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集群视角下北京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黄金屋3399 2022-04-22

设施蔬菜是都市现代农业最有代表性的产业。北京在设施设备创新、栽培技术改良、新品种 培育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北京市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生产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蔬菜产业自给率不足两成,蔬菜生产基础 设 施 投 资不足、生产效益不佳、特色优势品牌不突出等问 题日益突显,亟需加大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力 度,保有最低限度的自给率和 应急保障能力。 2020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审核批准北京建立设施蔬菜产业集群,为北京市发挥产业集聚和科 技创新的溢出效应,为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近日,北京市提出在“十四五” 期间,实施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将蔬菜自给率提升至20%。农业产业集群是由空间上比 较接近的农业经营组织,由于产业分工形成的某 种特定联系聚集而成的有机群体,是新阶段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创新,蔬菜产业集聚 对区域蔬菜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已有研究侧重于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技术需求、产业化模式等方面,从产业集群建设视角开展北京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变化特征研究鲜 见。为此,该研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基础和产业集聚建设的条件,对标农 业产业集群建设要求,分析存在的差距,提出推进 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为 北京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高效 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北京建设设施蔬菜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

1.1 设施蔬菜在蔬菜产业中地位日渐突出

尽管受土地资源、生产成本等限制,北京农作物播种面积由2011年的30.10万 hm2 大幅缩减 至2019年 的 9.20 万 hm2,降 幅 达 69.4%,但 与 大宗作 物 相 比,蔬 菜 播 种 面 积 降 幅 相 对 较 小,约 53.3%,且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 积 比 重 自2011年的22.08%提高至2019年的33.79%, 增长了11.71个百分点。

目前,北京市蔬菜生产以设施蔬菜为主,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蔬菜播种面积的65.7%。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 比 重 自 2011 年 37.10% 上 升 至 2019 年 的 70.96%(表1)。且为扭转蔬菜生产连续多年下 滑局面,北京市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增强重要农 产品自 给 率,2020年,北京市蔬菜播种面积超 过 3.6万hm2,产 量 超 过 130 万t,比 2019 年 增 长 20%,恢复生产的同时,北京市还制定了《北京市 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工作方案 (2020— 2025年)》,加 大 现 代 高 效 设 施 农 业 用 地 支 持 力 度,推进设施蔬菜集群化发展。

文章图片1

1.2 设施蔬菜产业空间布局趋于集中

区位熵可反映某一产业在各个地区的专业化 程度。一般而言,区位熵值大于1,说明该产业在 该地区的集聚程度较高,专业化程度超过了总体 地区;区位熵值小于1,则相反。计算公式为:

文章图片2

式中:LQij表示区域i蔬菜产业j 的区位熵; qij表示区域i 设 施 蔬 菜 及 食 用 菌j 的 总 产 量;qi 表示区域i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Qj 表示北京市 设施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Q 表示北京市蔬 菜 及 食用菌总产量。计算结果显示,北京设施蔬菜产 业集中度在不断调整优化。2011年,北京市设施蔬菜主要集中在丰台、朝阳、大兴、昌平、海淀5个 近郊区;自2012年始,通州、房山、顺 义 开 始 大 力 发展 设 施 蔬 菜,而 朝 阳、海淀蔬菜面积大幅度下 降。到2019年,设施蔬菜主要集中在大兴、丰台、 房山、顺义、通州、昌平6个区。上述6个区设施 蔬菜产 量 占 北 京 市 设 施 蔬 菜 总 产 量 的 80% 以 上,近10 年 从 81.47% 上 升 至 86.30%。除 集 中度较高的6个区外,其他7个区的设施蔬菜生 产在全市 蔬 菜 生 产 功 能 上、品 种 上 互 为 重 要 补 充(表2)。

1.3 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组织化发展

北京现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有13个区、151个 乡镇、2089个村,设施农业经营主体2.32万个。 现有蔬菜育苗场98家,其中育苗规模500万株以上的有11家。主要集中在大兴、顺义及 通 州 区。 单体规模达到2hm2 以上的大型智能温室蔬菜工 厂化生产车间为4个,成立了国内首个蔬菜工厂 化生产技术研发中心。有蔬菜产加销一体化农业 产业化 龙 头 企 业 16 家,2018 年,单 体 规 模 达 到 2hm2以 上 设 施 蔬 菜 加 工 企 业 产 值 9.5 亿 元,主 要包括净菜加工、蔬菜腌制、速冻蔬菜等类型。

以 设施蔬菜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有28家,其 中,顺义区8家,延庆区6家,通州区4家。大部 分设施蔬 菜 休 闲 农 业 园 拥 有“绿 色”或“有 机”认 证,如王木营蔬菜种植合作社、北菜园、三分地有 机农场、美田阳光农场、纯然生态农场、顺沿特菜 基地、三生万物生态农场等,另有蔬菜产加销一体 化、以生产服务为主及购买服务为主的市级以上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9家,其中国家级25家, 市级14家。

