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帝国兴亡史:办公室暴力 钓鱼执法 是不是皇帝就得骨子里狠?

 思明居士 2022-04-16

隋文帝开皇9年(公元589年),隋朝灭掉陈朝,杨坚感觉到可以开始和平建设了,国家需要转型,人民需要喘息,持续投入的贵族集团也需要享受胜利成果,于是在平陈战争结束后,立刻颁布一个政策,核心内容是三个:

第一,除了边疆要塞和首都外,其余地方一概不许驻军,不许使用武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偃武修文,太平气象。

第二,北魏和北周时期,存在兵户,也就是世代当兵的家庭,也存在世代当军官的家庭,现在隋朝规定并鼓励这些家庭的子弟读儒家经书,弃武从文。战争年代需要百姓有尚武精神,和平建设希望百姓乖巧顺从。

第三,民间武器和盔甲一概销毁,严禁私藏。官兵有条件对付表百姓,百姓不能有条件对抗官兵。

很显然,杨坚希望用这样的措施,强化中 央 集 权,消除军阀割据的风险,取消老百姓反抗的能力,在辽阔的疆域内搞和平建设,缔造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新帝国。

其实也不完全是一个新帝国。杨坚继承的是北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遗产。他取代北周几乎无声。很顺利,很平滑,没有使用战争手段,不像大多数王朝更替那样尸山血海。北周所有动产不动产都都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只不过产权证上的名字从宇文氏悄然换成了杨氏。这样一来,杨坚只要不去做破坏性的事情,就很容易在已经有成就基础上,把国家搞得很繁荣。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是理解隋唐历史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隋唐继承了北魏和北周,也吸纳了南朝的成就,君主只要不折腾,就很容易天下太平;只要一折腾,就容易造成破坏。隋朝后来出问题,是违背了这个原则;而唐朝走向兴隆,很大程度上是遵守了这个原则。

杨坚知道自己的权力来路不正,所以尽可能地克制欲望。他搞定突厥主要靠外交战略,战争规模本身不大,而且是一边打一边搞外交攻势;搞定陈朝也是用计谋,主体部分是长期低烈度袭扰,最后的决战规模很小。这中间既有不希望大折腾的意思,也有另一个考量:如果你要大刀阔斧地做事,就要给执行者赋予权力,这就可能培养出一个潜在对手,这是杨坚很不愿意看到的。终其一生,杨坚始终收敛做事的规模,始终节制对外战争的战线,整体呈现出保守态势。这既让他牢固掌握权力,也让百姓可以休养生息。

北镇突厥,南平陈朝,两大功绩,不能不歌颂,大臣们开始群起拍马屁,提出要杨坚去搞一个封禅仪式,也就是在泰山上祭天祭地,在天地神灵面前宣告自己的合法性和成就感。可是杨坚在公元589年7月公布一道诏书,明确表示不会封禅。这封诏书很短,我们先看看原文:

“岂可命一将军除一小国,遐迩注意,便谓太平。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虚言而干上帝,非朕攸闻。而今而后,言及封禅,宜及禁绝!”

他说哪有派一个将军消灭一个小国,稍稍用点心思,就能说天下太平了呢?以我浅薄的德行却去名山搞封赏,用虚头巴脑的话语忽悠上苍,这不是我一贯听说的封禅的真谛,从今往后,谁要是再说封禅的事情,就丢官罢职,永不录用。

从惩罚措施来看,这个诏书还是相当严厉的,说明他决心很大。杨坚说到做到,到死为止,果然一次也没有封禅,群臣也再没有提过这样的动议。

建设太平天下,是天子职责所在,是杨坚的法定义务,所以必须干好。

朝廷下令:过去北魏、北齐、北周,都有很多世代当兵打仗的家庭,现在过得很不好。没仗可打,也就断了前程,连维系生活都难。国家要让这些人回归到普通人身份,获得田地和房屋,好好过日子。

这个政策,一方面让兵户过得好一些,不至于因为走投无路而犯罪或者造反,同时又化兵为农,增加了农业劳动力,开拓了税收来源,一举两得

又宣布:老百姓年满50岁,就不用缴纳庸。

所谓庸,需要解释一下。北魏后期开始,北方百姓对朝廷的义务,分为租、庸、调三种。租是上交部分粮食,这是实物地租;庸是上交纺织品,这是货币地租;调是服从征调做义务劳动。现在杨坚下令免除50岁以上人口的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一句话,隋朝能够走向繁荣,除了继承北周遗产,很大程度上也是杨坚用心治理的结果。

但只要是做皇帝的,就时刻担心有人会篡位夺权,而杨坚这样篡位夺权的皇帝,对这一点就格外敏感。史书讲了几件事来表现杨坚的阴暗面。

第一件是他杀了老朋友元谐。元谐是北魏皇室后裔,和杨坚是同学,最初俩哥们关系很好。当年杨坚被宇文家族猜忌的时候,元谐还曾支持过他。后来元谐的朋友王谊被杀,杨坚情感上就渐渐疏远了元谐,但面子上还过得去。

