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实录|《祝福》课堂教学实录(三)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2-04-21



执教:王  岱

老师:好,下一组。

学生: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可悲值得同情的祥林嫂。

老师:可悲,值得同情的祥林嫂。

学生:因为这篇文章是倒叙手法,他先是讲述了祥林嫂的结果,最后她成为了一个乞丐,就是说明她对这个社会以及这个环境已经绝望了。在文中第十段第十五段,她和那个文中的“我”几句对话,祥林嫂问文中的“我”,就是说有没有什么地狱之类的,然后下了地狱死掉了一家人,能不能见面之类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受封建迷信影响很深的妇女形象,从她问文中的“我”死掉一家人能不能见面,说明她内心已经到了一种很绝望很孤独的境地,而且她问文中的“我”,能不能见面,说明她想和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孩子都能团聚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文中的“我”回答她,说不清楚,含含糊糊的回答她,说明文中的“我”对她有一种同情的态度,既是突出了祥林嫂的心情也突出了“我”虽然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但还是不能为祥林嫂做出一些什么事情来,不能改变也不能帮助她,说明祥林嫂是一个可悲可同情的人。

老师:你刚才说的这一段,大家一起来看,文中的这个“我”,一开始是说不清吗?大家一起来看,看一看,祥林嫂问他的时候,他一开始是说不清吗?

学生:一开始说“也许有吧。”

老师:有的是什么?

学生:就是说有没有灵魂?

老师:哦,说有,为什么又说“说不清”了呢?

学生:说不清,就是文中的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就是有一种善良的一面为她着想。

老师:说有,就不善良了吗?

学生:是为她现在的处境着想。

老师:为她什么样的处境着想?

学生:就是想要寻死,对社会没有抱多大希望。

老师:是吗?请坐!再来想,那位同学,你们小组的那位同学来补充。

学生:结果她又问有没有地狱?鲁迅写的人物这时候就吱唔了,因为下面说“我”害怕她有危险,就是大约在别人祝福的时候,她感到自身寂寞。就是说明她那个时候对社会有一种绝望,就没有人陪她,她的家人什么的就已经不和她来往了。

老师:她还有什么家人?

学生:她婆婆。

老师:她的婆婆,哪一个婆婆?

学生:就是那个嫁给……

老师:逼她嫁给贺老六的那个。

学生:对

老师:她婆婆是吗?

学生:对。

老师:把她嫁出去了,她们之间的确就没有关系了。好,请坐!她为什么说到有没有地狱的时候,“我”改变了回答?一开始说有没有灵魂?说有,为什么问到有没有地狱的时候,“我”就说不清了呢?刚才那位同学说同情祥林嫂,我觉得这个事没有什么问题,但为什么说不清?

学生:我觉得是因为文中的“我”想给祥林嫂一种希望吧,当她说地狱的时候,如果“我”说有的话,她可能就受那种封建的思想,觉得自己会入地狱什么的,如果说没有的话,可能会给祥林嫂一种希望,希望她以后的生活不会受到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

老师:入地狱怎么可怕了,祥林嫂?

学生:她那种封建思想就可能觉得入地狱之后会受到很多惩罚。

老师:什么样的惩罚?

学生:被分成两半什么的。

老师:为什么被分成两半?

学生:因为她改嫁了两次,不是不是。改嫁了一次。

老师:好,请坐!对,这样就讲清楚了,她为什么害怕入地狱,是因为要被锯为两半。她怎么知道会被锯成两半?那位同学来说。

学生:后文那个柳妈给她说的,柳妈说她改嫁了一次到地狱里去,把她锯成两半,分给她的两个丈夫,她的那一套理论,给祥林嫂很大的恐惧感,“我”在这个地方是想给祥林嫂留一个生存下去的希望,就是不让她彻底的绝望,彻底地觉得这个世界是非常的黑暗,自己没有活头,给她留一个活路,所以说他没有肯定地狱是有的,用了一个这样的回答。

老师:“我”没有说有地狱,是给祥林嫂留一个活路是吗?

学生:是,我感觉这个时候“我”在文中的角色实际上是一种,就是说他在这个对话短时间内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在前面他感觉就是说,之所以问他有没有地狱,他回答也许有吧,他是想给祥林嫂说一种在绝望之中生一种希望,给她活下去的希望,但是到了后面的时候,当祥林嫂问到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这时候文章中的“我”才幡然醒悟,自己想的和祥林嫂想的是完全不同的,他也许无意之中把祥林嫂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思想上,祥林嫂想问的就是如果她入了地狱, 如果她们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话,那么在这个悲哀的世界上,她就不用留着,还不如过跟家人快乐地见个面的生活,这个时候作者就开始为了想让祥林嫂别相信这个鬼神,所谓的鬼神之说,想让她活下来,然后他决定翻过先前的话来,然后说实在说不清。

老师:嗯。

学生:我感觉这个地方呢,他是否暗藏了一种对比, “我”在文中是一个进步的,有着先进的文化思想。

老师:你怎么知道?

