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淑丽:让书香点缀流年(外三首)

 昵称73531636 2022-04-20
【总第168602期】


让书香点缀流年

文/吕淑丽
健康的体魄通过锻炼来造就,健康而又高尚的心灵如何获得呢?唯有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精神上的源泉,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定为每年4月23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1995年11月15日将每年4月23日正式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读书,翻开历史的文本,带你走进诗词的世界,品读不朽的名著,破解学习的密码……
人类成熟的文明,主要靠文字,文字的选择汇集了书籍,如果没有书籍记载,那么我们祖先的杰出智慧,早已随风飘散,杳无踪影。大而言之,没有书籍,历史就失去了前后贯通的缆索,小而言之,没有书籍,人们就很难成为有视野,有见识,有智慧的人。
中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书书籍似乎已经具备了一切条件大量印刷,收藏,传播。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书遇到了太多的生死冤家。
例如,朝廷焚书,战乱毁书,水火吞书,虫蛀,难于抵挡自然因素,都成为书的克星。
两百年的积存,可散之一朝,三千里搜集,可焚之一夕。这种情形是命运的缩影。
籍裂以为枕,熟以火为炊。意思是书是露天的枕头,做饭时的柴火。要保存在马蹄烽火间谈何容易。正是这几个藏书家的人格力量的支撑,才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今天的天一阁就是历史见证。
天一阁藏书楼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创始人范钦,天一阁在古代的藏书楼中,论时间长短,中国第一,亚洲第一。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郑板桥却说,“读书过万卷,胸中无适主”。意思是书读多了,失去主见,无所适从,反而有害,其实他们说的都对,关键是“会不会”读书。不会读书就成了两脚书橱,“二十四史”中的《南史陆澄传》记载,“澄”(陆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这就是两脚书橱的最早出处。这样的两脚书橱,于社会何用,于个人何益?
读书是非常广泛的事,读人,读世,读自己都是读书。
有人常问起,看那么多书能记住吗?对此我的回答是“不必记住,”而他们不解,“不记住有啥用,任何书本文字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作者对社会,自然,人生领悟的总结。
易中天说过,读书分为谋生和谋心两种,谋生的读书是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为的是找个工作,这不是真正的读书。而谋心的读书是为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不带功利去读书,才能有不一样的人生视觉。读书越多,越有敬畏心,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读,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文天祥在训子文中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后,煞几无悔。读圣贤书,不是学做事,而是学做人,这样才能算读书的真谛,无愧于天地。如果一定要给读书一个所求,这就是唯一的目的。经典书籍,犹如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人倾慕。生活需要我们不断追求,生命期待我们莽然回首,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应该放慢脚步,让读书成为一种有限生活,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养,是一种内省,是一份自查,更是一种享受。找个角落,静下心来,够点一根孤烛,让自己完全沉浸在书香笔墨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万物,用心去感悟生命,让自己浮荡的灵魂归于平静,保持一份纯洁向上的心态,享受细雨,享受阳光,享受生活。人生百年,弹指刹那,一切都会消逝,唯有读书留下的思想永远闪耀光辉。
 
雨伞
举过头顶,因为
承受暴晒,雨淋
这一辈子
从来没有受宠过……
道路
交通的血管延伸各地
暴晒,碾压
不分昼夜……
煤块
不规则形的黑
在地下沉默多年
挖出来
就火了
烤暖民间……
作者简介
吕淑丽出生于80年,热爱东北这片热土,偶尔写东西舒发自己情感,每天忙忙碌碌但很充实。时间就像潮水冲刷着记忆,慢慢沉淀下来都是生命的智慧,不去攀比,只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岁月静好,不忘初心。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