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早期,出现全身或局部性皮肤瘙痒,程度有轻有重,严重时能令人坐卧不宁,难以忍受,称为妊娠瘙痒证。本病可表现为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常在白天工作紧张,或精神关注在别的事物的时候,瘙痒便轻或不痒,夜深人静欲眠,瘙痒往往严重,难以人睡。有的皮肤上有粟粒样皮疹,有的并无皮疹;有的短期内身痒会自行消退,有的则持续到妊娠终止,分娩后身痒很快消失。西医学认为:一是可能与孕妇血液中雌激素含量过高有关;二是与胆汁瘀积有关。中医学认为皮肤瘙痒是一个自觉症状,可由风、湿、热、血虚等原因引起,而不同原因引起的瘙痒症,还可以伴有不同特点的其他症状,主要有血虚、风热和营卫不和。 【临床应用】 杨氏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药用:柴胡12g,炒黄芩12g,法半夏9g,茯苓12g,茵陈20g,地肤子15g,白术12g,蝉衣12g,金钱草30g,炒赤芍12g,竹茹6g,甘草6g。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病案举例】 患者吴某,女,27岁,1997年8月19日初诊。主诉怀孕七月,全身皮肤瘙痒三周。查肝功,谷丙转氨酶(sgT)246;血清胆酸(CG)大于4000ng/dl;妇产科诊为妊娠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症(ICP);予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改善宫内环境,每日吸氧,左侧卧位,预防胎儿缺氧,三日后瘙痒未改善,邀余会诊症见:全身皮肤瘙痒,精神疲倦,巩膜及皮肤黏膜未见明显黄染,微感恶心欲呕,口干微苦,无腹胀腹痛,大便每日2~3次,质软,泻下欠爽,溲黄频数,舌红苔薄,脉弦细滑;否认药物过敏及肝炎胆囊炎病史。辨证: 胀失疏泄,脾虚湿蕴,郁而化热,熏蒸肌肤。治则:疏肝沥胆,健脾利湿,兼以疏风安胎。方选小柴胡汤加减三剂后皮肤瘙痒明显好转,恶心欲呕及口干苦消除,但神疲乏力大便欠爽,于上方去竹茹、地肤子、金钱草,加黄芪20g、川断15g,再进七剂,瘙痒消除,余无不适。 按:盖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藏血血得气乃行,气结则血滞。因此治血需先调气,而调气莫要于疏肝,然“肝者…取决于胆”,因而斡旋枢机,助胆为用,实乃疏肝之重要环节,所以将小柴胡汤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每可应手取效。也再次印证前人“治女从肝” 之说。临床具有一些少阳证或类似少阳证的临床表现,均由枢机不利,脏腑失和,清浊升降失调所致,故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而获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