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14岁女生被校园霸凌、重度抑郁,不敢上学,怎么办?

 扶禾心理教育 2022-04-20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1

学生背景

C同学,14岁初二女生,来自广东,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人际冲突。学生性格内向敏感,不敢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被同学孤立、排挤。遭受校园霸凌后,就不敢回去学校,认为回去后会被班上同学故意针对、殴打。

2.情绪困扰。初二下学期开始休学,在休学期间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遇到困难时,情绪十分不稳定,很容易哭泣,特别痛苦时,会出现自伤行为,拿刀划手、经常用手抓头发。

3.过度依赖父亲。该生小时候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生活,对父亲十分依赖,不愿意离开父亲,不想长大;母亲也比较关心孩子,父母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自理能力。

4.生活作息不规律。休学在家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基本上就是吃饱了就回房间玩手机,玩累了就睡,睡醒了接着吃的状态。

5.缺乏学习技巧。该生受到校园霸凌后,应对方式是逃避、压抑,用离开学校的方式回避人际冲突,后来断断续续回学校上课,但无法适应校园生活,听不懂老师讲课,经常旷课。

2

咨询分析

原因分析

a.被群体孤立,引发心理上的不适。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具有亲情、友爱和爱情等情感需要,不能生活在一个情感的孤岛上,这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同理。个体若长期生活在一个完全被孤立的环境,缺乏社会支持力量,就会产生心理的不适,引发抑郁,怀疑自己,继而轻生。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脆弱、不成熟,一旦遇到危机事件,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b.重度抑郁。重度焦虑是重度抑郁的伴随症状。重度抑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反应低、缺乏兴趣、自责、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同时也会对他人出现回避行为、害怕沟通、悲观厌世。这些症状严重阻碍了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c.家庭因素。该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是纵容型家庭教养方式,纵容型父母通常对孩子的要求很低,但对孩子的需求反应很高,经常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溺爱。该生过度依赖父亲,一旦遇到挫折,就会退缩,回到家庭,缺乏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由于纵容型家庭未能合理引导该生成长,导致该生缺乏行为和规则的边界,导致该生无法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判断依据

1、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2、入学时父亲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矫治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2.自信心培养

3.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4.建构学生力量感

5.抗挫折训练

6.情绪控制训练

7.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3

1、心理疏导,解决与父亲依恋共生以及人际关系冲突的问题。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探索与父亲依恋共生的深层原因以及人际关系互动模式矫正。

其次,通过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梳理她的成长经历及惯用思维模式和应对模式。带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她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同时,探究学生内心敏感脆弱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

然后,通过心理课和文化课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坦露心扉,增强其心灵交流和性格培养,对其自我认识不足进行分析和引导,能够清晰认知自我形象,能够把内心痛苦清晰化,让内心有力量感。其余则引导学生能正确地认清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等。

最后,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独立能力和自控能力,改变学生行为。

2、学习能力提升,解决基础不扎实问题。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逐步提升该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该生人际互动模式,从消极退缩到乐观积极地和老师互动转变,增强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最终落脚点还是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3、通过行为训练,解决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友爱同学,相互帮助

  •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养成良好遵纪习惯

  •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兴趣爱好培养

  •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4

后期反馈

C同学经过6个月的心理疏导、行为训练、学习能力提升,已经回到校园学习了。

父亲反馈:

女儿现在的动手能力强了很多,能够回到学校上学了,学校再也不是我们家里的敏感话题了,孩子除了刚开始回到家会抱怨我:为什么要把我送去扶禾,是不是不想要我了等话题。经过一段时间后情绪状态就好了很多,现在还会自己学习做饭给我吃,感觉女儿变化很大,长大了,懂事了好多。

现在,孩子开朗活泼了很多,也有了自己一些好朋友,有时候还会带同学回家吃饭。感谢扶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