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君子惟阳也。 译文:君子只想公开论战。 释评:君子凡事公开,从没有个人的秘密。事实是,光明磊落的人格,在封建官场是一种“另类”,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博弈需要隐秘一些,轻易暴露目标,取胜的难度就要增大了。博弈有多种方式,只求一种而不计其余是片面的,也是不利的。做人的表率,博弈的成就未必突出。 《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小人惟阴也。 译文:小人只愿暗中较量。 释评:一切都在背后进行,小人对此无比“执著”。暗中博弈可令对手疏于防范,给其致命一击。在意名声,就难出重手,只求结果,会不择手段。博弈本有正义与不正义之分,但封建官场的黑暗使之变得无关紧要,这对小人无疑是一种鼓励。一心为私的博弈,不敢暴露在阳光下。 《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大谋不隐。 译文:大的谋略不需要隐藏。 释评:将谋略公之于众,这是有大智慧者自信的表现。不隐藏谋略,其实是更高的谋略,平常人难以识之。博弈到了无法隐秘之时,谋略就要更具针对性,貌似违反常理的做法,人们更会受到感动。大的谋略需要大的胸怀,如果不肯放弃私怨,那么就不能让人们接受自己的主张了。 《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大争必辩。 译文:大的争斗一定要辩驳。 释评: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公开的博弈是避免不了的。不把对手的谬误当众驳倒,人们就不知事实的真相,自己便占据不了舆论的高地。博弈不只有肉搏,更有口战,能文能武才可立于不败。成大事者都会表现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一旦宣传成功,敌人就会不战而溃了。 《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假正攻之。 译文:凭借正当手段攻击人。 释评:博弈一旦公开,手段就要受到制约了。阴损的招法为人谴责,用之就会成为天下人的敌人。手段的正当,并不能说明目的都是无私的,伪君子总是假借正义的名义。其实,正当的手段完全可以制敌,迷信邪术者完全是人品所致,只要理直气壮,就不必在其他方面做手脚。 《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示伪惑之。 译文:运用伪装迷惑人。 释评:在公开的博弈中,需要伪装的东西更多。对手是明确的,迷惑对手就是首要的任务。伪装有高下之别,不让对手看出破绽,这是博弈制胜的关键。展示假的,意在隐藏真的,行为公开,却求掩饰内心。公开的博弈并不简单,用智慧去识别真伪,人们才能不入他人布下的陷阱。 《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上而阳为。 译文:上司会公开博弈。 释评:把权力作为博弈的资本,这是封建当权者高胜率的秘诀。在封建官场,上司认定的对手是孤立的,他们得不到同情和帮助,结果多是失败。上司不怕他人公开抗争,更不能隐忍,一旦他们心有不喜,便要当场发作。上司的博弈虽是公开的,却是最不公平的,人们切不可轻易卷入。 《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下而阴为。 译文:下属会暗中博弈。 释评:封建官场的博弈不会因为充满危险而停息,对下属而言,博弈是他们迁升的必由之路,没有理由不拼。把博弈转入地下,把野心埋在心底,这是一种策略,对上司阳奉阴违,对他人假意示好,这是一种愚弄。无欲无求的下属是罕见的,刻意表现自己的“不争”,其人必有大求。 《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不为乃略。 译文:不作为是一种谋略。 释评:封建官场是一个大舞台,表演是官场中人的基本功。宣称不作为的人,演技并不高超,不作为等同于放弃高官厚禄,而这正是官场中人最为看重的。公开的秘密不怕别人揭穿,敢于表演才能留在舞台上。谎言不可不说,博弈不可不为,这是封建官场的真实状态,更是为官者的信条。 《官弈经》之《阳弈卷》 原文:不避乃败矣。 译文:不避让是一种失败。 释评:多回合较量是博弈的特点,一回合的输赢决定不了最后的结果。把博弈视为短期战斗是不对的,为了长远,人们应该忘记一时的失利,做些必要的避让。保留博弈的资格,要靠避让完成,宁为玉碎,博弈就到此结束了。失败先从理念开始,固执不让是教条的,也是迂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