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捞饭麦仁

 zsw77792 2022-04-21

捞饭麦仁金裹银这些粗茶淡饭养大的人,不知道啥叫可怜

原创 雷树萱 贞观 2022-04-19 12:48

图片

吾乡风俗,年三十黑里,要给先人牌位前献一碗捞饭。先把米搁锅里煮,等米心开了,再捞出来在甑箅上蒸熟。长安杜曲寺坡村有个薛宝辰,宣统时当过翰林院侍读学士,临死前写了一本《素食说略》,其中就提到这种做法:

先以水煮米,米心微开,入笼蒸之。此常法,亦通行法。诗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可见古人吃饭,其法亦不过如此。

我舅家那地方不产米。我妈说,他们过年就做小小一碗捞饭,过了正月初五,给几个娃们一人分一点,就着夏天晒的“酸马齿”(即马齿苋)吃。为啥要就这个菜?“过了初五六,没有豆腐没有肉”,除了这,再没啥菜了。

图片

■ 马齿苋,白鹿原上叫马儿菜,西安叫蚂蚱菜,吾乡叫酸马齿,土话念成“酸抹子”。麦熟始生,可鲜吃,可晒干放到冬天吃。

以前乡民过红白事,待客也吃捞饭。我们那里老人去世,忌讳说“死”,都说“老了”。但相互间能开玩笑的人,又不免拿“死”逗笑,有时候就说到捞饭。比如把孝布叫“捞饭证”;某某的“捞饭瓮倒了”,就是说这人死了;“几时吃你的捞饭呀?”意思是你啥时候死去呀。各地都有类似的说法,长安西部近山一带叫“吃蒸饭”,富平有的地方叫“吃圆馍”。那时候的人,难得吃一顿好的,碰上谁家过事,饭菜又好,又不花钱,简直了。农村人都知道:秋夏两忙过事吃得最多,过了正月初五待客吃得最少。我们村有人国庆节给儿子娶媳妇,正是秋忙天,直接吃“拉脱”(断供)了,传为笑谈。

到我记事时,红白事已经不做捞饭了,都是蒸米饭,但还习惯性地叫捞饭。那时的婚宴要吃红豆米饭,大米加上小豆、柴豇和花豆一起蒸,除了图个“红”,估计也是为省米。再往后都成了白米饭。杜甫诗里说: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黄粱,就是粟,就是谷子、小米,这在当时无疑是细粮。关于这句诗,我看到的注解都说是大米掺着黄粱(吾乡把这叫“金裹银”)。要是这样,无非还是为了省米。但我觉得,他们恐怕还吃不上大米饭,应该是给其他粗粮里掺了些黄粱。所以杜甫要专门把黄粱点出来,彰显故人深情。

村里人过事,先要请“执事”,桌子条凳、锅碗盘壶都由执事去各家借。最稀奇的是白事借耩子,停过棺材的地方,“起灵”后要用耩子象征性地犁几道印子。其他像接礼的,搭棚的,盘锅头的,也都有固定人选。蒸米饭是技术活,一般人拿不下,每次都是王鹏他爷负责。一个头范锅(土话念头凡锅,家用的最大号的锅。范,浇铸用的模型),上头套一个甑(念镜),拿面糊把缝隙糊严;锅里添水,甑中架箅,箅上摊米。蒸一会儿加一层米,还要拿准时间给米上浇水。大号的甑,一回能蒸一百斤米。

王鹏他爷,我父母叫二叔,叫“长孝他大”,我叫二爷。他有一套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我小时候硬是坐在他家院子,把那么厚两本书看完了,也不知道借回去看。有一回,他笑呵呵地跟我说:你回去问你婆,看她爱吃辣子不?这话没头没脑,他笑得又诡异,我就没听他的。后来才知道,辣子是我婆的外号。他蒸米饭的时候,村里人也跟他开玩笑:二叔,几时再把你死了,谁给你蒸饭呀?

这老汉二十年前就不在了。现在村里人过事都请执事队、炊事班,拿电蒸箱蒸米饭。

我们村在辋川河边,有稻地。有的地方,米是缺物,就拿小米、麦仁、苞谷糁儿做捞饭。吾乡早年吃青稞麦仁、大麦麦仁,后来不种青稞、大麦了,就吃苞谷麦仁。苞谷碾磨成颗粒,小颗的叫糁子,做成稀饭叫“糊涂儿”、“糊涂子”;大颗的就冒名顶替叫麦仁。我小时候常吃洋芋糊涂,如今快三十年没吃过了。现在偶尔吃红苕糊涂,没有洋芋糊涂好吃。

图片

■ 商州人说: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吾乡把糊汤叫糊涂。我媳妇是山东日照人,他们把苞谷面糊糊叫糊涂。| 图源网络

到热天一般都煮麦仁。俗话说:麦仁姓张,越渴越香。这东西要早早煮好,凉凉了,端起碗连吃带喝,耐饥又解渴。薛宝辰《素食说略》里也提到这几种稀饭:

大麦仁粥,大麦碾去皮,或磨作粒均可,与豌豆同煮尤佳。青稞麦磨作小粒,煮作亦佳。玉米粥,玉米陕西名苞谷,碾成粒,煮粥尤佳。与山芋(秦中名曰洋芋)切块同煮,南山人名曰糊汤(糊读若互),终年食之。杂粮粥以此为佳品也。

前次我妈在超市买了一包麦仁,感慨地说:想起来过去那人就是可怜(土话,日子穷苦)。我一个人在屋里带三个娃,还要做地里的活。天天早起煮一锅麦仁,等不得熟,给锅底下架几根硬柴,就到地里去了。你几个放学回来,半生不熟、清汤利水的,就那么吃了。

我听了倒没觉得自己可怜。碎碎儿个娃,一天到黑光想着耍,啥心不操,只要吃饱穿暖,还有啥可怜的?现在活到操心的年龄了,再回头一想,还可以安慰自己:吃这清汤利水长大的人,光知道人活一辈子少不了艰难,就不知道啥叫可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