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夫论》卷30交际诗解7口正心邪行与言谬心与口违贤士不见

 琴诗书画情 2022-04-19

题文诗:

世可患者,:情实薄而,辞称厚,

念实忽而,文想忧,怀不来而,.

不信则惧,失贤信之,误人.此俗士可,

厌之甚也.是故孔子,疾夫言之,过其行者,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

颜之厚矣.世俗,未相照察,求深固,

探怀扼腕,拊心祝诅,苟欲相护,论议而已,

分背之日,既得后则,相弃忘或,受人恩德,

先以济度,不能拔举,则因毁之,为生瑕衅,

明言我不,遗力无奈,自不可尔.经有: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先合后忤,有初无终,

夫此不若,本无生意,强自誓也.君子屡盟,

乱是用长.大人之道,周而不比,微言相感,

掩若同符,又焉用盟?孔子恂恂,似不能言,

又称誾誾,言惟谨也.士贵有辞,亦憎多口,

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与其不忠,

刚毅木纳,尚近于仁.呜呼哀哉!凡今之人,

言方行圆,口正心邪,行与言谬,心与口违;

论古知称,夷齐原颜,言今则必,官爵职位;

虚谈知以,德义为贤,贡荐必,阀阅为前.

虽躬,颜闵之行,性劳谦质,秉伊吕才,

怀救民道,其不见资,于斯世也,亦已明矣!

【原文】


世有可患者三。三者何?曰:情实薄而辞称厚,念实忽而文想忧〔1〕,怀不来而外克期〔2〕。不信则惧失贤,信之则诖误人〔3〕。此俗士可厌之甚者也。是故孔子疾夫言之过其行者〔4〕,诗伤“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5〕。
【注释】

〔1〕礼记表记云:“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按“想忧”疑当作“相爱”。
〔2〕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去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符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耶?”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克”即“克”字,与“刻”通。
〔3〕汉书文帝纪三年诏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颜师古注:'“诖”亦“误”也。’按说文:“诖,误也。误,谬也。”
〔4〕论语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皇侃义疏本“而”作“之”。○铎按:论语泰伯篇:“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衡问孔篇“而”亦作“之”。此别本用字之异,非“之”与“而”同也。
〔5〕巧言。
【原文】


今世俗之交也,未相照察而求深固,探怀扼腕,拊心祝诅〔1〕,苟欲相护论议而已〔2〕,分背之日,既得之后,则相弃忘〔3〕。或受人恩德,先以济度〔4〕,不能拔举,则因毁之,为生瑕衅,〔5〕明言我不遗力〔6〕,无奈自不可尔〔7〕。诗云:“知我如此,不如无生〔8〕。”先合而后忤〔9〕,有初而无终〔10〕,不若本无生意,强自誓也〔11〕。
【注释】
〔1〕燕策:'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汉书翟方进传云:“胡常与方进同经,心害其能,议论不右方进。方进知之,候伺常大都授时,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述方进。遂相亲友。”论议相护,皆如此类矣。
〔3〕诗谷风云:“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又云:“忘我大德。”
〔4〕“济度”注见务本篇。
〔5〕史记李斯传云:“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6〕赵策云:“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后汉书卢芳传云:“不敢遗余力,负恩贷。”
〔7〕淮南子人间训云:“夫物无不可奈何,有人无奈何。”高诱注:“事有人材所不及,无奈之何也。”庄子人间世篇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8〕苕之华。
〔9〕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先合而后忤。”
〔10〕诗荡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权舆序云:“与贤者有始而无终。”
〔11〕○铎按:此盖本鲁诗说。详陈乔枞鲁诗遗说考卷十五。
【原文】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1〕。大人之道,周而不比〔2〕,微言相感〔3〕,掩若同符〔4〕,又焉用盟〔5〕?孔子恂恂,似不能言者,又称“誾誾言,惟谨也”〔6〕。士贵有辞〔7〕,亦憎多口〔8〕。故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9〕。”与其不忠,刚毅木纳,尚近于仁〔10〕。
【注释】
〔1〕诗巧言。○铎按:二语述赦篇亦引之。

(盟:与谗人结盟。原文: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译文:君子屡次(与谗人)立新盟,祸乱因此便增长。君子相信那盗贼,祸乱因此势暴狂。盗贼谗人话甜蜜,祸乱因此得滋养。谗人哪能尽职守,只能为王酿灾殃。)
〔2〕论语。
〔3〕汉书艺文志论诗赋云:“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
〔4〕汉书王莽传云:“与周公异世同符。”方言云:“掩,同也。”○铎按:荀子儒效篇:“晻然若合符节。”义同,言契合无闲也。
〔5〕○铎按:此亦本鲁诗说。详鲁诗遗说考卷十一。
〔6〕论语作“便便言,惟谨尔”。按汉书万石君石奋传云:“僮仆欣欣如也,唯谨。”颜师古注:'欣,读与“誾誾”同。’奋传文本论语,论语古本盖有作“誾誾”者。史记孔子世家作“辩辩”,誾、辩或字形相近而误。○铎按:论语乡党篇郑注:“便便,辩也。”便、辩古同声而通用,故史记作“辩辩”。此作“誾誾”,盖涉乡党下文“誾誾如也”而误记也。至万石君传“欣欣如也”,正“誾誾如也”之异文。而缀以乡党上文“惟谨”者,亦如后世碎金集锦耳。汪说失之。
〔7〕襄卅一年左传云:“子产有辞,诸侯赖之。”
〔8〕孟子云“士憎兹多口”,赵注:“离于凡人而为士者益多口”,破“憎”为“增”,此则从本训。○铎按:憎恶义为长。翟灏四书考异云:'憎多口,即论语“御人口给,屡憎于人”之意。’
〔9〕论语。
〔10〕论语。“纳”今作“讷”。○铎按:此即“君子欲讷于言”之“讷”,谓言语迟钝。作“纳”盖草书形误。
【原文】


呜呼哀哉!凡今之人〔1〕,言方行圆〔2〕,口正心邪,行与言谬,心与口违〔3〕;论古则知称夷、齐、原、颜,言今则必官爵职位;虚谈则知以德义为贤,贡荐则必阀阅为前〔4〕。处子虽躬颜、闵之行〔5〕,性劳谦之质〔6〕,秉伊、吕之才,怀救民之道,〔7〕其不见资于斯世也,亦已明矣!
【注释】

〔1〕诗召旻云:“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呜呼”与“于乎”同。
〔2〕韩非子解老篇云:“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3〕淮南子齐俗训云:“言与行相悖,情与貌相反。”逸周书官人解云:“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虽有假节见行,曰非成质者也。”
〔4〕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云:“明其等曰伐,积功曰阅。”伐,阀古今字。后汉书韦彪传云:“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铎按:“阀阅”上疑脱“以”字。
〔5〕汉书律历志云:“陛下躬圣”,颜师古注:“躬圣者,言身有圣德也。”
〔6〕易谦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7〕孟子云:“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