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式句及其语用效果

 杏坛归客 2022-04-17

变式句及其语用效果

邓木辉

句式是高考考点之一,了解一些句式的知识,不仅有助于识别句式,而且有助于变换句式与选择句式,还有助于学好文言句式。本文着重谈谈变式句及其语用效果。

一、常式句与变式句

变式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常式句来说的。句子有一定的格式,主要表现在句子成分有一定的位置。句子成分的位置有经常的、一般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可以把句子成分居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把句子成分居非经常的、特殊的位置的句子叫变式句。下面分别说明:

(一)现代汉语中的常式句:

1.单句中的常式句:

这里的“句”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有句终标点为标志的“句”,而是指宽泛意义上的“句”。单句的常式句有:

a.主语+谓语。如: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

b.主语+谓语+宾语。如:我以为,“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

c.述语+宾语。如:快来看飞机!

d.述语+补语。如:感动得泪流满面!

e.定语+中心语。如:大大的西瓜。

f.状语+中心语。如:匆匆地跑来。

2.复句中的常式句: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等小类,其共同特点是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没有主从之分;偏正复句可分为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目的复句等小类,其共同特点是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有主从之分。复句中的常式句主要针对偏正复句来说的。偏正复句的分句有偏句、正句之分,其常式句为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如:

a.转折复句的常式句,表承认某种事实的分句在前,表意思转折的分句在后。如:他虽然语文好,但数学不好。

b.条件复句的常式句,表条件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分句在后。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c.因果复句的常式句,表原因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分局在后。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进步。

d.假设复句的常式句,表假设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分句在后。如:如果努力学习,就能取得进步。

e.目的复句的常式句,表做法的分句在前,表目的的分句在后。如:必须勤奋努力,以免功亏一篑。有的目的复句的常式句表目的的分句在前,表做法的分句在后。如: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始终如一(有人将这种情况看作单句)。两种情况都有变式句说法。

(二)现代汉语中的变式句

1.单句中的变式句:

a.谓语+主语。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起来”是谓语,“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主语。

b.宾语+主语+谓语。如:“雷峰夕照”的真景我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划线部分为“以为”的宾语。

c.宾语+述语。如:飞机,快来看!“飞机”为“快来看”的宾语。

d.补语+述语。如:泪流满面的,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是“感动”的补语。这种句子似乎不大通顺,但在口语交际中经常使用。

e.中心语+定语。如:买了个西瓜,大大的。“大大的”是中心语“西瓜”的定语。

f.中心语+状语。如: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划线部分为单句形式,“为子君,为自己”是谓语中心语“写”的状语。

2.复句中的变式句:

a.转折复句的变式句,表意思转折的分句在前,表承认某种事实的分句在后。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藤野先生》)

b.条件复句的变式句,表结果的分句在前,表条件的分句在后。如: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c.因果复句的变式句,表结果的分句在前,表原因的分句在后。如: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d.假设复句的变式句,表结果的分句在前,表假设的分句在后。如: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如果我能够。

e.目的复句的变式句,表目的的分句在前,表做法的分句在后。如:为免功亏一篑,必须勤奋努力。

有的目的复句的变式句,表做法的分句在前,表目的的分句在后。如:必须始终如一,为了实现目标。

总之,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的一种比较“另类”的句式。

二、变式句的语用效果

变式句的语用效果,有的看法一致,有的看法不一致。

一般认为,变式句强调的是放在前面的部分。如:

1.单句变式句的语用效果:

a.谓语在主语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此句强调谓语“起来”,突出其鼓动性。

b.宾语在谓语前:“雷峰夕照”的真景我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此句强调宾语“'雷峰夕照’的风景并不见佳”,突出其蔑视性。

c.宾语在述语前:飞机,快来看!此句强调宾语“飞机”,突出其惊奇性。

d.补语在述语前:泪流满面的,被感动得!此句强调补语“泪流满面”,强调其感动性。

也有例外的,即变式句强调放在后面的部分。如:

e.中心语在定语前:买了个西瓜,大大的。此句强调定语“大大的”,突出“西瓜”之“大”。

f.中心语在状语前: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此句强调状语“为子君,为自己”,突出“写”的目的。

后两种变式句强调后置部分,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就持这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定语、状语后置,往往是为了使它突出些,让人们对倒置的成分有深刻的印象……”(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第400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3月第1版)所举的例句有:

g.房后河边地上有许多好看的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

h.许多外国朋友来到桂林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对后两种变式句的强调重点,有人有不同看法,认为强调的重点仍是放在前面的部分。

2.复句中的变式句:

大家知道:偏正复句中的常式句强调的是后置分句。如转折复句“虽罪无可赦,但情有可原”与“虽情有可原,但罪无可赦”,显然都强调后一分句。其他偏正复句也是如此。

一般认为,复句中的变式句强调的是前置分句。如:

a.转折复句的变式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此句先强调前置分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然后补充某种事实“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条件复句的变式句: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此句先强调结果“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马车去游公园”,然后补充例外条件“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c.因果复句的变式句: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此句先强调结果“我不久就离开母亲”,然后补充“离开”的原因“我读书了”。

d.假设复句的变式句: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如果我能够。此句先强调结果“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然后补充“写”的条件“如果我能够”。

e.目的复句的变式句:为免功亏一篑,必须勤奋努力。此句先强调目的“为免功亏一篑”,然后补充做法“必须勤奋努力”。同样,“必须始终如一,为了实现目标”先强调表做法的前置分句“必须始终如一”,然后补充目的“为了实现目标”。

总之,偏正复句中的变式句有强调前置分句的语用效果。联合复句中的递进复句也有类似效果。如:他语文也很好,不光数学好。

对偏正复句变式句的强调重点,有人有不同看法。如沙瑞龙老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句子选择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中说:“在表示条件、因果、假设、转折等偏正关系的复句中,是偏句在前,而正句在后,但为了强调偏句所要表达的内容时,可以将偏句置后,正句置前,例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可见,沙老师认为偏正复句的变式句强调的是后置分句。

但我始终认为偏正复句的变式句强调的是前置分句。我在《这个句子有语病?》(中华语文网博文)中用了这样一个句子:“'国务院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有效地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比'国务院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有效地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表意更准确清晰,虽然两种说法都没有语病。”显然,我在这个句子中强调的是“虽然”之前的意思,“虽然”之后的意思只是附带补充。

对偏正复句变式句的强调重点人们有不同看法,大概因为变式句表达新奇,每一部分都引人关注的缘故。

变式句新奇而有强调的语用效果,这或许是人们表强调时爱用变式句的主要原因。如:“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创业史》)此句强调后置状语“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值得注意:偏正复句中的变式句比常式句更有强调效果。如转折复句变式句“他罪无可赦,虽情有可原”显然比转折复句常式句“他虽情有可原,但罪无可赦”更强调其“罪无可赦”。其他偏正复句也是如此,不再举例。

三、变式句与文言句式

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谓语后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严格地说,不能叫状语后置,因为古汉语中的介宾短语后置时不再是状语而是补语)等倒装句也是变式句,也是基于现代汉语的视角和标准所使用的称谓,因为“倒”是相对于“正”而言,而“正”的标准是基于现代汉语的“常式句”用法而言。

了解一些变式句的知识,不仅有助于识别句式,而且有助于变换句式与选择句式;还有助于学好文言句式,因为文言句式是基于现代汉语语法描写概括的结果。

(原载《教学考试》高考语文版2013年第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