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一种站桩适合自己?

 太行森林 2022-04-20

可能大家在搜索一些站桩的文章时候会看到许多种站桩的方式和名称,但刚接触时不知道哪一种才是对的,自己比较适合哪一种。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供一个这样的思路:从这些站桩方式的共同点入手。

站桩这个动作,大家应该都有个共识:站桩的时候重心要比正常站立时低一些,并以屈髋屈膝来实现。

Q:那低重心指的到底是多低,屈髋屈膝要屈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先来看下屈髋屈膝,

屈膝很好理解,即把膝盖作一点弯曲;

屈髋,指减少躯干与大腿前侧之间的角度,即让屁股往后移动。

图片

我们从站立位直接屈髋站桩的过程中,有两个容易出现的问题:

1 腰椎主动往前顶

图片

2 腰椎往后弓

图片

腰椎往前顶,是在屈髋之前腰椎先紧张了,靠撅着屁股来实现屈髋;

图片

腰椎往后弓,是在屈髋之前肩膀先紧张了(耸肩),靠弯曲胸椎和腰椎来实现屈髋;

图片

虽然以上两个现象也包括了屈髋和降低重心,但在屈髋之前,我们动了其他的关节部位,也就是不仅仅只是屈髋,而是靠胸椎腰椎做出来补偿后的屈髋,这个专业名称为代偿。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代偿呢,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动作模式和日常习惯,造成的髋关节的灵活性和骨盆之间的联动性下降(如何改善髋关节的灵活性,详看这篇文章)

再来说下低重心,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和关节灵活度都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按同一个标准去站,不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重心的高度也会由于每个人的差异化而有不同的高度。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前面的文章写到,站桩时第一原则是安全性,如何去实现,就是通过找到适合自己的桩高。

所以,如何以当下的这种身体状态,去找到适合自己的站桩高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通过从体前屈的位置把上半身拎起来实现:

图片

动作意义:在脊柱放松的体位前提下,避开了上述提及的各种代偿情况,去获得一个低重心的站桩高度

动作步骤:先做出一个体前屈,通过抬头、拎手让上半身回到直立位置

动作要点:

先做好体前屈,动作要点看这篇文章;站桩的准备动作

抬起时,全程保持重心始终在足底中间;

以直立时脊椎整体没有紧张的高度为准;

留意起身时,膝盖要对着脚尖方向;

不用以我的重心高度为准;

怎样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

此时的站立高度会比平时站立低一些,膝盖有一些微屈,这个就是属于你的桩高;

一开始可能你会感觉和站立时非常接近,但只要你感觉膝盖不是完全伸直的就可以了。

从3~5分钟开始站,逐渐到10分钟。手可以放在身体两侧或者小腹前;全程感受脊柱放松,把全身的重量都交给足底,同时,在站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压力在足底中间。

做完用1.2分钟体会下身体的感觉和没站之前有什么区别。我自己是喜欢,练完坐下来休息体会。此时腹腔会有一股暖流从上往下走,脚就开始暖和起来。

当你找到适合自己的站桩高度之后,其实也就获得站桩的基本要素。

现在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哪一种站桩方式适合你?你可以在适合你的站桩高度去尝试不同的站桩形式,因为在你合适的高度会更容易找到站桩的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