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次敏:舜帝南巡与梧州的关系的历史脉络(百家争鸣)

 探秘桂北 2022-04-19

      在4000多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洪水之前,梧州是祝融--后土势力的核心地区,国都所在:融(戎)墟。在大洪水之前,祝融--后土的势力除已经占据了岭南外,还已经占据了中原,并与臣服于自己的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部落一起围攻尧帝的势力,尧帝的势力已经退守西北高原的一隅,内部一些强大的同族部落如鲧等也开始不听帝命。

       正当尧帝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生死存亡之际,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天文灾难事件:十日并出事件(很有可能是银心喷发--一颗恒星被银河系的中心黑洞呑噬所引起的喷发事件。它释放出的强光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照得雪亮,以至于它们反射到地球上的光象太阳一刺眼),同时引起柯依伯带的骚乱,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入太平洋中,引发的超级海啸(大溢逆流),即大洪水席卷全球,将位于低海拔的各个政治势力一扫而空,曾经占据富饶的东南沿海的句芒势力,占据岭南、岭北以至于中原地区的祝融--后土势力也土崩瓦解,几乎完全灭亡。

       在大洪水中损失很小的尧帝势力趁机反扑,将祝融--后土势力和参与围攻尧的各部落的残存力量,以及大洪水中损失不太大的三苗势力,一举赶到岭南及东南山地之中。后来尧又在舜的支持下将那些在遭祝融--后土势力围攻时对自已三心二意的同族部落,以四凶之名迁往四周,作为藩属,来隔离原来的敌对势力。       

       舜在承尧之帝位后,继续加强巩固这一政策,任用禹、契和皋陶等人,命禹以疏河浚川为名到各地树标立志,宣示主权,契和皋陶以军事和法律作后盾,配合禹的工作,去收服幸存之民和打击不服的部落。在完成此统一大业后,就将五岭以北完全归服的地方划分为九州来加强统治。舜在年老之后,帝位为禹所夺,舜帝领着本族人民及归附的部落南下岭南,到达九州之外的原祝融--后土势力核心区:梧州另立家园。梧州,在大洪水将土著的祝融--后土势力淹灭后,第一批到达的人是大洪水后幸存的土著,但大洪水的惨状就在眼前,他们不敢在此居住,还是返回了他们幸存的高山峻岭之中。第二批到达的是在中原参与围攻尧的各部族的幸存者,他们也是过客,知道追兵很快就来,不敢在此久留,去了更遥远的东方、南方和西方。第三批到达里的是在大洪水中损失不太大的三苗势力,由于他们一直受到尧帝势力的排挤,只能居住在比较贫瘠的大山之中,这反而使他们的实力在大洪水中得到相当的保存。但大洪水后,却成了尧帝势力的头号敌人。在丹水一战失败后,被尧帝势力从岭北的长江中游地区一直赶到了岭南的梧州,才终于站稳了脚跟,成了这里的主人。第四批到达这里的人是追来的尧及舜的势力,由于此时舜已取代尧为帝,执行的政策已经较为仁慈,不过他们到此降服先后到达的三苗等部落后,大部分就返回北方了。第五批到达的是被尧流放的同族人,即所谓的四凶之一的饕餮,不过他们人数不多,不敢深入南方,越过南岭以后就停下来定居了,到此估计是做生意的。第六批是舜帝的族人及归附势力,他们在与禹的政治斗争失败后,沿湘漓走廊来到梧州。到达梧州后他们就在西江南岸的江南一带停了下来,并以此为根据地,收服了先后南逃到此的三苗、中原各部落和祝融--后土的幸存力量,欲在岭南建立一个能与禹相抗衡的统一政治势力。

    可惜舜帝在到达这里一年后,就病倒在西去说服祝融--后土残余势力的途中,死在了藤县,后来埋葬在苍梧之山南面的氾林之中。舜的弟弟象从封地有庳来到这里,想与舜帝的部属一起,完成舜帝一统岭南的夙愿,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有舜帝的才能和威望,统一大业最终没有实现。于是岭南的各个部落纷纷建国,舜帝后裔和部属,占据了西江流域的肥沃之地,也建立了很多方国,岭南最终成了一盘散沙的百越之地。( 桂林阳朔  蔡次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