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首部「中国糖尿病地图」要点速览,我国T2DM总体患病率已达14.92%

 HAINABAICHIAN 2022-04-19

2022年4月16日,2022北大医院内分泌代谢疾病规范化诊疗论坛如期举行。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的郭立新教授,与大家分享了首部「中国糖尿病地图」的内容要点。


「中国糖尿病地图」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内分泌、糖尿病领域部分专家共同编写。真实、客观反映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深入细致地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糖尿病患病和发病趋势,发现空白,找寻差距。旨在帮助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来抑制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速增长的趋势并促进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众进一步清晰地了解糖尿病、认识糖尿病。包含四大特色:

➤首个单国糖尿病地图,包含省级水平的详尽流行病学数据:除全国代表性数据外,进一步通过文献检索(尤其是中文文献检索)深入分析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特区、台湾地区)级及地区级发表的流行病学数据。

➤涵盖历史数据:1980~2019,40年间的变化:数据检索范围自1980年至2019年,此40年间为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等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急剧变化的时期,回顾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及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糖尿病防控策略。

➤糖尿病管理相关数据全面纳入:除患病率、发病率数据外,还包含并发症情况、疾病负担、治疗情况和管理策略分析。

➤权威数据来源:除公开发表文献外,本地图的其它相关数据来源还包括全国医保数据库、CDC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7)等官方数据库或系统。

中国「1型糖尿病」流行情况

➤2010~2013年中国全年龄段T1DM流行病学调查(T1DM China研究)显示,T1DM发病率为1.01/10万人年,峰值发病年龄为10-14岁

➤T1DM China研究的儿童T1DM发病率是DiaMond研究结果(1990~1994,0.59/10万人年)的3.4倍,提示中国T1DM发病率在快速增长。

中国20岁以上起病的成人T1DM患者最常见,占新发患者65.3%在0~14岁儿童中,女孩、高纬度地区人群和特定少数民族(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患T1DM风险更高。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

1.2型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

郭立新教授指出,40年间,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2019年期间的我国2型糖尿病总体患病率已达到14.92%1980~1984年间这一数字仅为1.29%。

图1 1980至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拟合趋势

表1 1980~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估算

2.2型糖尿病患病率变化的性别差异

郭立新教授指出,我国男性患病率和女性患病率自1979年以来的30余年间均呈上升趋势。自21世纪始,中国男性2型糖尿病患病率持续高于女性:

➤2002年以前,不同性别间2型糖尿病患病率尚无明显差异,互有高低但率值较接近;

➤2002年之后趋势曲线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2007年以后二者近乎同步增长。

图2 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变化的性别差异

3.2型糖尿病患病率变化的年龄差异

郭立新教授指出,我国各年龄段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自1980年以来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老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一直保持高水平高,且持续快速增长:

➤在各阶段中,60岁以上年龄组相对于低年龄段组,患病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40岁以下年龄段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相对平滑并缓慢上升,但2000年以后有加快趋势

➤40~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群,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趋势曲线出现波动,但2000年以后出现快速上升,60岁以上年龄段组增长速度更快。

图3 1980至2019年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患病率变化拟合趋势

4.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地区差异

郭立新教授介绍了不同地域2型糖尿病患病率变化趋势(华北地区为例):华北地区糖尿病流行情况整体除90年代初波动较大外,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并且随着时间变化增长幅度越来越大,尤其是2010年后增长更为迅猛,未来短期内预计不会有平台期或者下降的趋势,可能与该地区城镇化比例较高及人口老龄化有关。

注: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华北平原之上。地域特点所处纬度居中,气候四季分明。除了参加全国性调查外,华北地区自行开展的糖尿病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从1990年开始,随后每两年左右就会开展一次大型调查,共有20个调查数据,历史资料数据丰富详实。遗憾的是,2010年以后的调查数据明显减少,仅有3次,相对较于其他地区略有不足。

