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释迦牟尼与汶上(古中都)的故事

 海曲上人 2022-04-16

汶上县古称中都,是山东省济宁市的下辖县。相较于济宁市下辖的古九州之一的兖州、鲁国故城孔子故里曲阜、孟子故里邹城、微子封地微山、水泊梁山等县市,汶上的名声不显,知道它的人很少。其实,汶上不仅历史悠久,可以溯源到大汶口文化时期,更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初仕之地,还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佛牙舍利的供奉地。

文章图片1

中都名称的由来。据说中都原先叫致密城,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任中都宰。由于城南有鲁九公墓,而孔子又倡导遵循周礼,他认为国君庙堂所处治邑要符合周礼,要称“都”,而且前面要加中字,因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于是上书鲁定公把所宰治邑“致密”改名为“中都邑”。

文章图片2

汶上名称的由来。汶上春秋时称中都,汉代时称平陆,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此为“汶上”专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

文章图片3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周游列国时,阳虎求见孔子未成,但偶遇于路途,劝孔子出仕,孔子被阳虎说服后,鲁国聘请孔子出仕。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经五十一岁了。中都宰是中都的地方官,掌管刑事。殷商时设置中都宰,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时沿置中都宰,掌王家内外事务,有在王的左右而赞王命者。春秋时各国沿用,多称“太宰”。卿大夫总管家务的家臣,卿大夫所属私邑的长官,也都称“宰”。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远近各国听到这消息,都来参观,并且向他请教。因为卓有政绩,被擢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大司寇是鲁国最高的司法长官,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位同卿大夫。可以说中都是孔子的初仕之地,更是其施展才华的发源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