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心得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4-18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yǐ),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同劆)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心得

第五十八章

“以无事取天下” 的思想贯穿此章,是无为妙理的“理想国”应世之用,是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出现,成为此章的震世名言。《道德经》的所有深刻思想可以被人们否定,但从来没有人敢于否认此二句经文的魅力。

上一章的“以正治邦”必然导致以奇用兵,正和奇都是为有为,是老子不愿看到的治国理念。

老子的无为法则包括无事、无欲、好静三个法则,“以无事取天下”就是无事法则。“其民淳淳”就是恢复民之纯朴本性。一旦民众恢复纯朴本性,则法令毫无用处,更用不着“法令滋彰”。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与“无事取天下”对应。“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与“以正治邦,以奇用兵”对应。前两句经文与后两句经文是正反说法。

《道德经》是反向思维,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到“反者道之动”可以明显感觉的到。但是,只有反向思维才符合事物的本质属性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心得

人们都知道一句话:“有舍才有得”,想要保住今日的存,却终将失去今日的存,知道今日的存终将失去的智者,才算看懂了今日的存。获得高位者总是认为自己很安全,没有后顾之忧,却不知这样的安全同时潜伏着危险。

《道德经》被无数人赞美,也有很多人贬低,但面对“祸福相倚”的妙理,都只能膜拜。有人庆幸、有人厌恨“祸福相倚”,但都不得不去认真思考这个经过千锤百炼的名言。

太极是后世道家思想的核心,但《道德经》中并没有太极。“孰知其极?”太极思想重要,但无极思想更为重要。太极而无极才是更好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太极具有终极性和不可超越性,这是太极的最大魅力。人的思维必须接受太极,但必须超越太极。老子在玄同大定中实证的是太极而无极,首先呈现终极的太极,当太极的能量积聚到奇点以后,太极又被超越了,呈现无极。

“道生一”含有太极而无极和无极而太极双层含义。一代表太极,道代表无极。无极中有太极,太极中有无极。修行必须先修太极,量到“奇点”以后,必须超越太极,使太极恢复活力,进入新的境界,这个新的境界就是无极。

“其无正也”,这个“极”没有正反,反者道之动,周行而不殆。世间人不知祸福可以瞬间转换,奇正也可以瞬间转换。不仅奇正可以瞬间转换,善妖也可以瞬间转换。所以,“以正治邦”也必然转换为“以奇用兵”。

世人的“成功者”都是方劆直光,但最后陷入割刿肆耀。唯有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因为圣人“以无事取天下”。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