图4 1980~2019年华北地区2型糖尿病拟合趋势

表2 1980~2019年华北地区2型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2型糖尿病「并发症」流行情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991~2012中国DR流行病学meta分析显示中国大陆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为23%(95%Cl:17.8%~29.2%),其中NPDR为19.1%(13.6%~26.3%),PDR为2.8%(1.9%~4.2%)。

➤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2012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领导的中国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系统(CNNSS)显示,在糖尿病门诊成年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的比例为13.78%,但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

➤糖尿病肾病:目前尚缺乏全国性DK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地方性流调数据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约为10%~40%。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中国CKD的主要原因。

➤外周动脉疾病:2016~2017年,在中国30家医院招募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招募前有PAD病史者仅占10.6%,在采用踝肱指数(ABl)、症状以及超声进一步筛查后,PAD患病率增加至21.2%。

➤周围神经病变:目前研究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PN患病率波动在8.4%~61.8%。差异主要由研究人群、筛查和检测方法以及诊断标准的不同所致。

中国2型糖尿病的「治疗率与控制率」总体较低

郭立新教授指出,我国糖尿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在已诊断的患者中(约占总患者人群1/3~1/2),治疗率及达标率不足50%(由于不同调查对于服药治疗的定义不同,导致治疗率的计算结果有所差异,如直接用于比较可能影响真实性)

➤性别差异:历年数据显示,2017年男性患者的治疗率显著提升,较以往提升约1倍,但控制率改善不明显,而女性人群,无论治疗率和控制率,自2010年起持续得到改善,随着治疗率的提高,控制率同步提升。因此,对于女性患者,重点提高治疗率;对于男性患者,提高治疗率的基础上,更需要重视治疗效果和依从性,以提高控制率。

➤城乡差异:1998~2013期间,城市的两率逐渐提高,尤其控制率,而农村的两率几乎没有变化;城乡之间治疗率,尤其控制率差异显著。而201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情况得到改善,农村的两率显著提高,城市的治疗率虽有提升,但控制率停滞,两率的城乡差异明显缩小。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变化情况

1.年龄(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加速:从1990年至2018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长,从1990年的5.57%到2018年的11.94%。

➤老年糖尿病患病率增高: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T2DM患病率逐年增加,2000年为10%,2010年、2013年均在20%以上,且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上升。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患病率为20.2%,远高于40岁以下人群(5.9%)。

图5 1990~2018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变化趋势

2.超重/肥胖

2004年~2015年:

➤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男性上升较女性更为明显;

➤城市超重肥胖率更高,但农村地区上升趋势更显著。

3.膳食结构

1982年2012年:

➤居民粮谷类食物和蔬菜、水果摄入量基本持平,仍低于推荐量。

➤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上升,豆类和奶类消费量略有下降,远低于推荐量。

➤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平均为32.9%,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合理膳食脂肪供能比(25~30%)的上限。

➤2012年中国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为10.5克,较2002年下降1.5克,远高于膳食指南推荐的6克的标准。同时,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图6 中国1982~2012年膳食能量构成变化图

4.体力活动

➤2015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率(根据WHO身体活动问卷计算代谢当量在达600METs min/周以上)为20.2%,男性(22.5%)高于女性(17.8%);城市(20.9%)略高于农村(19.4%);

➤2007~2015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率较农村居民上升更明显。

图7 2010~2015年中国≥18岁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率

糖尿病「治疗药物」使用情况

➤降糖药物使用比例:全国范围来看,糖尿病患者使用比例排位前三的药物分别是双胍类、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首选药物二甲双胍的使用率差异较大:40%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了双胍类;中部和西部地区比例较低,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遵从上可能存在一定不足;

➤新型降糖药使用比例较低: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的使用人次比例相对较低,总体使用率不足2%,可能与新药进入医保目录较晚有关。

(数据来源:2017年度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服务利用调查抽样数据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