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拳中,你的手掌指为什么不暖和?

 Michael_Zhu 2022-04-19

                                             张启林

两手掌指在行拳中不暖和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除个别寒性体质外)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少梢节领劲的意念。在行拳中主要表现在,要么头顶和手指缺少领劲,要么是对领劲的拳理理解有误差,认为领劲,就是在领劲点用劲,造成用意过重,两手僵硬断劲。所谓领劲,并不是在领劲点用力,而是纯用意虚虚领起即可,任何时候梢节都要有领劲的意念,意劲都要到手指尖。二是没有圆裆开胯。行拳中,如果没做到圆裆开胯,脚下的反作用力,就无法通过胯传递到腰和手指,意气断在胯根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松腰落胯的同时,开后胯,合前胯,两膝用意去找脚尖,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圆裆开胯的形态。三是对前撑后蹬的拳理不清。弓步的形成,不是靠后脚蹬形成的。我以前做弓步时,就是用后脚去蹬,结果一双太极鞋3个月不到就蹬坏了。为什么不能用后脚去蹬呢?因为,太极拳是阴阳拳,要讲阴阳,如果用后脚主动去蹬,那就只有阳劲,没有阴劲,这样气必然上浮,造成脚下无根,出现断劲。那么,弓步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在松胯的前提下,靠地面的反作用力催动我们的腰胯外旋里收,松腰落胯中形成的,以就是说,弓步是在松沉中形成的,是在被动中完成的,这样意劲就不会断。四是沉肩坠肘的要领没有真正掌握。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行拳中要做到沉肩坠肘,有的嘴上还不停的提醒学员要沉肩坠肘,但实际上,这个要领许多拳友都还只停留在嘴上,没练到身上,从而造成气上浮,劲路在肩或肘处断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切实做到沉肩坠肘,即定势时,肩窝用意往下松落的同时,要有往肘关节松催,节节贯串到手指尖的意念;肘尖的指向,永远朝地。五是对坐腕的拳理不清,不知道如何正确坐腕。这个问题,非常普遍,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拳友都把坐腕,做成了折腕,造成意气劲断在手腕处,手腕之后非常暖和,而手腕之前的手掌、手指却凉凉的;比如,提手上势、手挥琵琶、搂膝拗步等过渡动作以及定势动作中,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以提手上势和搂膝拗步的定势动作为例,谈谈个人的练法。在做提手上势的定势动作时,两手腕在鼓腕的同时,开小鱼际,合大鱼际;在做搂膝拗步的定势动作中,前推之手是掌根往前走,使手指上翘,以就是说,手指上翘是“果”,掌根往前走是“因,而不是相反;读者如果有兴趣,不妨喂劲一试,便知真伪,当然,也欢迎有缘者前来四川乐山交流(作者手机号,也是微信号:15984379418)。

综上所述,两手在行拳中不暖和的根本原因,就是出现了断劲,换言之,就是在行拳中,你的气血没走到手指尖上,也就是说,你脚下的反作用力,没传到手指尖上,体内没有形成“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劲路通道,所以,两手无论如何都不会暖和。因此,我们习练太极拳时,一定要用心去克服这些毛病,每招每式的意气劲都要到手指尖,这样不仅有利于拳艺的提高,更有利于养生;做到了意气劲到指尖,我们手上的六根阴经和六根阳经,以及脚下的六根阴经和六根阳经,再加上任督二脉,共十四根经络,就能得到很好的拉伸,得到滋养,经络就能畅通,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样我们的健康状态就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就能实现我们修炼太极的根本目的——“延年益寿不老春”。

                     2022年4月12日

    张启林先生:系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人,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对易经八卦有一定的研究(曾出书一本);先后在国家级《中华武术》《武当》和《太极》刊物上发表了《抓住“因”练丹田》《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之我见》《侃侃杨式85式揽雀尾之按》《侃侃拳架中的元素》等文章;现任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成都分会理事,杨绍西武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竞赛训练部部长;师从著名杨式太极拳大师赵幼斌先生和杨绍西前辈(杨澄浦的弟子)的大弟子马威生先生以及特级大师林墨根先生的弟子王建强先生、王建业先生、李柱成先生等;系杨式太极第六代弟子、第七代传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