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位糖友患病15年去世说起:糖尿病对未来的影响有多大?

 天天听健康 2022-04-18

73岁的张先生上周再一次突发脑梗塞去世了,之前他已经瘫在床上5年了,或许这对他对他的家人都是一种解脱,但在平均预期寿命向80岁靠近的今天,这个岁数还是让人挺遗憾的。而5年前张先生因脑梗塞瘫在床上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再往前追踪他发生脑梗塞时刚发现糖尿病10年;总算起来,他从发现糖尿病到去世不过15年。

难道糖尿病对寿命的影响如此之大吗?

当然不是,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糖尿病只要坚持规范干预治疗,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享有该有的预期寿命,之所以张先生糖尿病总病程不过15年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过早地发生了脑梗塞这种影响寿命的并发症。

  • 一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研究表明: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人,预期寿命较普通人将会缩短5.5-7.4年,占到了剩余预期寿命的32.7%-38.5%,年龄越大受到的影响也将地越大。

原因其实很简单,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留有后遗症的人,表面上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机体血管发生了病变,而血管承担的最主要任务是给全身组织器官输送氧与营养,试想一下身处缺氧环境中呼吸困难的情景,血管病变一旦发生,对全身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 统计显示:首次发生脑梗塞等脑血管病后,3个月、1年、5年、10年再次发生率分别是7.8%、11%、19.8%、26.8%,且再次发生的病情往往比之前严重得多。

众所周知,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引发多种并发症,而心脑血管病是危及生命最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有了糖尿病并非控制血糖就可以,何况有些人对此还满不在意,阻止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才是终极目标,尤其要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脑梗塞等脑血管病的发生;张先生的遗憾,看似是个案,实则是一类人的结局。

这类人可以归纳为对引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没有进行有效控制,而这不是仅仅控制血糖就可以的,来简单了解一下血管病变是如何发生的?

  • 高血管刺激血管内皮产生损伤,类似于皮肤上划了伤口。

  • 血液上的脂类物质从损伤处进入并沉积,好比皮肤伤口受到细菌感染。

  • 沉积的脂类物质发生炎性反应破坏血管正常组织,就像是伤口发生了化脓感染一样。

  • 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形成斑块管腔狭窄,如同水管中结了水垢。

这样的血管不但阻碍血流影响血供,斑块还可能发生破裂引发血栓堵塞血管,脑梗塞等脑血管病便发生了。由于血管病变是不可逆的,在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下随时可能再次发生梗塞,所以要想避免脑梗塞等发生,必须从血管病变发生过程入手,阻断各个发生的环节:

  • 控制好血糖,避免血管内皮受损

  • 控制好血脂,阻止减少脂类物质沉积

  • 减轻炎性反应,阻止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

综上所述,有了糖尿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不以为然,越早干预对血管的保护越有效,也才能做到像普通人一样享有该有的预期寿命。那么,你是如何做的呢?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