文章图片3

1.4 设施蔬菜产业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大

北京设施蔬菜领域现有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 等条件平台11个。创造出了黄瓜每667m2 年产 2.6万kg的 高 产 典 型,利 用 无 土 栽 培 技 术 开 展 了 设施番茄高产试验示范,667m2 实现了38kg的 产量。近年来,农业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实现温 湿度自动控制、智能化施药、水肥一体精准施入。 在贮藏加工方面,重点推广了鲜活农产品产地商 品化处理、电商高效配送保鲜、蓄冷保鲜等技术,“十三五”期 间 农 产 品 采 后 损 失 率 由28.5%降 低 至16.6%。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大力推广生物防 治技术,农作 物 病 虫 害 绿 色 防 控 覆 盖 率 达50%。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共建设14个部级标准化 蔬菜生产基地,创建了一批蔬菜基质化生产基地, 基 质 化 示 范 面 积100hm2,建 设 基 质 化 栽 培 基 地 45家。以番 茄 基 质 化 栽 培 为 重 点,研 究 形 成 了 7套蔬菜基质化生产标准 化技术模式。 截 至 2019年底,全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达 93家,覆盖面积1900hm2。

1.5 设施蔬菜产业服务体系逐渐完备

北京市通过培育全科农技员队伍、建 立 以 供 销社系统“首都农资”连锁服务为主体的农资连锁 销售方式,推动服务“下沉”。形成了区、乡、基地 三级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体系,截至2019年,北京 市建有市级专业质检中心6家,区级综合检测中 心13家,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100多家, 实现了监管链条向村级延伸。

社会化服务方面, 现有提供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32个,病虫害专业 化服务组织16支,专职从业人员达300余人。并 探索建立了10多家产业化联合体。如,延庆区建 立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与营销流通体系联合 体”,由国有 龙 头 企 业-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牵头,组建了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服务、科技 创新、检验检测、电商销售、物流配送五大联盟,共同经营延庆区“妫水农耕”区域优质农产品品牌。 怀柔区的北京食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由10家合 作社成立,生产加工主体与合作社建立稳定购销 关系,参与入社农户共计600余户,年户均收入可 达3万余元。

2 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设施蔬菜优质不优价,“小特产”还不是“大 产业”

北京市高品质蔬菜的市场议价能力不足,蔬菜 生产经济效益有限,致使设施蔬菜市场出现优质不 优价现象。如2017年,北京市设施西红柿销售价格2.5元·kg-1、667m2 净利润4478.3元,均低于 周边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北京设施蔬菜生 产成本偏高。以设施西红柿为例,2017年,北京设 施西红柿每667m2 生产总成本分别比天津、河北 和全国平均水平高2603.0、232.5、380.1元。其 中,主 要 是 每667 m2 物 质 与 服 务 费 用 支 出 比 天 津、河 北 和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分 别 高 3009.9、 795.3元和1553.9元。而随着农业水价 综 合 改 革、煤改清洁能源、农业绿色发展等工作的深入推 进,北京农业用水、用电、用气等生产成本也在持 续上涨。此外,北京蔬菜生产的土地成本也明显 高于天津、河北(表3)。

文章图片4

2.2 设 施 蔬 菜 生 产 硬 件 不 硬,设施闲置和不足 并存

 京郊蔬菜设施从建设至今已有10余年,存在 设施陈旧、温室温光性能不达标、外覆盖材料的保 温性差等问题,急需更新换代。一 些 乡 镇 对 设 施蔬菜发展存在盲目性,注重硬件建设投入和设 施面积的扩增,但对实际生产成本和技术能力估 计不足,出现设施不生产反而比生产赔的少的现 象,使得部分棚室设施处于闲置状态。另外,远郊 蔬菜采后运输距离远,设 施 蔬 菜 生 产 场 地 的 水、 电、路、冷藏车和冷库等附属设施设备也存在配 套不足的问题,使 得 温 室、大棚建成后不能投入 生产,蔬 菜 采 收 后 只 能 在 地 头 销 售,价 格 大 打 折扣。

2.3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软实力不强,生产效率难 提

一是设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据调 研,园区建设和管理者大多不懂技术,而多数一线 种植户在60岁以上且文化水平偏低,设施高产栽 培仍靠传统种植经验引领。但不同品种蔬菜种植 方式与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对技术员水平要求高, 产业现有效益难以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二是设施蔬菜种植管理技术跟不上。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必然要将一部分粮田转为菜田。而设施栽培技术较复杂,没有相当时间的历练,难以掌握, 更不能高产高效。