元谐这个人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得罪了人,有人就告他小帮派谋反,声称元谐曾经说过:“我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坐在大殿上的那是一条狗。”还说元谐曾经让人望气,人家说杨坚的气就像蹲着的狗和行走的鹿,而元谐的气则是祥云。实际上这种话,很难求证到底元谐有没有说过。很可能这就是告密者添油加醋编造的。更何况,说这样的话(也可能是酒后胡话),确实很不恭敬,但和造反还是两个性质。其实杨坚知道元谐不会谋反,也没有条件谋反。元家的皇权被宇文氏夺取那么久都没有抢回来,怎可可能在从宇文氏改为杨氏后还有希望?但告状的人抓住皇帝的心理,刺激他最敏感的神经。杨坚一怒之下,把元谐和几个所谓同党都杀了。

第二件事是他猜忌左卫大将军、广平王杨雄。杨雄是他的堂侄,都是杨家人。杨雄地位尊崇,身份贵重,和高熲、虞庆则、苏威一起,被称为“四贵”。地位贵重不要紧,要紧的是他对手下非常宽容,很得人心,朝野上下都很喜欢他,口碑很好。杨坚一看,很不开心:“你要干什么呀?你这样受人爱戴,是要掀翻我啊还是掀翻我儿子?”他嘴上不说,动作不停,在589年8月,任命杨雄为司空。司空过去是三公之一,很光鲜亮丽的牌子,但是兵权被剥夺了,也没有实际职务。杨雄很聪明,一看这个堂叔不放心自己,索性宅在家里不出去,不交朋友不喝酒不扎堆,就像是严格遵守新冠病毒隔离政策,倒也因此免除了杀身之祸。所以你看,君主不喜欢好人,因为好人没有把柄,不好驾驭。

此外,李德林和李圆通也是因为个性高亢,被人进谗言,加上能力突出,很有才干,都遭到杨坚猜忌,也都丢官罢职,被排挤出去。

史书总结说杨坚个性其实就是猜忌的,他不爱学习,不读书,是靠阴谋权术夺得皇权的,所以对群臣恨不放心,盯得很紧。他喜欢搞特务统治,喜欢人家给他打小报告。他经常派身边人去窥探打听,官员们有点过失就会从重从快惩罚。他担心地方官贪污,经常搞钓鱼执法,故意派人去给刺史啊县令啊送礼,对方如果禁不住诱惑拿了,这就人赃俱获,立刻就地处决。实际上这一套其实没用,只能让地方官更巧妙地贪污受贿,更聪明地应付这种调查,而且这样做会让官员们意识到皇帝其实是不信任他们的。

阴的一面是搞小动作玩弄小花招,阳的一面是常有雷霆之怒,然后是天子之怒,流血五步。

杨坚脾气暴烈,一言不合就在皇宫的院子里打人,打板子,往往一天打好几个人。君子动口不动手,君王动手不动口。有一次他甚至嫌打板子的人不用力,把这个行刑者当场就给杀了,一个史上最悲催的躺枪者。尚书左仆射高熲和治书侍御史柳彧劝过他好多次,意思是朝堂不是杀人的地方,朝廷不是审判的地方,大国有大国的体统,皇帝有皇帝的法度,不能这样随意地搞黑社会堂口私刑处决。杨坚就是不听。龙颜大怒,势不可挡。

柳彧等人没办法,索性带着全体大臣去抗议,这下杨坚不能不有所触动。他问身边的领左右都督田元:“我打板子打得重吗?”田元说很重。杨坚问为什么。田元说:“陛下你的板子又宽又厚,打三十板子,相当于正常板子打了几百下,所以没犯死罪的也被打死了。”杨坚很不痛快,下令把板子从宫里撤走,不用了。谁要是犯了罪,交给有关部门去处理。官员们长出一口气,当今圣上终于不那么迷信现场暴力办公了。

但是我们知道,魔鬼不是板子,是住在杨坚心里的残暴和阴暗。不久,楚州行参军李君才上书提意见,认为杨坚对高熲过于宠爱了。史书没有详细交代这个李君才的具体说法,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他的用意无非是不要让某个大臣过于炙手可热,这样不利于政治平衡。

可就是这样一个其实古代很常见的温和批评,杨坚也受不了。我估计他想得多,认为李君才是代表失势的老贵族一派,妒忌高熲这一派新贵,实质是朋党之争。大怒,下令打板子。但此时宫里已经没有板子了,于是用马鞭活活打死了。而且,这件事让他觉得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鞭子也不如板子,又下令宫里重新放了板子,方便他对任何看不惯的官员施以胖揍。

很快,因为怒气冲天,杨坚又在大殿上打人。兵部侍郎冯基拼命劝阻也没劝住,那个人最终还是被活活打死了。事后,杨坚又后悔了,安慰了一番冯基,向他道歉;同时又骂群臣,说他们不肯拉住自己。这就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了。有什么办法呢?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却唯独不适用于天子,这就是君 主专 制的最可怕bug。

隋朝刚开国,蒸蒸日上,但开国皇帝的个性气质和他的行为方式,无论是阴暗部分,还是残暴部分,对新王朝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来源:导弹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