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第15周复盘:有很多思考和灵感乍现的一周

 发发执笔 2022-04-19
 
上周复盘来得有点迟,周末在认真生活,周一晚不小心陪着娃睡了。今天是新一周的星期二了,一定要完成上周复盘。

一、本周要事回顾 

周计划执行情况:

计划外完成:
1、追剧,看电影《冰雪奇缘2》
2、做核酸2次,宝宝开家长会
3、报名7天美学体验课
4、周末商场+超市购物
 
上周计划的完成度一般,大约50%。究其原因,我没有经常回顾周计划,导致周计划有时写过就忘了。

这几天也在想着,手帐本应用两页一周的形式比较方便,便于每天看到周计划,作为提醒,我本身也喜欢纵览一周的情况。

二、本周经验总结 

1、交流

上星期和几个小伙伴交流频繁。在聊天时我也迸发出许多灵感和想法。

非常感谢同频的朋友来找我聊天,无论是积极反馈还是疑问交流,这种碰撞式的沟通能带来优质思考,不是耗能,而是帮我充电。

和九九聊天,她回忆当时犹豫过要不要加入我的陪伴营。冷静后,还是加了。我立即生出一个想法:

一个决定,只有2个结果,要么做,要么不做,犹豫了,那么大概率会做。只有想做的事情,才值得犹豫。

想想我近期的一些决定,确实符合自己总结的这个规律。

和茉莉聊天,她说自己付费加入很多社群,有的人善于包装,目的是把想要改变的人变成为自己赚钱的个体。有人的低调,踏实做事,慢慢影响别人。

她说我就是后者。(感谢茉莉的超高好评)

我很喜欢茉莉的总结。我见过很多前者,而我会一直做后者,我不敢说大话,也不敢赚大钱。我只想老老实实做事,这样才能长久。

我又立即有了新感悟:其实现在很多人,不缺领带人,有那么多优秀的能人老师在开课指导;但缺的是能够持续影响、激发自己行动的人。

现在很多小而美的社群,都选择做后者。我也是。
 
2、社群交流

这个月以来,因为共读好书的缘故,年度陪伴营的交流日益增多。尤其是在近期几位新人入群后,爱学习,乐于交流。

我在读到精彩内容,或者有思考感悟时,都会及时在群里分享。

有小伙伴说,感谢社群共读《认知觉醒》。自己一开始读,不太懂,这次看了领读官皮皮的解读,容易理解了。

这就是社群共读的意义,让不懂变成理解,让一个人变不孤单。

虽然群里大家没有时时回应领读内容,但私下其实都在默默跟读,在学习。有空时就在群里反馈。

我从来不要求群友们在群里刷屏、回复,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时区,有空时爬楼,想表达时说话,有好消息时报喜,有问题时抛出疑问,自发性的交流才能维系社群长久。
 
3、发朋友圈

4月发朋友圈比较多,除了每日复盘,平时有生活感悟或者学习思考、小成绩都会随手分享朋友圈。写得多了,我开始收到一些好评反馈。

好些人私聊我,不约而同地说:你的文字好细腻。(还有几个小伙伴因为喜欢我的文字而来报名陪伴营)

这句表扬我真的太受用了~有姐妹问我如何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分享一点拙见:

三个递进步骤:体验,感受,感悟。

体验了,会有五感的感受,然后思考感受带来的变化,延伸感想,于是有了感悟。三层递进,一篇动人的小短文就出来了。
 
4、开心记录

记录上周一些让人开心的事情:
  • 收到上班第一个月的工资啦,荷包终于有钱了;

  • 收到3笔小红书推广费用,香喷喷;

  • 买了几样苏芮生的护肤品,赶上活动,有赠品;

  • 收到初心酸奶的产品,6杯,喜欢~

  • 收到丁香妈妈在家早教游戏指南书,实用;

  • 收到一个小夜灯,是小红书置换,免费薅;

  • 获得得到电子书vip7天会员以及推广机会~

三、本周最大感悟 

分享几点关于工具的感悟,也是上周在群里交流比较多的话题。

1、是否购买听书会员

这个月读书月,读书类app在做活动,群里多次讨论是否值得入手某听书app的话题。

其实,入手值不值得,主要看个人是否有听书的习惯。如有,且认可这位老师,愿意长期听书,当然值得买;如果本身无听书习惯,因为优惠而购买,那大概率买了用不上,成为闲置,浪费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别人认为如何,而藏在自己的习惯里。

有固定的习惯了,可以花钱买工具服务于习惯,而不是为了新工具去培养新习惯(会带来痛苦)。
 
2、不要被工具的会员优惠迷惑

人很容易被创造消费需求。

当我们没安装某个软件时,压根不会想到要买软件会员。一旦下载,看到了优惠,难免心动。本来是没必要的,却被勾起了欲望。

不因优惠而下单,一定要因为真正需要,再购买。

3、本子和使用法

自从我在小红书分享复盘主题的笔记,经常有人问我,这个本子是什么,那个本子怎么样。

其实,我更希望对方问:自己处于xx状态/xx身份/希望用本子实现xxx目标,这样的情况下,适合什么本子。

问出这样问题的人,才真心想要买一个得心应手的本子,买了也才会真的用上。

如果只是随口一问,就算买了,用不上或用不惯,反而会质疑我,那个人是不是托?这个本子一点都不好用。

不用的使用人,不同的使用法,会有不同的工具推荐。不只是本子,效率软件,也是同理。

如果是我比较熟悉的人,我往往会多问一句对方的情况,再做推荐。这是我对提问者负责,为了给出更合适的建议。

四、本周反省 

公众号难得断更一周,今年以来,我更新公众号还算勤快。2月还有一段表达欲旺盛期。但自从3月尝试日更后、决定放弃日更时,我便进入了佛系更新的状态。

勉强日更,会让我陷入应付式状态,不顾及文章的选题是否合适、质量是否过关

而其实,大多数读者不在意我的更新频次,我也不喜欢把公众号更新当成任务。

然而,这段时间却有了拖延的心态。一旦没有养成持续更新的习惯,容易产生惰性——想打开编辑器时,觉得写文难,排版难,于是搁置。

只有到了不得不写时,才会真正来写。

但,换个角度,除了公众号,我还更新小红书,一周至少2篇。另外,每日复盘,少则300字,多则900字,其实我每日都在输出。

嗯,不苛责自己。但依然要提醒自己:尽力做到公众号每周2~3篇更新,日常之功不能断。

五、下周计划 

1、输出:公众号更2~3,小红书更2
2、输入:读完《认知觉醒》《父母的语言》,听书2本
3、亲子:双语启蒙记录
4、健康:早睡早起
5、英语:听完芝士派英语《怦然心动》
6、健康:早起运动4次,一次10分钟以上

六、小结 

纵观上周,有一些开心,有许多思考,还收获很多喜欢的表白。

4月剩下的日子继续维持这样的状态,加油克服一些小毛病,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