄蝉》中描绘蝉立于红蓼之上,水面呈现出氤氲之境,又恰好与朱瞻基诗文《鸣蝉》中“上有玄蝉不断鸣,萧瑟已知凉气应”所写的清冷气氛相合。

而朱瞻基作《蜀葵吟》、《菊》、《秋草》等诗,孙隆皆有《蜀葵》、《黄菊》、《秋草蝗虫》等绘画作品与之一一对应,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只有孙隆会获得“御前画史”称号的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