学生:前面不是说四叔说他是一个新党。

老师:四叔说“我”是一个新党。

学生:第一段,说的虽然是康有为,但是可以说当时应该暗示“我”是康有为这种,被康有为的新党思想所支配,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就是说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说后来“我”觉得四叔骂祥林嫂谬种,也有骂他的成分,所以我觉得他有一种进步的思想在里边。

老师:你从四叔与“我”的对话能看出我有一些进步。

学生:对,进步的思想。

老师:但四叔没有骂他是新党吧?

学生:四叔骂他了,骂他了,借骂他来骂康有为。

老师:指桑骂槐。

学生:对。但是连着顺带也一块骂了。

老师:连他也一块骂了。

学生:我觉得既然他代表着一种进步的思想,然后他对待祥嫂的这种态度,就是纯粹的,她在文中第十段,以及后边纯粹想要帮祥林嫂,与后面写的祥林嫂一生的回忆之中写到的,受封建压迫的鲁镇人,还有那些压迫祥林嫂的人,还有四叔和四婶对待祥林嫂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一个对比,而且我感觉他有一种先进的自由的思想,和老旧思想的那种对立,我也不大清楚。

老师:你是在讨论“我”的进步了。

学生:我觉得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了,其实她不是想要一家人团聚,然后开心在一起,她死了下地狱,她的两个丈夫就都在地狱里等着她了,柳妈就说阎王只有把你锯开分给他了,其实这句话她是在担心,她到底会不会被锯开分给他们,而不是她向往和他们幸福的生活。

老师:好,请坐!大家看一看,她害怕入地狱,是害怕被锯开,这个思想是谁给她的?

学生:是柳妈。

老师:是柳妈给她的,这对祥林嫂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给祥林嫂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我觉得我可以解答刚才那个男同学提出的问题,就是我是这么想的,我查了查课外资料,《祝福》出自鲁迅的小说叫《彷徨》,他受到五四运动的洗礼、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我觉得他这个彷徨是不是一种他怀着这种启蒙思想到社会中,想拯救人民群众,但人们受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他是彷徨于这种启蒙的思想,能不能把他们从这种苦痛中解救出来?我觉得虽然有对立,但鲁迅也不知道能不能来消除这种矛盾。

老师:鲁迅自己也有一些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他也处在彷徨之中。在这里我还想给同学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去好好地读作品,必须自己渗到作品中去,用自己切实的体验去读它。有很多的解说的东西,可能是悬挂在我们头上的一个紧箍咒,它可能还真的帮不了我们,所以同学们的自身感受是最重要的,有些东西是要通过自己去悟的,你自己去悟,慢慢地化开了。比如说,刚才好像是那位同学,说人们咀嚼祥林嫂失掉儿子的那种痛苦,是不是从字里行间去咀嚼它,这才是你们真正的收获,就是作为一种文学的鉴赏,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审美,有时候你读了一些理论上的东西,它反而成了一种禁锢了,要注意这一点啊。咱们同学注意,刚才说柳妈给了祥林嫂更大的压力,这个柳妈是干嘛的?也是个下人,她给祥林嫂支的这个招,内心是想帮助祥林嫂,结果怎么样了?反而害了祥林嫂,让祥林嫂进入了一种更深的痛苦,什么样的痛苦啊?欲死不敢,欲活不能,进退两难的地步,想活活不了,想死不敢死。这是为什么?是神在控制,这就是鲁迅的一种深刻,什么样的深刻?她把这种矛盾反复地来给您展开,一层一层地加码,你要再嫁,就违背夫权;你要守节,但是她婆婆要把她嫁出去,这是违背族权?祥林嫂怎么做都是错。嫁了之后这层矛盾鲁迅还不过瘾,他还要让祥林嫂再惨下去,就是你嫁了之后,你也有罪了,有了灾难。神还不会饶恕你,还要把你一锯两半,是不是又是一层痛苦?这样看祥林嫂的确是一个悲剧啊!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对祥林嫂?那位同学。

学生:就是通过刚才各位同学所说的,我觉得这篇文章最大的应该是祥林嫂的迷信,然后再通过刚才那个说法,就是说给祥林嫂提建议,提的建议是让她捐门坎,而根据之前的一段话,门坎的价钱是大钱十二千,而祥林嫂的工钱是一千二百七十五吗?大约也是这么多钱,而祥林嫂没有这么多钱,去捐门坎,就说明迷信思想在她心中的根深蒂固,捐过门坎也就是到地狱过得安稳,说明一方面迷信思想压迫着她,而另一方面迷信思想又救她,因为有这迷信思想她才会去捐门坎。

老师:到最后救了她了吗?