调研显示,农户由于设施蔬菜 茬口安排技术缺乏,没有合理搭配设施与露地蔬菜采收时间,设施蔬菜生产优势无法凸显,甚至出现了亏损。三是设施机械化率不高。目 前,北 京 设施农业中的播种、育苗、移栽等工序可实现机械化,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的自动化机械均 处于试验 研 究 或 者 示 范 推 广 阶 段。北 京 市 蔬 菜生产农机化率仅为36%,远低于一般作物生产 95%以上的机械化率平均水平。

2.4 设施蔬菜生产规范性不足,产业链协作水平 不高

北京设施蔬菜以散户为主,其中超1/3棚室 转租为外埠农民承包,这部分农户种植品种结构 不统一,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产业链延伸拓展受限。从产业链协作水平看,产前蔬菜集约化育苗服务能力不足。例如,延庆区 蔬菜种苗年需求量为7500万株左右,该地育苗 场供苗能力 不 足30%。产中蔬菜病虫害防治的 专业化服务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服务组 织能力不强,服务队伍年轻,专业技术、实践经验 及与农 户 沟 通 技 巧 欠 缺。产后从事蔬菜生鲜存储、加工鲜切、包装流通、冷链物流等关联产业的 企业不多,蔬菜主要销售方式是批发市场及中间商,社区团购、订单销售、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方式采用率较低。

3 推进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的几 点建议

3.1 优化空间布局,重塑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

一是宏观上,采取北京为主、京 津 冀 协 同、链 接全国的空间布局方式。将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打造成高质量蔬菜供给基地、北方地区设施蔬菜生产“样板”。充分发挥示范园、专业镇、专业村 等增长极带动作用。重点发展大兴、顺义和通州 等蔬菜产业优势区,强化蔬菜产业地理聚集效应, 提高海淀、丰台和朝阳等区域的休闲旅游、人文绿色和科技示范的服务功能,稳定延庆、昌平和怀柔 等北京西北部区域的蔬菜生产基本保有量。二是 集群内部,应立足南菜园、北菜园和东厢菜园3个 传统蔬菜产区,充分发挥示范园、专业镇、专业村 等增长极带动作用,由点带面,推进园镇村一体化 发展。重点开展设施蔬菜产业高新技术、现代化 装备、优良品种展示,推动设施蔬菜生产与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为周边产业发展做好示范和经验总结。

3.2 增强科技源头供给,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是加强设施蔬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组建 设施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攻关团队。 围绕北方地区设施蔬菜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温室 设计及配套装备引进及研发、产后贮运及保鲜技 术研究等蔬菜生产关键环节,系统梳理瓶颈技术 问题,组织实施一批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二是加 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相关 企业围绕高效设施开展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利用企业的快速复制和创新能力,加快种业、专 业化资材、设备、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三是建立 政产学研融合发展长效机制。发挥北京设施农业 科技服务联盟作用,集聚北京市领域单位,组织各 类产业链对接活动,推动政产学研合作。通过举 办大型设施蔬菜行业各类活动,包括研讨会、观摩 会等,提升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的显示度。

3.3 提升营商软硬件环境,筑牢产业发展新根基

一是提升设施蔬菜硬件水平。因地制宜采用 新技术对原有老旧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温室 结构和环境调控性能。新建设施尽量以经济实用 的 大 棚 和 日 光 温 室 为 主,减少大型连栋温室投 入。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越冬生产管理技术 难 度大、成本高,建议新入行农户从大棚蔬菜种植做 起。二是推进一批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以产业化 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为重点,提升 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打造一批设施设备完善、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标准 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打造全产业链营销模式。

发展“农超对接”“农餐对 接”等直销新模式,鼓励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农民 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社区菜市场、大型连锁 超市、酒店餐厅、企业食堂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 蔬菜零售网络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四是推进设 施蔬菜产业融合发展。开展“设施蔬菜生产+”互 联网、旅游、会展、科普教育等活动,提高设施蔬菜 产业附加值。

3.4 培育社会化专业服务主体,为产业发展提供 新支撑

一是促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融合。经营性服务主体重点拓展农资供应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业务;以政府为 代表的公益性服务主体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农业 融资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证等外部性较 强业务。二是积极拓展设施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 领域,实现产业链全过程服务。产前加强设施栽培品种采购、种苗繁育、专业化移栽、生产设施建设和维修服务等,产中加强蔬菜生产废弃物处理、 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设施生产专业化农机具 作业服务等,培育专业化技术服务组织,提供全程化托管服 务。产后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 采后处理及冷链物流服务主体,探索开展专业化 品牌推介和电子商务、农业保险等,构建设施蔬菜 生产营销服务体系与金融服务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