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苏轼《新城道中·其二》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2-04-19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漫漫人生旅途,不就如同“我”脚下悠悠的路,不走到终点,谁又能知道哪一条路是对的呢?走至溪边,放下缰绳,倾听那潺潺溪水声。

如今的新旧党争,就像无用之材害怕搜林之斧;就像疲惫战马希望听到收兵号令。

细雨足够多时,可以带给茶农喜悦;乱山足够深时,可以出现官员清廉。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多少岔路口呢?试着向桑田耕作的农民问问看。

注 释

委:舍弃,这里是放下之意。

辔(pèi):缰绳。

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卷旆(pèi)钲:收兵的号令。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耦耕:二人并耕,这里指耕地之人。

赏 析

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新城道中的写景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读懂“人间岐路知多少”这一句。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多少岔路口呢?想必每个人都会遭遇很多次,对于人生道路的岔路口尤其难以抉择,因为会决定你今后不同的人生方向。
38岁的苏轼,被贬杭州作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已经2年了。这2年来,苏轼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继续官场争斗,还是置身官场争斗之外。
写下这首诗时,其实苏轼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也就是不管仕途怎样,不管官场怎样,我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所谓,“为官一方,造福一方”。至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就不想参加了。“试向桑田问耦耕”,就是思想斗争之后给出的答案,也是“溪边委辔听溪声”听出的道道。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颔联是说,如今的新旧党争,就像无用之材害怕搜林之斧;就像疲惫战马希望听到收兵号令。诗人担忧,在新旧党争之下,人才岂能得以任用?如果不停止,一定会对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实际上,很多朝代都亡于党争,北宋灭亡也不例外。苏轼即便看到了这一点,也是无可奈何的。
所以,诗人开始有点消极,有点颓废。他说“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意思是,细雨足够多时,可以带给茶农喜悦;乱山足够深时,可以出现官员清廉。不如,躲进自己的一方天地,给百姓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至于其他的官场斗争就不去参与了吧。
值得欣慰的是,在诗人失意的人生路上,有朝云点拨了他。他问朝云,我这肚子里装的是啥?本以为朝云会夸他“满腹经纶”。朝云却回答他说,“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宋代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
朝云可谓真懂苏轼,一语道破他屡遭贬谪的根本原因。此后的苏轼最终还是没能舍弃自己的才华,选择继续留在官场,才导致6年后“乌台诗案”打入死牢。如果苏轼早知道这个结果,想必他一定愿意在杭州通判任上,哪也不去。或是学陶渊明隐居杭州,人生一定快乐多于不幸吧。
回过头来看首句,“身世悠悠我此行”,才知道他话里的含义。漫漫人生旅途,不就如同“我”脚下悠悠的路,不走到终点,谁又能知道哪一条路是对的呢?即便“试向桑田问耦耕”,也是不能回答的啊。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