学生:没有。

老师:好,请坐!这说明祥林嫂到最后迷信思想禁锢着她,她并没有摆脱,她为什么抗争再嫁,那是用封建礼教来去抵抗封建,大家再想一想,祥林嫂到最后死了,她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杀她的凶手是谁?

学生:社会。

老师:社会?社会是谁?

学生:我认为害死祥林嫂的是文章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是,都可以不是。

老师:为什么都可以是?

学生:因为当时那个社会很封建嘛,所有的人都认为那样是错的,所以所有人给她戴上一个枷锁,所以使她挣脱不开当时思想的那种束缚,所以说所有人都是,但我认为所有人又都不是。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他们没有直接地造成祥林嫂死亡,他们只是在当时的社会,在当时的那个思想上做出他们认为正确的决定,所以也可以说他们不是凶手。

老师:好,请坐!这位同学说了一句话,叫都是,都不是。也就是说她所生活的社会具体到这篇文章中就是鲁镇,都是,我们来数一数,谁啊?

学生:四叔和四婶。

老师:四叔、四婶,还有谁?

学生:柳妈。

老师:柳妈。

学生:卫老婆子、婆婆,小叔子,鲁镇人,短工。

老师:大家想一想他们对祥林嫂是打了,是骂了?没有,没有,这是最可怕的了,为什么最可怕?祥林嫂的悲剧是非常悲惨的:她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好像没有人承担这个责任,别人都没有去骂的,都没有去打的,但是每个人都在加给她一些思想的重负,折磨她,无形的压抑她,对,是软刀子,除了这些人还有没有对祥林嫂负责任的?

学生:“我”。

老师:“我”,还有吗?社会,还有吗?

学生:思想,封建思想。

老师:封建思想,还有吗?

学生:我觉得还有她自己。就是文章很多地方就是从她自己的一些思想中体现出来,比如说封建迷信,她信柳妈给她说的那个问题,然后她就去询问那个文中的“我”,但是当时文中的“我”,并不知道她询问自己的目的,最后吱吱唔唔的告诉她,后来也说了“我”也说不清楚,文中的第十六自然段,也写了我的心理描写,就是说……

老师:她自己给自己……

学生:她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一些压力和思想上的那种痛苦。

老师:摧残。嗯,很好,请坐!同学们大家看祥林嫂这个悲剧,她的可悲之处是什么?她的恐怖之处是什么?就是祥林嫂的这个世界是很惨的,但是没有人直接给她捅刀子,这是最可怕的。祥林嫂这个事件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但是鲁镇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平静的,最多骂一声谬种,没有人悲伤,没有恐怖,没有恐怖是最大的恐怖。还有祥林嫂自我的摧残,你看四婶不让她去摆贡品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呀?“祥林嫂你放那儿吧”,最后呢?

学生:“你放这吧,祥林嫂。”

老师:“你放这吧,祥林嫂”和“祥林嫂,你放这吧”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第二个突出的是你放下吧,第一个突出的是祥林嫂。

老师:语气呢?

学生:语气她加重了。因为她第二次突出,你放这儿吧,捐的门坎并没有什么用。

老师:在这里四婶对祥林嫂的这些话 ,我讲过并不是责骂,但是它胜于责骂,更可怕的是祥林嫂是吧,不让你干不落得清闲吗?但是祥林嫂自己过不去。她就没有作为一个平等的贡神人的身份,她自己过不去。这有祥林嫂自己对自己的摧残,当然咱们同学刚才说得很好,是封建的礼教,这是最可怕的!这篇文章,可读的地方特别多,值得我们咀嚼的地方太多了,咱们一节课不可能结束,希望大家课下再来读!再来读,我们就能看出鲁迅实际上他重点不是去写什么事件,而是写这个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的感受。在看的过程中,人就消失了。人消失了,这是最可悲的地方。咱今天就到这里。 

老师:我觉得通过这节课,我们有必要再看一遍,“我还想再去看一遍”的有没有?没关系,不要给我面子啊,说实话(学生都举手)

真的我很欣慰,欣慰在哪里?不是我给你们讲了什么?重要的是你们想再去读,这是最重要的。好,我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作业,当然了这都是自愿的了,因为下了这节课我就回北京了,不会收作业的。就是大家你有没有兴趣再去研究,这节课文中的“我”没有很多的去谈,你可以自己去看一看,《故乡》我们学过了,比较一下“我”这一形象。这是给大家推荐的书,《呐喊》和《彷徨》,希望大家用心去读,坐下来静下心来去读,还有朱正的《一个人的呐喊》,大家也可以好好的去读一读,我觉得我们今天来看《祝福》,可能更多的是从看那个社会出发,去看《祝福》,鲁迅写的不仅仅是鲁镇,因为你读了《呐喊》、《彷徨》就会知道,鲁迅很多小说都是以写鲁镇为写作背景的,实际鲁镇是哪里?哎,就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托尔斯泰是俄国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可以讲鲁迅是中国的一面镜子。谢谢大家,再见!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