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息”-太极拳的精髓

 昵称60844275 2022-04-21

[作者按: 本文与(“放松”- 太极拳的灵魂) 一文属姊妹篇, 太极拳从性质上讲锻练的就是放松和调息的功夫, 上篇讲述“放松” 本篇则讲述“调息”, 即太极拳的呼吸运气。练习“调息” 如果方法不正确反而伤害身体, 这与各种各样锻炼身体的方式如果运用不当都会给身体带来损伤一样, 关健是要科学锻炼, 撑握好合理与适度。希望读者对本篇文章所陈述的内容切勿断章取意或刻意追求,太极者,无极而生,自然而然,即有为也无为。顺应身体内在的规律,这是锻炼之根本。也希望读者能从本文陈述的内容中获得益处或帮助,则是作者之宿愿。]

一,什么是太极拳的调息?

“息”是指呼吸之气,甲骨文字形像“鼻子出气”。太极拳在运动中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使得血管自动舒张,减少由于肌肉紧张、关节僵硬对血液循环的阻碍,实现气血通畅的效果。因此,建立在调身基础上的调息,就是通过呼吸的均匀、绵长,使得自己进入修炼状态,在运动中调节调整呼吸之气,使呼吸与招式的起落开合紧紧相随,并引领着行拳走架, 这是一种行气运身的功夫,也是太极拳的精髓。

俗话讲: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必散。这说明了形、气、意之间相依相存的重要性。太极拳作为性命双修运动是指身性双修,内外双修。也是对人的形、气、意、神的修炼。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行拳走架如春风摆杨柳,如秋风扫芦苇,如舟船行江河,如车辆下盘之弹簧。 气沉丹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气如车轮,腰如车轴。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等,以上这些论述都是太极拳先辈们关于太极拳修练及运行内气的拳理拳法,使呼吸与招式的起落开合紧紧相随, 并引领着行拳走架的拳理拳法。

关于先辈们的以上论述,作为太极拳初学者一般是无法完全理解的,对太极拳的学习了解只能是一层功夫一层理解和认识,所以,要深入学好太极拳,就必须在如何调息的拳理拳法上潜心学习并逐步运用。学练太极拳是学练松功,学练气功,是一种以动导气在运动中行气运身的功夫, 放松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内气畅通运行, 这种行气运身的功夫也称为拳式呼吸或拳式调息。“心为令,气为旗,”用“心”令“气”旗来引领行拳走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舒适鼓荡,神气内敛,其健身祛病,益寿延年,无意阶及神明而足矣。

人的呼吸的方式主要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腹式呼吸又分为顺腹式呼吸及逆腹式呼吸,以胸廓的扩张收缩为主的呼吸方式,属于胸式呼吸,以腹肌(以小腹为主即所谓丹田)的收缩和舒张为主的呼吸方式,属于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凸起, 呼气时腹部凹入,而逆腹式呼吸则相反,吸气时腹部凹进, 呼气时腹部突出。练习太极拳一般采用逆腹式呼吸,因为逆腹式呼吸更有利于以动导气,通过“气沉丹田” 并以内气为主升降与鼓荡,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气遍身躯不少滞”, 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新陈代谢旺盛,内力強劲铢积寸累,健身延年相伴相随。

二,在太极拳运动中怎样正确掌握调息?

作为太极拳修练者,怎样才能在行拳走架中正确学好用好太极拳的调息呢?首先要做到鼻吸鼻呼,改掉口呼鼻吸的习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鼻吸鼻呼比口呼鼻吸要好,在生活中对身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在拳架还沒有习练纯熟时,不要去练习逆腹式呼吸,宜采取纯自然的鼻吸鼻呼,不要在意是胸式呼吸还是腹式呼吸,即:微闭嘴唇舌尖轻触上腭,用鼻子顺应身体内在规律自然地吸气呼气,并养成习惯,心意则完全放在拳架的修练上。当太极拳的动作做到圆活松柔,招式熟练正确,自然呼吸也能相对做到深、长、细、匀,不会因为连续运动而引起气喘现象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太极拳的调息阶段。

太极拳的调息一般来讲是有意呼气,无意吸气,是一个很均匀,很缓慢的过程。总的原则就是“开吸合呼, 起吸落呼”也可以是“合吸开呼, 起吸落呼”。

动作外展(开)为呼或吸,内收(合)为吸或呼,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为呼,蓄劲为吸等,这在实践中并不是一成不变,在开合起落动作的时间较长时,为了顺应身体内在自然规律,也会经常数次地反复吸呼自然換气,就是说每一开或合的动势并不完全等于一次呼或吸, 多次呼或吸也可配合某一开或合的动作,虽然调息“意”重在呼,但要求必须自然。在一开一合之中,开也可以呼,合也可以呼,开也可以吸,合也可以吸,总之,一定要顺应身体内在自然规律,每一开合起落之动都是在导引气的吸和呼,使呼吸与身体四肢的起落开合紧紧相随, 做到不弩气,不憋气, ,呼吸细、匀、深、长,转换平和,务令顺遂,生生不息。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既有为又无为,以动导气不刻意,适可有意又无意。

为了更好地在行拳走架中掌握调息,也可以单独专练开合呼吸,即:沉肩坠肘两手臂张开吸气, 合拢呼气, 松腰落胯抬腿吸气落腿呼气。每次练习五到十分钟,可以想起来就练几分钟, 不练也行, 不刻意追求, 目的就是培养这种调息自然地运用在行拳走架中去。初学逆腹式呼吸练习,呼吸一定要自然,切勿強行深呼吸或用力去呼吸,否则有害无益。练习调息不能性急,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有为自然功夫生,无为自然之道成。

三,调息的功用是健康与力量的渐进。

李亦畲先生在五字决“气敛”中论述到:“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亦散乱,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而非以力使气也。”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讲:“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气” 通过直接吸取并炼养成内气有利而无害,内力通过日积月累的松柔修炼而得之有余。人的呼吸之气,通过动作导引“开吸合呼, 起吸落呼”等,日久必能生成充盈之内气,使之意到气到劲到。杨澄甫先生形容太极拳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种体感心悟如果沒有“气”的鼓荡,是完全无法去领会的。

通过长期行拳走架的调息,人体“气息”的力量,就会相似于水和风的力量,太极拳前辈郑曼青说到:围墙是很坚固的,水深不过是半腰,只要经过它荡两荡,墙也就倒了,台风来了,什么东西都能被拿起来,……,气是慢慢地积上去的,不可求多,好像一张纸一张纸叠在桌上,并不觉得,每天堆一张纸在桌上,摸也摸不着,积上十年,你看看这叠纸有多高,一年就可观了,它是慢慢积上去的。他还说到: 各位想一想,人身是由“气”和“血”所组成,养气则气旺,就能生血,经脉也能够畅通,这就没有病了。一切健康人的五脏一直连到头部、眼睛、耳朵、牙齿,如果气血经常灌注到各个部门去协调,哪会生病?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好处。

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经过松柔稳静慢匀轻,行云流水精气神,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反复习练,不练力而长力,不练快而能快。 “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则此拳成矣。”进入此境界,无论练到哪个层次,皆可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显见,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瑰宝,练习时如果离开虚实开合的调息鼓荡,就无法练养出真正的健康和力量,无法练养出刚柔相济,静如山岳,动若江河的特质。所以,“放松” 是太极拳的灵魂,“调息”则是太极拳的精髓。

正是:

稳静安舒轻灵松,开合变换自然中。

柔若无骨神贯顶,行气九曲调息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